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2311|回复: 0

366每日一邮 西安事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好久冒来论坛了.今天上来,好像回家的感觉.很亲切."
    2016-3-18 21:5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普邮网新星

    发表于 2006-12-1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1212
    西安事变


            19361212日凌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的东北军被蒋派往西北剿共。张学良因不战而失东北后,内心愧疚,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反攻复土之心越发强烈,对消耗自身抗战力量的内战越发不满。杨虎城领导的第十七路军,同样热切希望进行抗战。 同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军事上给国民党“围剿”企图以有力打击,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义,积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扬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遂与红军实现秘密停火,并屡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于1936124日飞抵西安,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严厉拒绝张、杨的请求,进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督促“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西安民众得知蒋在西安时向蒋游行请愿要求实施抗战时,蒋命令张学良对爱国请愿群众用机枪扫射进行严酷镇压,使张学良深感不解和痛苦。为了保护群众,张学良向群众保证将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避免了一场惊天血案的发生。这一事件,加剧了张、扬对蒋错误政策的不满。张、扬见用尽任何办法劝蒋都无效,不得已决定实行“兵谏”。19361212日凌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随蒋同行的诸多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昭示扣蒋的唯一目的是促进抗战,并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引起了国内、国际舆论的广泛密切的关注,强烈希望和平解决,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紧要关头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形成了强大的和平解决的舆论压力。
           事变发生后,张、杨立即邀请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会商解决办法,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南京政府当局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杨及中共代表会谈, 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压力下,蒋介石也不得不认识到内战没有前途,抗战才是必由之路,终于表示同意谈判条件,“以人格担保”口头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终于准备转向抗战。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
            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证后,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缓解紧张局势,张学良决定立即释放蒋介石,并不计个人安危亲自护送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充分体现了张学良之所以发动事变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战的公心,不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使一代少帅永陷囹圄。张学良被扣引起东北军的混乱,在周恩来的艰苦工作下稳定了局势。 后来蒋介石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参考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部份内容)

    [ 本帖最后由 亮姐 于 2006-12-12 11:46 编辑 ]

    西安事变邮资明信片

    西安事变邮资明信片
    Image-053.jpg

    张学良和杨虎城

    张学良和杨虎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6-12 1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