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7413|回复: 12

[集邮经历] 第一次到邮局买邮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13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ycjl 于 2009-5-13 22:00 编辑

第一次到邮局买邮票


翻开新中国邮票图录,我的目光停留在196145发行的纪86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套邮票上。当年的一幕又重现在我的面前…….
那时我不到9岁,集邮已经2年了,初始的集邮可以说没花过钱,都是收集用过的信销邮票。有一天在广播中得知邮电部将为在北京举办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发行一套纪念邮票的消息。当时我在济南市纬一路小学上学,放学后曾多次去距离较近的经七纬二路邮局,问营业中的阿姨有没有新到的纪念邮票。印象中那个邮局的营业柜台很高,我站在柜台前看不见营业员,更看不见邮票,故经常用两个手握住柜台面上边缘,脚蹬在柜台下面用力上挺,身子爬到柜台上面向里看。碰上态度和气的阿姨时,她会拿出一个硬纸板夹子,里面夹着各色各样的纪念邮票,大多不成套,问我要什么样的,由于我年龄小又没有多少钱,有时看花了眼也拿不定主意买哪一种。再说当时也没有见过邮票目录,对许多邮票只感到新鲜和好奇。如果碰上不客气的阿姨时,连邮票是什么样的也见不到了。记得那天我只买了一枚纪86418分的新邮票。那时集邮不像现在买来成套新邮票放在本子里,当时只买能使用的面值的邮票。20分以上面值的新邮票一般是不买的,因为没有什么重要信件,不需要寄挂号信的缘故。记得当年父亲在单位经常出发到外地,他买来8分纪念邮票往家里寄信用,帮助我收集信销邮票,我有时也买来邮票让父亲带走,收到父亲的信时再将邮票洗下来保存。记得也是在这个邮局,后来我又买过纪87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和纪90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等邮票。
细细回味当初第一次到邮局买邮票的经历,当时只买能贴信使用的纪念邮票,买了邮票暂时放在本子里也是为了将来使用的,而且只将信销票作为收藏的终极目标。不像现在将不方便使用的含高面值的成套新邮票长久保存。这虽然是时代的不同、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爱好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为了使用而收藏与为了收藏而收藏毕竟是不同的,人们一定可以从中领悟到某种道理。

第一次到邮局买邮票.doc

20 KB, 下载次数: 234

  • TA的每日心情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2014-6-9 21: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普邮网新人

    发表于 2009-5-1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邮兴趣来源于视觉感受

    我的儿童时代经常玩的一种画片俗称“洋画”,它其实是早期香烟卡片(最初由国外传入,民国中后期不少烟厂在每包香烟内附赠的一枚纸画片)衍生而来的。上面印的最多的是古代戏剧中的人物形象,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人物,更有许多富于故事情节的类似于连环画,正面是图案,背面是文字说明,多枚成套且均有编号。这种洋画品种很多,内容丰富,很吸引人。记得小时候小朋友们在一起,互相以“扇洋画”为趣(手拿一张洋画通过胳膊摆动形成一股风,将对方放在地上的洋画由正面扇为背面,即赢得对方的洋画)。这种洋画一般小摊上有卖的,小时候经常用家长给的买糖果的钱去买洋画玩。
    后来,在二舅拿的集邮册中看到了花花绿绿各色各样的邮票,感到十分新奇。邮票的图案比洋画更丰富,因其有雕刻版且票幅大小不一,尤其是外国邮票印刷精美,其艺术魅力更强,因而刚一见面就喜欢上了它。每当在放大镜下欣赏邮票图案时,犹如走进了一个如万花筒般的童话世界。从此,我与集邮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洋画这种不用花钱的小纸片没有了(当年大人们香烟抽完了,烟卡留给了孩子们),而在邮局又买不到新发行的纪特邮票(邮局只卖普通邮票),并且用纪特邮票寄信的少了,收集信销票变得十分困难,再加上邮票面值不断增高,这等于把初学集邮的孩子们拒之门外。尽管当今纪特邮票的设计和印刷都很漂亮,但许多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见不到,买不起,就更谈不上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国家邮政局在今年销毁10年来库存的纪特邮票通知中有一条规定,要将计划销毁中的一部分邮票盖销后赠送给广大青少年,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要培养青少年的集邮兴趣,扩大集邮队伍,发展集邮事业,要象小平同志所讲“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一样,也要从娃娃抓起。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的邮票交流

    我二舅把我姥爷早年集存的一本邮票连同本子一起送给了我,加上我自己的努力,很快我便拥有了上百枚各式各样的邮票。对于新中国的纪特邮票,我按志号排列,发现仍缺少很多,于是就开始了与同好的邮票交流。最初的邮票交换是在同班同学之间进行的,那时大家也不懂什么邮票价值,一般是按邮票面值互换。例如4分换4分、8分换8分;大票幅换大票幅、小票幅换小票幅,多数都是比较容易找到的老纪特信销邮票。一开始我也不懂用自己的复品换自己的缺品,所有邮票都放在一个本子里,随心所欲地交换,哪枚好看换哪枚,往往将自己仅有的无复品的邮票也换了出去。
    令我至今难忘的一次邮票交换是在济南市经二纬一路路口东南角老式房子里进行的,时间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天我端着二舅给我的那一本邮票去与那些大哥哥们交换,当时那间屋里约有七、八个人,其中有一个大个子,他年龄比我大十几岁还多,大脸盘、笑咪咪,说话和气、态度友善。至今我闭上双眼,大个子的面孔仍能隐约显现。他对我本子里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很感兴趣,我当时根本不懂解放区邮票的价值,只觉得这些邮票票幅又小又难看,而被大个子本子中的花花绿绿的老纪特大幅邮票所吸引,于是交换很快便成功了。记得当时交换了不少邮票,我很满意。换出去约有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东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区票,换进了首都名胜、古塔建筑、金鱼、菊花等新中国信销纪特邮票。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次邮票交换如同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当年的那次邮票交换,应该说我交出了一笔很昂贵的学费。多年来我与国内外邮友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般各类邮票邮品市场价值的评估,但是当年天真幼稚的第一步却是终生难忘的。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发表于 2009-5-1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哈哈"
    2015-7-3 05:39
  •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发表于 2009-5-19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同身受!似曾相识!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同身受!似曾相识!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09-5-19 05:47

    谢谢各位关注!
    今年是我集邮50周年,故将前几年写的一些回忆录小文上贴,
    与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个集邮本”
      
    在我使用的集邮本中,有一个外皮由漆布制成,正面压印着特15(5-4)天坛邮票凹凸图案的小本子。打开本子首页,左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最后一个集邮本  尹沂秋  各色各样的邮票非常好看,非常美丽。先把学习搞好(先要搞算术)1962年8月29日。”这些天真幼稚的语言,出自我小学二年级结束,三年级即将开学的时候,这里面原有一段故事。
    小学一年级时,因我学习成绩突出,被班主任老师定为戴两颗红五角星袖章的中队学习委员(当时尚未有两条红色横杠的袖标),进入二年级后,由于我对集邮的痴迷,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后来由两颗星变为一条杠。当时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收集邮票,除向父亲、母亲、舅舅等要求帮助寻找邮票外,中午课余时间经常跑到母亲所在单位的收发室,看有无贴着纪念邮票的信件,一旦发现有这种信件,立即将收信人的姓名记下来告诉母亲,缠着母亲去找收信人帮助索取邮票。最后发展到将收集的邮票带到学校,上课时间也偷偷欣赏邮票,脑子里成天装满了花花绿绿的各种邮票图案,以至使我的学习成绩(尤其是算术成绩)一再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督促我先要搞好学习,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再去集邮。于是我在集邮本上写下了“最后一个集邮本”,“各色各样的邮票非常好看,非常美丽。先把学习搞好(先要搞算术)”等话语,表达了我对邮票恋恋不舍但又不得不暂时放下集邮,去专心搞好学习时的心情。当时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虽然下了决心,但仍然改不了对集邮的痴情,学习成绩并未马上转好,一直到四年级下学期,我的学习成绩才开始呈回升状态,五、六年级时重新占据了班级期中、期末考试的前二名。
    看着自己四十多年前天真幼稚的话语,想起当年痴迷集邮的片片段段,回忆起与同班同学哈仲基、李同敏等交换邮票而乐此不疲的往事,心底总有一股难言的怀旧情愫。童年,充满幻想、充满集邮乐趣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我多么留恋那个童年,多么想再重新回到童年,回到那个属于我的集邮世界中去呵。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使用过的集邮用具

    我小时候集邮时首先接触到的集邮用具是集邮册,其次是镊子和放大镜。现在除最早的这本集邮册外,镊子和放大镜均已在文革红卫兵抄家时丢失。
    这本集邮册是我二舅当年将我姥爷所存的部分邮票同时给我的,这个册子估计至今约有70年的历史了。它有16开本大小,共有18张,每页自上而下糊制有插邮票的8道横纸条,大页为厚白纸板做成,横纸条采用较薄的白纸,册子像是当年手工制作的,非常精细。里面隐约可见当年姥爷插放民国邮票时,由于邮票背胶较厚而粘在本子上的痕迹。在册子的底面是我当年写的字:“一九六六年七月份记:共有邮票718张,中国有652张,外国有66张”,下面还有七行字看不清了,第八行为“集邮本7个”。同页右侧又写着:“一九六八年四月记,共有邮票932张”,下面数行字也看不清了。一九六七年元旦,我将这个18页的集邮册分成2本,前12页为自留邮票本,后6页的首页上面写着:“此本内邮票是专门与其他人换邮票所用”的字样。这个集邮册见证了我初始集邮的概况。记得当年二舅曾对我说过,这种集邮册是一种过渡用的集邮册,也就是说是临时性使用的集邮册。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了这其中的含意。原来这种册子对长期保存邮票是有弊的,原因是横纸条造成了底页的不平整,长期保存邮票时因挤压造成邮票的横向软折痕,会影响邮票品相。所以如长期保存邮票最好使用底页平整的定位邮票册。
    我最初使用的夹邮票的镊子是铜制的,铜质较钢质软,比较适合夹纸质类邮票,但铜制镊子也有缺点,就是其弹性较差,不如钢制镊子弹性好。铜制镊子后部在制作上多采用弧形弓式形状,以增强它的弹性,所以一般看起来铜制镊子个头较大较笨,现多已不使用了。现市场上销售的夹邮票用的镊子多数弹性不够,我使用的是经过改造的弹性好的医用镊子,即将医用镊子前端内侧横齿在砂轮上磨去后使用,至今我已使用20多年,非常好用。
    小时候使用的放大镜是方座固定,中间镜体可旋转的老式放大镜,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这种放大镜就不如普通直把圆头放大镜使用起来方便,我就是后来换成这种普通放大镜使用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放大镜倍数的要求也在增加。另外,研究邮票、邮品的版式及细部特征以及鉴别真伪,要增加20~40倍高倍放大镜才行。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枚梅兰芳50分信销票的故事

    每当打开集邮册,看到纪94-8梅兰芳舞台艺术50分信销票的时候,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便浮上心头……
    那是在1963年,当时我上小学,父亲在单位上为我找到部分信销邮票,其中有一枚梅兰芳50分的。记得那张邮票品相不算太好,上边裂了一个小口,但当时高面值的纪特信销票十分难找,一般都是8分、20分的较多,20分以上的很少见。尤其是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更是受到集邮者的喜爱。那时的学生多是以收集信销票为主,因为信销票大都不用花钱,可以向家人、亲戚朋友寻找或到有收发室的单位,看到有贴有纪念邮票的来信,便四处打听收信人,在征得收信人同意后索取信销票。记得我得到这枚梅兰芳50分信销票后高兴了许多天。但因品相稍差,总感觉美中不足。当时济南市邮局在经二纬一路口东南角老式房子里设有集邮柜台,每当休假日时,便有少部分集邮爱好者在此交换邮票,记得当时有一位年龄比我大的集邮同好要用三大套老纪特邮票换我这一枚梅兰芳50分信销票,我都未答应,可见当时我对这枚邮票的钟爱程度。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天,学校的红卫兵突然闯进我家,满屋乱翻。旧瓷器、老唱片、小画书都被抄走,就连新中国出版的《古代诗歌选》一套书也成了破四旧的对象。我收藏的部分邮票也未能幸免,集邮册中的清代、民国以及外国邮票被全部抄走,梅兰芳邮票被当作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代表也被抄走,从此我便失去了心爱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大约在20多年以后,我又重新配齐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信销邮票,每每翻开集邮册,我的目光都长久地停留在这枚梅兰芳50分信销邮票上。可以令人欣慰的是,我这枚信销邮票品相特别好,而且还带版铭呢。我至今对信销票情有独钟,因为信销票的收集过程充满了乐趣。看着那一枚枚记录我集邮成长过程的信销票,其中有不少能讲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这是购买新邮所绝对达不到的。只有收集信销票的集邮者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3 0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