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1262|回复: 4

政协委员力促“侨批”申遗,闽南通信文化值得保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福建泉州:政协委员力促“侨批”申遗,闽南通信文化值得保护(文)
作者:倪俊峰

    中国集邮信息网讯 日前,福建省“两会”正在进行中,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再次递交提案,呼吁早日促成“福建(闽南)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2010年2月“福建(闽南)侨批”已于作为“侨批档案”项目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家档案局正积极申报成为“世界记忆遗产” 。

    林少川介绍,独具特色的“闽南侨批”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海外华侨移民史、海外交通史乃至国际关系学史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文献。

    说到“侨批”,要先从华侨谈起。海外华侨与家乡的联系,早些时候通常用书信来往。由于闽南语称信为“批”,所以海外华侨的书信就称作“侨批”、“番批”。通俗来说,“侨批”是东南亚侨居地与闽粤侨乡之间特有的信汇通信方式,是时代特定的历史产物。海外华侨的家书在信封上附带汇款数额,兼有家书、汇款单的功能。后来“侨批”就成为华侨寄汇银信的代名词。可以说,“侨批”是出国华侨和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经济联系和通兑信息的纽带,是华侨用心血、智慧和汗水铺成的信汇邮路。现在,泉州、厦门、漳州一带的闽南地区,还保留着许多与侨批有关的史料、遗址,为研究闽南地区的通邮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封跨越山河大海的家书就是一根根长长的线,把海外游子的心与家人紧紧联结在一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华侨通过家书表达爱国思乡之情。据泉州文史、集邮届有关专家研究,“闽南侨批”起于明清,迄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信件传递形式,是近代邮政史的重要组成。如今,“侨批”虽已退出历史舞台,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它们作为见证华侨移民史、创业史、闽南邮政史的珍贵历史文物,是华侨酸甜苦辣、血泪沧桑的历史见证,蕴含着独特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仍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据了解,林少川委员在提案中建议:早日出台配套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由福建省政府出面,牵头组织将“福建(闽南)侨批”文化的抢救研究纳入建设文化大省的文化工程,正式列入重点项目,成立专门机构,并设立“侨批文化研究专项资金”加以扶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情人节快乐!"
    2013-2-14 10:2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普邮网新人

    发表于 2011-1-17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2..."
    2014-4-4 00:35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普邮网新星

    发表于 2011-1-2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支持!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3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侨批应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引起福建的政府部门重视,闽商就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7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