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楼主: 程树森

[三格式邮戳] 河南小地方的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23-10-23 22:11
  • 签到天数: 998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发表于 2011-5-2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程树森 的帖子

    三英战吕布故事的发生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荥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所: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三国时,曹操在荥阳遭遇董卓大将徐荣“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而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在荥阳的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大战,这就是有名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荥阳虎牢关、牛口峪一带与割据势力窦建德决战,以三千铁骑败敌十万大军,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战”;明末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集合荥阳大海寺,根据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张,各路义军四面出击,开创农民起义走向辉煌、明王朝统治开始崩溃的新时期.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荥阳的柿饼,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到
    荥阳看望同学,同学在荥阳供销社实习,当时正是收购柿饼的季节,
    只见那柿饼上一层白霜,里面黑里透红,咬上一口,真是甜 绵 筋
    外带扯丝,让人难以忘怀。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柿饼出售价格是
    0.17元一斤,还是比较贵的,几个同学凑钱买了一斤,解了解馋,
    那时我们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3元。现在恐怕13元才能买一斤吧!
    附上《荥阳车站》戳一枚。
    荥阳车站.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个太康(汇检)戳,汇检戳是内部用戳,不常见。
    “金杞县 银太康”是流行在河南东部一带的俗语,是说这
    两个县很富裕。先说银太康,太康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五六千年。
    夏王太康曾迁都于此,史称阳夏。秦王赢政二十三年
    (前224年)始置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
    改阳夏县为太康县,沿袭至今。
    太康(汇检).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在自家小院里摇扇乘凉,却在担心天塌下来怎么办?这起码是脱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的思想者,一切皆有可能,我思故我在。这不仅仅是一个值得迷恋的古老传说,更是忧患人士随时可以拿来复制的经典样板。《杞人犹天》这个成语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上个杞县(甲)右读戳。
    杞县(甲).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杞县,古时境内多杞柳,故名杞。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蔡文姬父女就是杞县人。据传孟姜女也是杞县人,还有《孟姜女庙》,本人曾前去调查,的确有《孟姜女庙》一座,在杞县葛岗乡孟寨村,庙不大,三间堂屋,朔有孟女夫妻的彩像,是近年重修的。本地人称“老姑奶奶”庙。庙院里有不少石碑,石柱,石梁等石器,可能时代久远,已没有字迹可查。香火不是太旺,却有灵验,哭闹的小孩,一到庙里,就会安心玩耍,不再哭闹。我也曾查过杞县县志,没有发现有孟姜女的记载。麽非该庙是本村孟氏后人所盖?上个 杞县(发)戳。
    杞县(发).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姜女庙》的北边,有一空桑村,在 公元前1600年,出了一个名人,他就是伊尹。 伊尹名挚,据《通鉴外记》 记载:生于空桑(既是现在的杞县葛岗乡空桑村),卒葬南亳(既是现在虞城县)。伊尹初为有辛氏国王的做饭奴仆,后提为厨师。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求知,对事物惯于分析探索,后来做了有辛氏国王女儿的教师。他在当厨师期间,看到人们医病吃中草药的叶、根难以下咽,就用陶器煎草药汤液帮人治病。《中药学》一书说:“商代伊尹始创汤液,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并可减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后便成为常用的中药剂型,使中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延续至今。故伊尹被尊为“烹饪鼻祖”,至今各地厨师业拜祖碑刻尚存。开封的厨师协会每年二月都要带领厨师们前往空桑拜祭。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原来是有辛氏的奴隶,擅长烹饪,颇有才学。商汤为了得到伊尹,娶了有辛氏的女儿,伊尹作为陪嫁来到商。后来,伊尹曾经对商汤有救命之恩,并且辅助商汤灭了夏,建立了商王朝。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也有关于伊尹的记载。《史记·殷本纪》云:“帝沃丁之时,伊尹卒,即葬伊尹于亳。”《商丘县志》也记载:“伊尹百岁殁,帝沃丁以礼致葬于亳,即其地也。”
           今天上个杞县(汇)戳。
    杞县(汇).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抛砖”已有月余,但“引玉”不多,还望邮友大力支持,把“宝贝”
    亮出来,不然俺的“砖”都快变成“玉”了!
            今天上个“阳堌集”,现在是乡了,该乡属杞县。
    杞县阳堌集.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17-2-16 17:36
  • 签到天数: 774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发表于 2011-6-2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个“杞县柿园”的戳,请大家欣赏。
    杞县柿园.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杞县的红薯泥,说起红薯,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在生活困难时期,杞县人曾经视红薯为生命,有谚语为证: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然而,自古善烹调的杞县人却能将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做出百般花样来。其中红薯泥就是一例。
      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再兑入香油、油再热时,倒入红薯泥不断翻炒,待呈柿红泥状时出锅。装盘时,可放些玫瑰、青红丝、桂花糖之类,也可以这些,直接上桌。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人称“三不沾”(即:一不沾盘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牙齿)。每当贵客临门,杞县人会热情地端出这道风味菜。
        不过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如果真来开封或杞县吃这道菜,一定要用调羹(磁勺)将红薯泥扒开凉上片刻,然后再一点一点品尝,不然会把你烫的呲牙咧嘴得不偿失。注意!!!一定要注意!
        上个《杞县板木》戳。
    杞县板木.jpg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29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