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网站会员 登录
普邮网 返回首页

闽南野史的个人空间 https://www.puu.cn/?33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闽南文化的遗憾

热度 1已有 953 次阅读2009-1-20 11:51 |

    昨夜,中山公园旁边的人民艺术剧院热气腾腾,穿着整洁又颇具修养的厦门观众聚精会神、终于有幸目睹鲜活的晋商风采。待到沉重、感人的话剧散场之后,回家路上的人们依旧热烈讨论。很显然,这是一场成功的演出。沉浸在剧情中的人们联想到电视专题片《晋商》的深沉,以及几来《白银谷》、《龙票》系列演绎票号故事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他们依然高度评价《立秋》。而笔者作为对闽南文化的爱好者,除了对这充满原汁原味山西文化的赞叹之余,只有对于目前本土艺术氛围感到纳闷和深深的遗憾了。

    根据近来考证的史料,山西的票号与闽南的侨批业,可谓中国金融历史上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两朵姐妹花,只是它们一个侧重国内汇兑,另一个建立了国外的汇兑(主要分布南洋,现在的东南亚。)

虽然,昨夜的剧情中反复提到只是天津、北京、彼得堡、东京等地名,在真实生活的历史舞台上,晋商曾经也在厦门展示了惊人的魅力。根据近来整理出来的海关史料,当时海关的外籍雇员以“中国的银行”为题,详细描述了晋商票号“新泰厚”、“蔚长厚”、“蔚忠厚”、“协同庆”等在厦门的经营状况。这些票号主要支持了厦门的“北郊”, 他们从台湾运货,在天津、牛庄(现营口)结帐的生意;(笔者注:现在岛内钟宅湾旁边的坂美村有一栋“九十九间”的红砖厝即当的“北郊”石中月住宅。)厦门金融志也记载了“协同庆”支持茶叶生意等;另外,山西票号为厦门的满清官僚做金融服务。例如,帮他们将大笔税收、关税、厘金的公款及私人资金存入山西票号,运作到京。到了1912,“新泰厚”、“蔚长厚”两家收盘,其余不知所终。同时,外籍雇员也使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23个邮政代办处。这些邮政代办处可分为三类:批郊;信局;内地信局,也称为文书馆和信馆。其中8家批郊多为经营南洋荷属、英属殖民地的汇兑与信件,“它们同时运作银行业务”。这种批郊也就是后来的侨批局,它们主要支持了“南郊”的经济运作。闽南本土兼具邮政与金融特色的侨批业,如果从郑成功收到东渡日本某和尚来信的时代算起,至今也有三、四百的历史了。民国初,山西票号离开了厦门,但是南洋批郊与侨批迎来了鼎盛时期。可以说,在清末民初的厦门,当的民营进出口集团“郊”,与山西票号、南洋侨批有着一种合作关系。应该承认,当的南洋批郊与山西票号起着同样的历史作用。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厦门的批郊与侨批局已被人们渐渐淡忘。至于闽南语“行郊”,也有称作“郊行”的进出口企业集团更鲜为人知。

然而距离山西票号离开了厦门仅十多的时间,曾经有一位山西票号老板的后人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放到了厦门,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孔祥熙。那时候的厦门已经是地区金融中心,大量的侨汇进入厦门口岸,中国银行特地将省行从福州迁往厦门。孔祥熙在建立民国政府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曾设想在海内外建立邮政汇兑系统,取消国内、外的民信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失败了。于是,国内的民营邮局定名称民信局;而经营海外的侨批业,则有一个官话与闽南语结合的法定名称叫批信局。上个世纪初厦门的“批郊”、“批局”当中,“炳记”、“朝记”、“天一”等蜚声海内外。

票号主要为清政府、商家服务,而侨批业主要服务海外侨民——那些“爱拼才会赢”的海外闽南人。如果用具体形象比喻山西票号与闽南侨批,则是富贵的“钟鼎”与生机勃勃的“根”同时展现在经济史的画面上。而“根”更富于回报“大地”,他们投资建设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尤其学堂、学校(笔者寻查史料,几乎所有的侨批业主都有办学的事迹);至于通过各种宗教名义广为施舍的慈善事业与道德精神应该令如今所有的大款感到惭愧。

    曾经风云一时的侨批业中,绝大多数的侨批局和的票号一样,最终都没能竞争得过新兴的银行业。但是,他们在中国金融历史上写下了十分传奇的一笔,厦门的侨批业完全可以同山西的票号媲美,它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海外金融、海外邮政;同时,在昔日的金融老大厦门,至今侨批业留下了许多庞大的遗址。尤其红砖大厝、鼓浪屿的老别墅、鹭江道、镇邦路的骑楼以及许多“番仔楼”。其中最大座的建筑当数“炳记”在鼓浪屿留下的“海天堂构”;漳州流传村也有一座至今完整的“天一总局”。

    遗憾曾经许多外地朋友到厦门旅游,他们参观这些闽南建筑时候,导游手头没有这些富于地方文化、海洋精神的文史资料可供介绍,他们只能讲一些当闽商的感情生活,诸如大老婆、小老婆、五姨太等等。言者无心,听者无意,厦门最富有特色的经济历史就如此在闲聊胡吹之中化为淡淡云烟。

笔者朦胧感觉,对于闽南文化研究似呼应该再提起解放思想的话题。如今国内流行长江经济圈、珠江经济圈、开发大西北、海峡西岸经济各种提法,闽南文化作为学术研究可以很好地起到推动作用。关于保护、挖掘地方珍贵的文化遗产的课题,山西话剧院的《立秋》给我们做了很成功的示范,同时这部话剧也给了很好的启迪,为什么厦门如此本土、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没能很好地宣传、继承、保护、利用?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深思。

此文写在05年,但是一直没有形成铅字,很遗憾。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老古董 2009-1-20 16:19
嗨~

闽南文化受到历史与现实的制约,但现在应该会宽松一些,对台工作也需要提倡一下唐山文化嘛,何况是东南亚一带的泛闽南文化族群!

只是这里还有一个度的问题,看看婺源吧 -- 地方强势之后,很可能就要遭到切割了!
回复 虎猫片片 2009-1-20 19:38
好文章!精彩!许多文字写在精辟处!!
回复 nhy358 2009-1-22 22:26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应该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对于文化的开发利用应该会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吧。
回复 老古董 2009-1-30 22:38
长白山就是被导游们给糟践的,弄得南朝鲜人在那边唧唧歪歪的!
回复 老古董 2009-1-30 23:08
郊行之說,已經表明了僑批的原脈!

僑批就是承繼了錢莊業與民信局的特點,而在海內外再造出“批郊”的。錢莊的匯通天下,一紙匯票又叫做了“飛錢”;民信局脫胎于官驛,著眼點卻在商民一路。
舊時錢莊業者也會捎帶一些書札,正如民信局也會幫著客戶帶些銀兩或私票,有的則是“會票”(不是匯票哦!!!)
且待我理清楚了这些源流,还有一些资料要北上去查;而僑批其實也就是歷史變遷中後期略帶“總結性”的東西,它繼承了前人的優點并有所闡發,僅此而已,不稀奇;只是國外比較寬鬆一些,不象國內當時管束較嚴,閩商在海外創設之後,又轉到內地來發展與壯大,批郊由此誕生了......
你这个批郊的“引子”很好,很有价值,没有拘泥于批字,不受地域拘束,可见搞收藏研究,视野也同样需要打开一下!!!
回复 老古董 2009-2-2 16:34
最后那幅图片,那位老者也是一位航海迷?还是船模爱好者?呵呵...
回复 老古董 2009-2-5 09:19
任何地方文化都有缺憾,无需去苛责!

我们也都看到过历史与现实的许多这遗憾与那遗憾,但路还是要继续走下的,就好像饭还要接着吃一样;五十步、一百步......慢慢地走,不积跬步,何以行千里?!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16 2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