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网站会员 登录
普邮网 返回首页

闽南野史的个人空间 https://www.puu.cn/?33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鼓浪屿的“鸟人”与“鸟事”

热度 1已有 980 次阅读2009-1-11 07:58 |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鄙人因为经常在美丽的鼓浪屿走动,感觉也自然而然地迟钝了。直到前几天,鄙人在房主的指导下才发现,鼓浪屿竟然有这样的“鸟人”。在这座庞大的红砖建筑的外墙,他们以不重复的方式,逐个在柱头上出现,而且表情、动作各异,有深思,有诧异,有得意,有狂舞,有的长翅膀,有的拿拐杖……这是什么“鸟人”啊?呵呵。

根据该岛的民间学术人士辨别,鼓浪屿还没有在其他建筑上发现这样的雕塑。可以说是第一次发现,是新的考证项目了。

1,

2,

3,

4

5,

 

              鄙人首先请教的是这栋建筑的居住者也是房主人。

              房主为父子两代的优秀摄影师,他们对于艺术和摄影颇有研究,当然对这些雕塑也有解释。年轻的吴先生猜测可能是天使之类的装饰,由于民间工匠的造型能力限制,所以本应小孩摸样的天使变成大人了。但是他对于背书包,穿中山装却也无法解释。“鸟人”对于他们也是一个迷;

鄙人积极请教宗教人士,他们摇头,只说应该是某种西方的迷信饰物,那翅膀长得不是地方;他们甚至认为有“妖怪”。他们认为,怎么会有一个疾步行走的外国老人?或中国老人?又会有跳舞的舞者?

无奈之下,鄙人拍成相片传上电脑,请来曾厝垵不识字的房东老爷爷,他果然不负众望,立即分析得有条有理:

1    没有翅膀的老人,估计是该房子的祖宗上一辈,如果是老外,那可能是当地的总督或什么名人;而且从照片上看,这个人物形象做得很实,应该是有照片模型或真有这个人的啊;

2    民间艺人或师傅在搞创作时,天使的外貌一般根据当地的人种作为素材;而来自南洋的天使,自然带有马来血统特征,当然有一些也有就印度人的特征;使用我们当地人做模型就没有什么奇巧了,也不新颖了;

3    虽然那位很突出的穿的中山装,背书包拿拐杖者,不知何人,但是那些工具当年在乡下有防身打狗的用处;

4    根据集美陈嘉庚纪念碑为例,当年成功的华侨多有做雕塑纪念历史的习惯。这些浮雕极可能是一组记载某人或某事的艺术品哦。

 

            经过多位有识之士的指点,鄙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鸟人”演绎的就是闽南侨批的故事。鄙人当即在吴先生的帮助下,找来《许经权先生归天纪念册》,第二页,“1918年开创美南信局”,“1929年创办顺庆银庄于厦门”,“1937年创办中菲汇兑信托局”的字样立现眼前了。根据后来的的资料,我们知道“谦记信局”在40年代也在裙楼经营。总而言之,这组雕塑讲的是,当年“水客”创办“侨批业”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来自南洋或国内,那个背书包,拿拐杖者乃勇敢的“批脚”,即侨批的派送员也。跳舞者,应该是国内或国外收到信件的侨眷了。

            考证至此,鄙人尚存疑惑,当年的氺客即侨批业主(即金融资本家)都有操办大型慈善事业的事迹,这也是闽南侨批与山西票号的一大区别。不料,吴先生不紧不慢地告知鄙人,有,就在厦门从前的群惠小学,当年的许先生就是董事长。

          

             鼓浪屿的侨批业遗迹为多,恐怕不是一般专家可以想象得到地。但是这一个不同时间段里,曾经存在过三个侨批局的建筑实在是宝贝啊。为什么不将侨批业和鼓浪屿老建筑结合,象“票号”和“古城”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申请“世遗”?

 

       虽说往事如烟,但鼓浪屿的历史应该还是可以讲得清楚,那些事情并不遥远。

       遗憾现在经常有不亮身份与职业的专家也在坎大山鼓浪屿。他们甚至十分怀疑这个鼓浪屿历史遗产的价值。于是,大家熟悉的老领导们死死盯住“十三个领事馆” 的外交史实,而新派作家们就是咬住“殖民地”不放,他们唯独就是忘记了详细具体的“殖民者”?以前曾经有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诬陷我华侨华人也是殖民者,是没有拿枪杆子的“殖民者”,哈哈哈。

鄙人担心地想象,可能几十年后的某天,在安徽或四川的某地,也会举行发生这样的“是否鼓浪屿的殖民地专题”辩论大会,(现在鼓浪屿的人口接近三分二是外省的打工一族,当然寄钱回家糊口,盖房子。)这是非常有可能地呀。

 

 

   借来邮友苏通海先生的两个收藏,左证该建筑为侨批业主许经权先生: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虎猫片片 2009-1-11 13:20
提出了问题,并引经据典地考证,又找来史料再次图文并茂地佐证!!让人大开眼界了!!这就是研究!!还是学者型的!! 好呀!!
回复 嘉農 2009-1-11 18:34
這些有趣人物像台灣交趾燒.
回复 老古董 2009-1-30 22:44
野史兄弘扬侨批文化,用的是镜头,赞!
回复 江湖 2009-3-25 22:02
野史兄弘扬侨批文化,用的是镜头,赞!
同感!从兄的镜头中可以感觉到用心,确实难能可贵.
回复 老古董 2009-11-7 12:53
江湖: 野史兄弘扬侨批文化,用的是镜头,赞!
同感!从兄的镜头中可以感觉到用心,确实难能可贵.
因为闽南侨批有足够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遗存,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变成了文字推演,那是“纸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17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