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1578|回复: 0

我心中的郭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1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我心中的郭老

       常州   沙振华
2004.3.25,我收到了郭润康先生寄我的一枚‘马踏飞燕’加印片,这是一位邮友为庆贺郭老米寿志禧的特制片,印有郭老容颜和大红寿字,编号发行,郭老亲自寄我的片编号1337,正面盖有一枚寿字纪戳,可惜被常州兰陵邮局12号投递戳将寿字复盖了,一件十分珍贵的邮品,被加上了污点,令人遗憾。
今年320日将是郭老九十寿诞喜庆日子,令我欣喜若狂,浮想联翩。
五十年代初开始集邮1966年自毁邮票不敢集邮。文革后期,我爱上文革邮票,便开始恢复了集邮。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从单纯个人欣赏走向集邮群体,并在集邮活动中结识了许多中老年集邮家,邮学家,其中当然也包括虽是江南同乡却远在西南边陲千里之外的丹阳籍集邮名士郭润康先生。
郭老的专利邮封
我与郭老的交往源于1986年。常州封片戳研究会会刊出版后,我即寄了一份创刊号《龙城封片》赠他。
五天后,我就收到了一枚用旧信封撕开后翻个面重新粘合的回信。尚未拆信我想:郭老退休在家,时间真太多余了。为了节约几分钱一只的信封,将旧信封拆开翻新再利用,太得不偿失了。我再次仔细端详了信封上的文字,只见书写极其认真,一丝不苟,名址布局非常合理,贴票平正,盖的新邮发行纪念邮戳十分清楚,是一件上品首日实寄封,值得收藏。
郭老在信中对赵善长先生的代发刊词一文——提倡重视封片戳的收集研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鼓励我们要坚持下去,并应我之邀随信附上了刊头题字。
从此,我与郭老鱼雁往还十分频繁,经常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他也经常提笔为我主编的这份没有任何稿酬的民间邮刊寄来稿件,用实际行动支持民间邮刊。
我至今仍保存着郭老的每一封来信及原稿,其中有不少是翻制废物利用的再生信封,甚至还有不少是旧报纸手工制作后,贴上一张盖有郭老名址的白纸代封面写上名址寄我的旧报纸信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标准信封》正式启用后还收到两只报纸封,我称它为郭老专利邮封。在我与国内许多著名集邮家邮学家交往中,有马仁全先生的专印通信用中式信封,两者相比较各领风骚。我与郭老的多年交往之中,从细微之处可见郭老节俭成风。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可见,各地与郭老通信的人很多,据说全年复信几千枚之多,这是一笔足以影响郭老正常经济生活的巨大额外负担,开支不菲。

    笔者写到此,想起当年的赵善长先生。赵老府第距我家很近,我经常去看他,赵老晚年没有经济收入,但无论新交旧友,他都每信必复,有求必应。去年我在赵老诞辰百年之际曾赋百言诗一首缅怀先贤,其中有这么几句:“省吃俭用为集邮,一生清贫无家电。亲购柴米手洗衣,节钱全购回邮资。”真实地描述了老集邮家“言必行,信必果”的道德精神,郭老也不例外,真君子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6-1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