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2088|回复: 0

鹏城遇林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5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鹏 城 遇 林 轩

程文高

2007年7月1日,深圳市集邮协会在市少年宫举行《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首发式。同时,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粤港集邮精品暨深港青少年邮票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在展厅里,碰上了久闻大名而未曾谋面的许庆发先生。在观展中,从侧面看到一位先生很象林轩,但不敢造次。遂询问许先生:“林轩先生来了吗?”许先生说:“来了。”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指着刚才我见到的那位穿黑色T恤上衣的先生。我赶紧过去打招呼,万万没有想到在鹏城能遇到林轩先生!林轩先生对我说,“这次来深圳我就想,看我们有没有缘分能遇上?”时隔11年,在这改革开放的花园城市深圳,遇上志交的集邮老朋友,实在令人感到高兴,心情十分激动。下午,我参加了在人民大厦举行的“2007全国集邮学术论坛”,聆听了林轩先生作的《十年来中国香港邮票的新理念》学术报告。论文投影、实物展示、深入浅出、层次分明,颇受教益。
我与林轩先生鱼雁往来,是从1994年6、7月份开始的,一来是与《邮政指南报》的编、作关系;二来是商讨由甘肃省封片戳研究会、西北师大基础集邮学教研室联合主办的’94兰州全国首届“文展”。当时,我被聘为’94兰州全国首届“文展”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林轩先生是“文章”参展的倡导者、探索者,并出任首届“文展”组委会成员;三来’96北京全国二届“文展”,由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承办,我被聘为组委会主任委员,林先生担任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文展”邮事,书信往来、电话传音,只是未能一见。
1996年5月中旬,为举办二届“文展”赴京。抵京后,花了两天时间在东城文化馆对全部“文章”展品拆封、编号就绪后,15日即赶到北京邮政枢纽去拜会林轩先生,商议二届“文展”目录打印等有关事宜。 见面时,林先生刚从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集邮百科全书》首发式回来。虽是首次会晤,却一见如故,没有客套、无拘无束,紧张地为编排、打印目录而工作,连用餐吃饭也十分匆忙,不容言及其他。16日下午去林先生处校对“文展”目录清样,正遇上北京市老年邮协在邮政枢纽大会议室为“庆亚展”举办一框邮集展览。有幸见到了陆文桂、王晋枫、沈国荣等许多师友。作为《邮政周报》的副总编,业余又要写那么多文稿、编书,平常时间以分秒计,而这个晚上正好是林轩先生在展场值班,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绝好机会。在展厅里,我俩一边吃饭一边就聊起了他的集邮生涯。
林轩,1946年出生。解放后,因其父在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作,4岁那年随母亲从老家陕西汉阴到上海。父亲的信件比较多,小小年纪的林轩就喜欢上花花绿绿的邮票,一枚枚小心翼翼地夹在书本上,借邮票上的国名、票名来认字。1955年,举家北迁京华,收集颇丰的邮票在搬家中全部丢失;邮票遗失了,但集邮的爱好没有丢,亲朋戚友知道他喜欢集邮,都送邮票给他。他妈妈是做文秘工作的,将信封上的邮票都揭下来给他。11岁那年,两个3、4岁的小弟弟玩乘车,将他的邮票当车票撕得一张不留,林轩心痛得大哭一场。后来初中、高中都在北京25中上学,离王府井邮票公司很近,一放学就上邮票公司,从每月5元饭费中省出2元买邮票。但只能买便宜的盖销票和外国票,很少买新票。当时3元一张的梅兰芳小型张,高于有齿票3倍的梅兰芳无齿票,是可望而不可及。爱邮之深连“文革”时期也未中断,邮票公司关门了就到邮局买邮票。1967年,一个大专建筑会计被分配离京城40里外的沙河砂轮厂当工人,从车、铣、刨、技术改革、生产科、调度样样干,一晃12年。由于喜欢文学,在这12年的工人生涯中,写诗、写剧本、编厂刊、搞创作,闲下来依旧与邮票为伴,积累了不少有关资料。1979年和成志伟、朱祖威、刘肇宁等发起成立“文革”后全国第一个集邮团体——北京东城区文化馆集邮研究会(后改名为鼓楼集邮研究会),任历届副会长至今,曾主编民间最有分量的《鼓楼邮刊》。1980年又调到北京市邮票公司工作,1985年成为北京市集邮协会专职干部,负责宣传与教育。1987年任《集邮博览》副主编,直至1993年。继而成为《邮政指南报》副总编,该报1996年1月1日改为《邮政周报》。
林轩先生酷爱集邮文献,基本收集全从1980年恢复出版,至今上千种集邮书籍、各省(市、区)集邮报刊及大量中外集邮资料。从1986年与人合编《实用集邮词典》开始,到1996年的lO年中,林轩参加了1987至1992年《中国集邮年鉴》的编辑工作,负责历年集邮文章、集邮报刊、书籍的资料整理;1988—1994年参与编辑《中国邮票全集》执笔解放区卷;90年代初,连出《邮票王国中的童话》、《集邮文化纵横谈》两本著作,前者先后再版三次;他担任了《中华世界邮票目录》副主编;1996年1月他编著出版了《集邮品拍卖指南》;他还连续担任了《亚运会邮票全集》、《列宁邮票全集》、《毛泽东邮票全集》的副主编和主编;在1996年亚洲国际邮展获镀金奖的巨著《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他分别出任副主编和分科主编;1996年4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邮票大世界》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邮票系列画册第11本《邮票中的儿童世界》,也出自他的妙手。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他与人合编、个人编著、担任主编、副主编的集邮专著,竞达30余部之多。
自林轩先生接任《集邮博览》主编以来,该杂志的知识性、研究性、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更强了,越来越受到广大集邮研究者、邮人的青睐。可以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集邮博览》和《上海集邮》一样,是国内最好的集邮刊物,让邮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么好的一份邮刊,竟遭停刊的厄运!让集邮者感到欣慰的是,国家邮政局文史办接办了《集邮博览》,以更高的规格复刊!纵观林轩先生50余年的人生道路,始终没有离开“邮”字:邮人、邮文作家、邮刊邮报主编、邮学家。
林轩先生的集邮爱好很广泛。对早期票、解放区票、中外封片简、集邮文献,都有极浓的兴趣。为人正直、真诚,以“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信条;他认为要发展我国集邮事业,集邮工作者和集邮爱好者,应很好统一起来,集邮官员和集邮工作者,要了解集邮者的需求,心要相通;他认为,集邮是一门独立学科——集邮学。但是,有关方面对创建集邮学未引起高度重视,所以集邮作为一门学科,未被国家和社会所认可。1986年至1988年,林先生和张林侠、王泰来等人着手编著“集邮学概论”。并已成稿,然至今未能付梓。1992年至1993年,又一次进行编写“集邮文化基础”,包括基础理论、史学和实用三个部分,又一次搁置至今!他殷切希望,全国集邮联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不要出现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有一段时间讨论集邮文化时,不谈集邮经济。现在谈集邮市场,不应忽视集邮的文化理论。集邮的文化性和商品因素,是一个车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忽视文化成了市场行为,不讲市场光讲思想也是不现实的。在我国集邮领域,应尽快建立集邮理论体系,指导集邮活动实践。集邮理论是集邮队伍的精神基础,集邮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集邮事业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2006年,林轩先生退休了。可是,他的集邮没有退休,他仍在编著集邮文献和集邮工具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2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