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工夫茶道

“潮汕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转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情人节快乐!"
    2013-2-14 10:2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普邮网新人

    发表于 2007-7-5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以下文章:                                            
                                                  台山洋楼何日“迈”向世界

           开平碉楼与村落近日申遗成功,为侨乡人民带来喜讯。作为同样拥有众多侨乡文化建筑的台山,面对邻居申遗成功,“变废为宝”,有没有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在宣传层面上,是借力搭车宣传台山的“碉楼与村落”文化,还是挖掘独有的侨乡建筑文化内涵?开平申遗成功,对台山旅游将产生什么影响?对以台山洋楼为特色的侨乡建筑的保护开发有无借鉴意义,能否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连日来,台山不少有识人士在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欣喜之际,也在为台山侨乡建筑的现状和未来思考着。
      台山洋楼独具魅力
      台山人把由华侨出资兴建的、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群体称之为台山洋楼。洋楼与碉楼有所差别,碉楼以防御为主,而洋楼则以居住为主。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台山市政府曾计划将“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端芬翁家楼”、“斗山浮月洋楼”和“台山县立中学”4处整合,拟定名为“台山洋楼”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台山洋楼可以说遍布城乡、美轮美奂。开平碉楼走向世界,更多的眼光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台山洋楼也有望揭开神秘面纱。台山洋楼大致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建得早;建得多,包括墟镇、学校、民居都有大量洋楼;建筑特色鲜明,中西合璧,千姿百态。台山市各个圩镇,台城旧城、斗山圩、冲蒌圩、白沙圩、汀江圩、上泽圩等等,展示出独特的骑楼文化,形成侨乡特有的“侨圩”建筑风格,其中以台城旧城规模最大,台山县立中学、台城谭宅、东风旅店、天桥大厦、礼拜堂、溯源学校纪念堂、人民电影院,都是代表。除了圩镇,村中民居也另有一番风味,端芬翁家楼雍容华贵,斗山浮月村壮观多姿,白沙朗溪村华美典雅,冲蒌永盛村气势恢宏,台城谭宅儒雅壮丽,令人目不暇接。此外,一些侨乡的学校建筑遍布城乡,台山一中、庙边小学、李璧学堂、成务小学、越华中学都是匠心独运的洋楼建筑的典范之作。
      据悉,2002年,台山对碉楼和华侨建筑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据不完全统计,台山目前碉楼总数超过2500幢,洋楼约10000幢,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处:台山县政府大楼、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陈宜禧故居,台山市级的有9处:台山县立中学、台城谭宅、东风旅店、天桥大厦、礼拜堂、溯源学校纪念堂、人民电影院,端芬翁家楼,斗山浮月洋楼。记者从台山市文广新局获悉,今年,“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申请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启动。同时,筹备浮月村、台城申请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工作。
      “开平模式”值得借鉴
      台山市博物馆有关人士认为,即使“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申请“国保”成功,还要面对开发问题。开平碉楼同样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它在政府强力的推动下获得申遗的成功,但如何开发与保护仍是一个话题,台山洋楼也不例外。其实,台山市的有识之士也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有文化工作者建议,保护开发的方案,应以翁家楼保护为龙头,开发和利用附近5公里内的华侨建筑,方圆5公里内文化景观有:三合育英华侨学堂、著名“四檐滴水”建筑、燕溪碉楼群、平洲举人村、华侨捐建的成务小学、上泽圩市建筑等,可以将其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
      台山市政协委员曾提出建议对翁家楼、梅家大院、浮月洋楼等进行一次规划和研讨。对翁家楼的开发要重点突出山区宁静、和谐的居住环境;对梅家大院的开发,要突出当年繁华的商业氛围;对浮月洋楼的开发,要突出浓郁的侨乡生活风俗气息和乡村人居环境,并争取将该村建成台山第一华侨村。其它华侨建筑物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在上述景点开发取得经验之后,视条件逐步实施。
      台山洋楼虽处深闺,但是并非没有发现的慧眼。梅家大院、浮月洋楼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开发商前来,但是涉及到洋楼产权问题,又不得不放手。台山市一旅行社老板打算投资梅家大院、浮月洋楼线路的开发,但他担心,产权不清影响开发的成效。他认为,对洋楼的开发必须由政府出面,获得政府的支持才可行,开平对碉楼的保护与开发,对台山有一定的启发。台山市文广新局有关人称,其实,台山市政府也试图借鉴“开平模式”,走政府托管之路,“产权不变,政府托管”。2004年10月,台山成立了“端芬翁家楼保护开发工作小组”,统筹协调端芬翁家楼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想以翁家楼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政府托管之路,但是翁家楼后人分布广,接洽沟通工作仍在努力之中。目前,记者从端芬镇文化站获悉,他们就托管问题积极与房子业主积极联系接洽,但是由于房子业主后代很多,一人很难做主,必须找到所有的后人,把工作做细,才能不留遗憾。
      挖掘特有文化内涵
      然而,洋楼开发商还不得不面对效益问题。一些开发商认为,对洋楼的开发投入远远大于产出,经济效益很难短时间内获得,洋楼的开发有“效应”难出“效益”。此外,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也颇让开发商思量。因为梅家大院、浮月村洋楼、翁家楼等洋楼建筑都是文物保护单位,不能无限制、无条件开发,开发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二者的关系,开发商不得不制定有效可行的规划。
      对此,台山市一旅行社经理提出建议,在保证洋楼原风貌不变前提下,把洋楼装饰成独具韵味的特色旅店,还原民国时期古朴古香的风格,再现历史场景,国外游客并非人人喜欢住星级酒店,比如丽江小镇,游客喜欢住在民居之中,崇尚这种“深度旅游”,它是一种国际潮流,同时打造出一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看碉楼、住洋楼、玩沙滩、泡温泉”。台城有很多文化底蕴的侨乡建筑,华侨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都停留在看的层面上,配套做得不够,很难带来实际的旅游效益。有关人士认为,洋楼的开发并不应仅仅从经济的层面上来考虑,还要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挖掘需要诉诸更多的政府行为,台山洋楼是侨乡文化的结晶,文化旅游魅力需要特有的文化内涵来支撑。
      针对台山华侨建筑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曾建议,台山洋楼可挖掘“侨圩文化”,文化挖掘要注意与开平碉楼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侨乡文化。
      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
      台山市旅游界人士一致认为,开平申遗的成功,有利于客源的拓展,前来台山旅游的客源主要是珠三角地区为主,还有港澳游客,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后,会产生品牌效应,省外乃至国外的游客会迅猛增长,谁来“接盘”对旅行社提出了挑战,也为旅行社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台山市中侨旅行社总经理陈文辉认为,开平市附近城市的旅游景点关键是配合好、串好旅游线路,台山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界公认的,川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江门市旅游的龙头,随着申遗的成功,品牌效应带动了江门市的知名度,对台山旅游来说是一个机遇。陈文辉还表示,在开平碉楼带动下,侨乡文化旅游会成为热点之一,对旅行社服务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导游最头痛的就是带华侨团,华侨对侨乡建筑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些导游对建筑背后的历史知之甚少,这要求加强对导游的培训。还有旅游界人士认为,如何提升台山洋楼的位置、搞好洋楼的配套设施的开发,对提高台山侨乡文化之旅的含金量意义重大。台山、开平资源各有特色,作为旅行社就是围绕“大区域”做文章,可以丰富线路,把江门市区、台山、恩平连接起来,海岛线、温泉线、碉楼线以及台山洋楼结合起来。
      台山市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平申遗成功后,他们会借机加大宣传,注重侨乡文化的整体宣传,结合台山特点进行开发,把陈宜禧等历史人物的文化元素包含在内。此外,加大对洋楼的保护力度,必须把资源保护好,寻找有实力的开发商,做到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赵可义 来源:《江门日报》)
  • 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29 09:42
  • 签到天数: 1509 天

    [LV.Master]钻石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平既已申遗成功,台山也就大有希望了。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6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本帖最后由 海哥 于 2009-1-28 21:54 编辑

    很好,我们要努力!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6-16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