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10093|回复: 8

《集邮讲话》郭润康先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发表于 2008-7-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前       言

        “邮票与集邮”是一组通俗讲座,介绍邮票的诞生与阐述集邮的涵义。重点是讲解有关邮票与集邮方面的基础知识,无论是集邮爱好者、集邮工作者、邮票经营者,都应了解、掌握其知识,以扩展视野和思路。
        建国以来,我国邮电事业有五大业务,即信函、电信、包裹、汇兑、报刊发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集邮业务随之出现突飞猛进的势头,于是邮票经营晋升为邮电第六大业务了。
        最初发行邮票的目的,仅仅是作为缴纳邮资的一种凭证,后来为人收集,逐渐形成一项广泛的文化活动。因之,邮票的发行,不仅要保证通信需要,而且要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要;不仅发行普通邮票,还要设计大型美丽的纪念和特种邮票,来丰富集邮的收藏与研究。
        当代,对邮票的认识越来越高,体会到邮票是最简便、最迅速、最广泛、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宣传工具。当它在传递信息使称命的同时,又以它美丽的画面,多彩的内容起到宣传的作用。它无远弗届,可说是宣传战线上的尖兵,各国政府都把邮票当成政治宣传品。如我国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虽只有两枚,却再现当年遵义会议的参加者。由于遵义会议的扭转乾坤,使局势转危为安,从而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根据地,肩负起民族抗日的大旗,直到建立新中国。这些,都可从这套邮票中回忆革命的光荣历程,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个缩影。中国人民的朋友、日本中岛健藏先生,不但为中日友好奋斗终生,而且又是一位知名的中国邮票收藏家。他说:“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不是靠枯燥的文字宣传资料,而靠的是集中国邮票。”可见邮票的宣传作用,能潜移默化,成为交流文化和传播友谊的使者。1986年万国邮政联盟为“世界邮政日”提出“邮政是和平的使者”的口号,毫无疑问,邮票是和平使者的开路人。
        邮票,对我国人民来说又是教育的工具,通过新中国邮票的收集欣赏,是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形象教材;对青少年则是有益的课外读物;更是建设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一、邮票的五性

        邮票以它的思想性、史料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在人类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五性”是邮票的灵魂。
        1、思想性:从邮票的发行目的、主题、取材、图案设计上,都能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新中国邮票更具有鲜明的思想内容,给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提高人民的政治素质和社会主义觉悟。
        2、史料性:邮票是历史的见证人,每发行一套邮票,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光复纪念邮票的发行,表示着封建帝制的覆灭;“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邮票,歌唱新中国的建立,有助于对历史的研究。对于交通史、邮政史、邮票史和集邮史也是主要研究的对象。同时对近代印刷术的进步,造纸工业的变化也可得到反映.
        3、艺术性:邮票是一枚枚小型的艺术品.集绘画、书法、摄影、工艺雕刻于一炉,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反映出形象的艺术语言,一本邮册或一部邮集,好象是一个美术展览,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能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心灵熏陶,审美情趣,从而起到了美的教育。在以邮会友中又能培养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
        4、知识性:邮票是知识的窗口,因它的题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堂,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才智。一本邮册,无异是一本袖珍的形象化的百科知识全书,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尽情吸取知识的营养。如果把 “开卷有益”这个“卷”比作邮册,就再合适不过了。邮票的发行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上而所出现的知识更是日新月异,因而具有“智育”的功能。
        5、娱乐性:集邮是一项有益的爱好,健康的文化娱乐,以它的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聪明,令人愉快,可以充实精神生活,使精神有所寄托。在工作劳累时欣赏一下,赏心悦目,可以获得积极的休息;在性情苦闷不愉快时,打开邮册,会使你摆脱郁抑,引来舒畅,既不需要借酒消愁,更无须抽烟解闷,美丽的邮花,会带给你生活中的乐趣。

    二、集邮的涵义

        集邮的涵义深而且广,它思想性高,艺术性强,知识性广,娱乐性浓,史料性真。这五个方面的涵义都直接来自于邮票。邮票所以能具有无穷的魅力,是它本身具备的“五性”所决定的。不仅如此,邮票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功能与价值。    ·
        “邮票”当它作为邮资贴用时,就是“邮资凭证”,具有“使用功能”;当它进入流通领域(出售、拍卖、交换)时,就成为“特殊商品”,能产生“经济价值”;博物馆收藏当作革命文物或历史文物,档案馆珍藏即成一种档案资料,乃具有“史料价值”;艺术馆收藏即视为艺术品,具有“艺术价值”;集邮者搜求和研究,即具备了“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邮票在一个国家所处的地位,其评价是很高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季米行洛夫曾把邮票尊称为“国家的名片”。这个荣誉可以与一个国家的国旗、国徽有同等的崇高地位,因它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故每个国家对邮票的发行都给予高度的重视。
        集邮有人说是“王者之癖”,因之百余年来,风靡全球,男女老幼,趋之若鹜,已形成一项国际性的爱好活动,,在美国的集邮人数占人口的1/10;在日本占1/100,说明集邮的普及性。据说美国家庭有三本书,圣经、帐本、邮册,可见集邮对社会、家庭、个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我国的集邮队伍已跨人800万,其中就有许多父母帮忙他们的子女集邮,说明集邮进入了中国家庭生活之中。
        长期以来,我们把集邮视为高尚娱乐,或者是高尚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一项有意义的收藏爱好,故人们普遍认为“集邮有益”。“益”者指能增加人们的知识,怡养人们的性情,熏陶人们的情操,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1980年宋庆龄为集邮题了“发展集邮,丰富文化生活,传播友谊”,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题目是“发展集邮,建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把集邮与精神文明连系在一起,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份,更赋于集邮以崇高的内涵。1990年“三大”时,李先念为大会纪念册题写“发展集邮文化”,又进一步在集邮理沦上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三、邮票的诞生

        邮政的历史,无论中国或外国都是悠久的,而邮票的历史只有一百五十年的历程,1840年才首次在邮政上出现。
        十八世纪,欧洲的邮政业务已很发达,但制度还很落后。如收取资费不是由寄件人支付,而是将信送到目的地,由邮递员向收件人收取,资费较高,并按路途远近计费,往往由于收信人迁走、死亡、外出、拒收等情况发生,不仅增加邮递员的手续与麻烦,而且邮局要遭受损失,可说是一种落后的经营方式。我国海关1867年兼办邮递时,实行两种收费办法:一是预交每届费银三十两的,每次由北京封发邮件时,得享有随寄邮件一袋的权利,但重量不得超过三斤;二是按件收费,寄一件收取一件。活跃在我国民间的民信局,在收费上采取三种灵活制度:由寄件人预付;由收件交纳;或双方各负担一半。这种种办法都是在邮票未发明之前存在的不同收费形式。   
        1837年英国人罗兰·希尔 (Rowland Hill 1795—1879),他鉴于旧制度的种种弊端,经过调查考察,认为收费方式与资费制度都不合理,于是立志改革,在当年写成了一本《邮政改革的意义及其实施》的小册子,主张降低资费;取消国会议员免费的特权;实行均一收费制;改变收费方法,由寄件人缴纳,并贴用一种“小纸片”(Label)来表示,只要贴了规定的邮政资费后,邮局即可予以收寄。这样1840年5月1日这天,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就在英国呱呱堕地了,5月6日正式使用。这个邮票鼻祖称为“黑便士”,主图为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象,凹版,白色无底纹纸,无齿有小皇冠水印,面值一便士,用黑色油墨印制故称。这一新的办法,收费低廉,每重半盎司(约14克)收费一便士,所以又称“一便士邮政法”。这种改革受到英国人民广泛拥护,誉为“邮政革命”。邮政业务迅速得到发展,蒸蒸日上。因之黑便士邮票,不到一年就重印了 11版,发行7200万枚,售出6800万枚,可见受到群众的欢迎。同年 5月8日又出售一枚“蓝便士”,面值为二便士,与“黑便士”合为一套。
        其后各国相继仿行,于是实行均一收费制与贴用邮票就被全世界所采用。集邮的风尚也因邮票的诞生而兴起。

    四、中国首次发行的邮票

        1858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攻占天津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有一条是“清政府有保护各国使馆信差在国境内文件安全的责任”。(本属侵权行为,还要加以保护)后来因各国设专差不便,乃将信件交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代收代投,清政府乃交由驿站办理,但感到不安全,1867年起交于海关兼办。
        1878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同时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海关内设立邮政机构,称为“海关试办邮政”,并于同年发行第一套以龙为图的邮票,上面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全套三枚,一分银绿色、三分银红色、五分银桔黄色,凸版,齿孔12.5’,有胶,无水印。因是清政府批准试办的国家邮政,故被视为中国第一套邮票。俗称“大龙”或“海关大龙”。从1878— 1883年,印制三次,分别为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厚纸大龙(有光齿与毛齿之别)。1988年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的小全张,正式改称为“中国大龙”。大龙邮票已列为世界古典邮票之一,普遍收集自不可能,但可从小全张上一睹芳容。
        当然,在中国境内出现邮票的历史要比“海关大龙”悠久。1865年上海书信已发行邮票,图案为龙,称“工部大龙”。显然,海关大龙的设计风格是以工部大龙为蓝本的。工部大龙的历史虽早于海关大龙,因属“约开商埠邮局”发行,不是正式邮票,与以后在厦门、烟台、镇江等地书信馆发行的,统称“商埠邮票”。
        在海关试办邮政期间的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总税务司赫德提议发行纪念邮票,图案由费拉尔绘制,这是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
        慈寿票简称“万寿票”,全套九枚,面值1、2、3、4、5、6分银为小型,9、12、24分银为大型。无论从图案、枚数、面值都含有庆祝寿辰的寓意,特别是主图案的五福捧寿、龙、鱼、帆船等,并以吉祥的花果如牡丹、灵芝、万年青、蟠桃,还有八卦为装饰,是一套古色古香别具风格的庆寿邮票。万寿票1894年印的为初版、1897年印的为再版,这两套均为有水印纸。另外还有一套用无水印纸印的,称为莫仑道夫版,是专门用以馈赠各国驻华使节及本国高级官吏者。

    五、邮票的属性
     
        “属性”本来是一个哲学名词,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邮票作为一种事物也是有“属性”的。
        邮票是由国家主管邮政部门 (有的国家由交通部门或财政部门)发行,印有面值,故其属性是一种“邮资凭证”。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缴纳邮资的证明,贴在邮件或邮政单据(如包裹清单)上。邮政部门认为符合纳费规定,就加以盖销后封发投递,这是邮票第一属性。当邮票被盖销并完成通信使命之后,人们把它收集起来作为艺术品欣赏,作为史料研究。在收藏过程中,通过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等价交换的活动,使邮票逐渐形成“商品”,这是邮票的第二属性。
        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为指标,是指现行通用的,没有涂销过的;作为商品来说是已经用过的信销票,或邮局已经通令停止出售、使用的新票。当然也有邮人购买新票收藏者,但为数不多,故早期集邮,大都以旧票为主。由于集邮者越来越多,信销票或过期失效的新票,无论从品种上和数量上都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很多国家在新邮发行时,除了供通信用之外,还以成套的形式(新票或盖销票)售给集邮者收藏。因之,现行出售的邮票,就同时存在两种属性,并相互交叉。
        我国现行新邮的发行制度,分通信与集邮两种渠道流向社会。由通信渠道调拨到下级是无偿的 (只收少量的成本费);由集邮渠道调拨时,则分总公司、省公司及销售单位三级提成的。因此前者属于邮资凭证,后者属于商品。我国现行集邮具有“双重属性”,只可从供应渠道不同来体现,从邮票本身是无法区分的。因为从邮票公司买的邮票也可以贴信用;从邮局窗口买的也可以收藏用,这使得邮票的属性复杂化。
        邮票第一属性——邮资凭证是有时间性的,如旧人民币邮票已不能使用,同时是一次性的,只要一经盖销就不存在了。而第二属性——商品是没有时间的;而且时间越久越名贵,可说是永恒的。
        第一属性是邮票的主要属性,第二属性是从第一属性派生出来的,是次要的属性。但发展的结果是第二属性凌驾于第一属性之上,这恐怕是罗兰·希尔发明邮票时所料想不到的。
        现在提出了“集邮文化”的概念,因此邮票也具有“文化属性”,扩大了邮票的社会功能。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邮票时期的划分
        研究历史,研究地质,为了表达不同时期的特点,将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代、现代;将地质分成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每一代又分成若干纪。邮票历史较短,自1840年英国黑便士邮票诞生以来,迄今只有50年,亦可根据其发行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1840年—1900早期票、J901—J944,中期票与1945—近期票。
        1、J840—J900年为早期邮票,即十九世纪内所发行的邮票。这一时期邮票的特点是票种简单,品种亦多,除少数专用酌欠资、公事、包裹、新闻纸外,以普票为主,图案也较单一,可归纳为头象最多,占50%,其次为徽记,如鹰、狮、王冠、盾牌、十字等,还有就是数目字,如巴西的“牛眼邮票”,夏威夷的“传教师邮票”,,头象与徽记象征权力统治.数字代表而值。票型则以小型矩形为主。1871年4月秘鲁发行世界上第一套纪念邮票,主图为一节火车头与秘鲁国徽,图案的左、右两侧与上面,分别印有乔利洛斯、卡亚俄与利马的地名,面值五分,推断是纪念1851年利马和卡亚俄铁路通车20周年。一说是纪念秘鲁革命胜利的纪念邮票,邮票上的三个地名是表示使用的地区。在早期纪念邮票中最为人瞩目的是1893年美国发行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0周年纪念票,全套16枚,大型,图案故事性强,纪念邮票的出现,赋于邮票以新的功能,超越了邮资赁证的作用,形成历史事件进程的纪录者。英国吉本斯邮票年鉴把1875年以前发行的邮票称为“古典邮票”,但我国1878年发行的大龙票也列入国际古典邮票行列。而我们还把小龙、万寿、红印花均列为“古典邮票”。
        2、1901—1944年称为中期邮票,是20世纪前半叶,由于发生了一、二次世界大战,军用、占领、附捐等邮票大量发行。同时在战后新的政权创立,出现了人民政权的邮票,如苏联及东欧各国,1930年我国苏区也发行赤色邮票。这一时期邮票品种日多,如1917年意大利首创航空邮票,许多国家相继发行多种纪念邮票。卷筒邮票、小本票;小型张等也脱颖而出,丰富了集邮收藏。邮票的印刷也随着印刷术的进步更趋完善,已超越了邮资凭证,形成了集邮品和艺术品,逐步向特殊商品过渡了。
        3、1945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近期邮票,在发行上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在大战中被占领的国家恢复了主权,重新开始发行邮票,在亚非拉地区有九十多个国家宣告独立,都发行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邮票。邮票的品种由早期的二千余种,中期的七万余种突破三十五万大关,而且每年还以7000—9000种的速度增长。其次是票种由繁返简,专用票不断减少,主要票种以普通、纪念、特种等通用票占上风。但系列化邮票增多,如日本的“国宝”、“邮趣周”,我国的“敦煌壁画”、“三国”,还有日本、香港、大陆、台湾、南朝鲜、澳门等发行的“生肖邮票”。邮票选题的国际化也是近期票的特色,如万国邮联成立100周年国际儿童年、哈雷彗星回归等多国发行同一主题的邮票。由于集邮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文化活动,集邮的人与年具增,许多国家把发行邮票作为财政收入,品种与数量远远超过通信的需求,加上不断创新,如非纸质邮票、异形邮票、立体邮票不断出现,由于成本高,实际使用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邮资凭证属性的功能,使邮票的商品性日益浓厚。同时在题材的选刚上日新月异,新颖多采,使邮票的收集在传统的基础上,派生出专题集邮 (包括航空、航天)、极限集邮,使集邮的视野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P1P根据评奖发奖牌的不同范围,把传统邮集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840—1914);一、二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5年起)三个范围,并规定只有第一个范围的传统邮集才有资格获大金奖。为了不歧视近期邮票,照顾舆论动向,从1991年的世界邮展中增设现代邮集类(即用近十年发行的邮票组成的各类邮集)。
        邮票划分时期系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一致意见分为早、中、近三期,但起迄年限的认识并不统一。关于邮票的分期也可根据各国自身的特点来考虑,比如我国邮票发行历史迟于黑便士约四十年,则可根据我国邮政历史的形成来分期,如早期票1878—1911年,属大清邮政时期;中期1912—1949年,属中华邮政时期,近期票1949年起属人民邮政时期。“区票”1930—1950年可归人中期票中,这一构思,未卜妥否?
     
    七、国家的名片

        “邮票”(Postage tamps),这是现代普遍通用的叫法,可说是家喻户晓,但在邮票诞生时并没有“邮票”这个名称,是后来才形成的。
        1840年罗兰·希尔发明邮票时,他在:文件中称label,意为小纸片,国内出版的英:汉字典,有的将它也译成邮票、印花税票。英国当时执政的是维多利亚女王,小纸片就采用她的头象,因之英国人叫它为“女王之首”(Queen’s head)。不久美、法、比、奥、德各国相继仿行,也印的是统治者的头象,但以老头子居多,传到中国,国人以形象取名,即直呼为“人头”、“老人头”,日本票就叫“东洋老人头”。当时我国老百姓称殖民,主义者为“鬼子”,故也有人叫“鬼头”的。1878年我国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以“龙”为主图的邮票,人们又称之为“龙头”。而海关的邮政公告称之为“信票、信资图记、图记纸”。同时期杂志上则称曰“印图、国印、信印”等,缺乏统一的叫法。直到1899年我国邮政公告上才第一次使用“邮票”名称,在邮票上印上“邮票”字样的,当推1888年台湾文报局发行的官用票上印有“台湾邮票”,因属地方邮政,知者不多,一般都引用1912年光复,共和邮票上的用法为第一次出现。
        邮票常被视为“有价证券”,因这与钞票、公债券、支票相连系,故又有“邮资券、代邮券、邮券、邮钞”等别名。在四川人们常把小纸片叫“飞子”,故当地群众曾有“邮飞”的叫法。在闽、台、粤三省常把邮票叫成“士担、士担纸”、系由英文Stamp译音转借而来。1895年台湾独虎图票上正式日有“士担纸”字样,1938年香港也有一种“印捐士担”票。日本把邮票叫“切手”,因日本支票叫小切手。早期朝鲜邮票上曾经用过“邮标”的称谓。1888年台湾文报局印制的民用票上称“邮政商票”。
        闽西革命根据地赤色邮政的邮票上印;有“邮花”,可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名称。邮票小不逾寸,故为它起了一个雅号——“方寸”。邮票最崇高的号称要算“国家的名片”了,这是保加利亚社会活动家季米特洛夫赋予的,可说是极具卓见的评价,因为邮票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国家的尊严,这个高尚命名加冕于邮票是当之无愧的。

    八、图案与刷色   

         每一枚邮票都有图案,简单的如数字、文字、符号;复杂的如古画、建筑。而图案是通过色彩来表现的,有单色、双色或多色。邮票图案能表达邮票的思想内容,它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特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邮票图案甚少变化,内容单调贫乏,都是一些头象、徽记、数字,框在“井”字式的框架内,占据着邮票的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国家纷纷崛起,邮票上大量出现代表新政权和民族风格的图案,近三四十年来,邮票题材更是气象万千物不有,无事不备,更引起人们收集、欣赏、研究的兴趣。因之邮票图案是诸多要素中最基础的要求,因为一张白纸是不能成为邮票的,最简单的也有一个边框与文字或符号。邮票图案是变化无穷的,丰富多彩的,随着艺术家的构思创作的,故也是最活泼的要素。邮票上发生的变异差错也常常表现在图案与刷色上,并占很大比例。
        图案是通过色彩显现的,故刷色是邮票图案的灵魂。早期票多为单色,近期票多为彩色,如电影由黑白片变为彩色片一样。刷色的安排也有一定规律,如普通票多为单色,纪特邮票多为彩色;低面值者偏用单色,高面值者偏用多色;雕刻版以单色线条见长,影写版、胶版以多彩见胜。
        邮票刷色是由设计者根据图案题材的内容来选择的,如花卉、动物邮票,要求采用与实物相同的颜色,以求维妙维肖,增强观感。刷色也可以扣合事物的内容来考虑,如纪念红十字邮票,十字徽必须用红色;各国的国旗,都按原色印刷。还有如中国有一套《质量月》纪念邮票,因分金质奖与银质奖,设计者采用金色与银色来印奖章,使之有机地与质量月活动密切结合。在历史上,万国邮政联盟曾统一规定印刷品用橄绿色、平信用绿色、国际平信用蓝色,令人一看就知道该面值的用途。后来由于各国币制变化频繁,加上邮票刷色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崇尚多色,无形中突破了这种约束,于是在1953年宣布将这一规定撤消。
        邮票刷色是否鲜艳和油墨质地很有关系,为了提高刷色质量.还专门生产各种印刷邮票的特种油墨。
     
    九、纸  质

         纸,或称纸张,是印制邮票的主要材料,或叫载体,是构成邮票的背材。纸是利用各种纤维为原料的片状制品,用途很广,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早期邮票主要用手工抄纸,现代则用机制纸。纸质是指邮票用纸的品种、规格、性能、外观。印制邮票用纸品种很复杂,如道林纸(又分中道林、西道林、硬道林、软道林、光道林、毛道林)、富士纸、宣纸、报纸、书写纸、招贴纸、粉面纸、铜版纸、釉光纸、布纹纸等等。同样的纸又有厚薄、黄白、脆软、有纹无纹、单面光双面光、有、无水印。之分。JT票中有一套编53—56'歌剧白毛女”用的是高光纸。也有用有色纸、彩色纸、色面纸印的。在战争年代,物资匮乏,常常利用作废的地图、招贴画、月份牌、邮政单据以及半成品的钞票的背面来印邮票。
       纸质优劣对于邮票的质量关系很大,印刷邮票主要是用白地纸,要求色白、平滑、有韧性,吸墨、不透明为佳。当然印版不同对纸质的要求也有差别,如凸版、凹版印刷用纸要求表面光洁度高,用胶版印者,表面较为粗糙也能适应。现在随着造纸工业的发达,各国都专门生产供应印刷邮票用的“邮票纸”,造纸厂也可以供应背面刷胶的有胶纸。为了分拣信函,自动化,还生产磷光纸、荧光纸。在防止伪造上也曾使用过特别处理的纸,如瑞士早期曾采用夹有彩色的绢丝纸,从背面可以看到条条绢丝纤维,奥地利、日本也采用过这类纸。在邮学上对邮票用纸的品种、性质、性状进行分纸收集者称为“纸质研究”。
       目前印制邮票的载体己超越了纸的范畴,如印在丝绸、金箔、银箔、铜箔、钢箔上,更奇的是用塑料制成的唱片邮票。其中以金属箔居多,最早出现的是1955年匈牙利为纪念制铝工业25周年,发行了世界首枚的铝箔邮票,铝箔质轻,资源丰富,成本低,苏联、阿拉伯及一些非洲国家相继仿行。由于早期的铝箔邮票未加涂保护层,易氧化而腐蚀,要注意保护,不与空气接触。智利是“铜的王国”,1972年“铜矿收归国有”小型张上嵌有一圆形图样的铜箔,作为纪念。这类非纸质邮票成本高,实用性少,未能大力推广,只可偶而采用。
     
    十、面  值

        邮票上的面值是“邮资凭证”的一种表现,与钞票一样,表明邮票的票面价值,亦即邮票的法定价格,并具有交换力与购买力之意,如贴足一枚平信资费的信件投入邮筒后,即可交换到或购买到将信寄到目的地的权利。不同的面值是根据国家所制定的的邮政资费来规定的。现以我国1981年9月一1983年12月发行的普21《祖国风光》邮票 17种为例,来说明各种面值的用途(以发行邮票时的国际、国内资料为准。起重资费按邮电部规定,特殊或续重者加以注明)。
        1分本埠盲人读物(现已改为免费);1.5分本埠印刷品;2分本埠明信片、外埠盲人读物,国内航空费(贴于邮政航汇单上);3分外埠印刷品;4分本埠平信、外埠明信片;5分外埠航空印刷品(十克);8分外埠平信;10分国内航空平信;20分外埠挂号、本外埠回执费(贴单上);30分国际印刷品(30克);40分国际明信片、外埠双挂号、港澳地区及国际回执费(贴单上);50分国际平信;70分国际航空明信片;国际航空邮筒;80分国际航空平信(10克);1元国际平信(50克);2元大型邮件及包裹用;5元大型邮件及包裹用。
        上面举例的是普票,现再就1990年的丌邮票作一分析。1990年共发行邮票71枚(小型张3枚除外,小全张可以分开贴用,故按张上的枚数计入),总共只有七种面值,分1日、新邮政资费列表如下:
        面值    旧  资  费               新资费
        4分     本埠平信外埠明信片       本埠印刷品
        8分     外埠平信                 外埠印刷品
        10分    航空平信                 本埠平信、明信片
        20分    外埠挂号                 外埠平信
        30分    港澳台平信               航空平信(20克)
        50分    邮政快件                 外埠挂号
        160分   国际航平                 邮政快件(40克)
        邮票的面值就是它的价格,什么面值就售什么价格,在正常的情况下是相等的,特殊情况下有高有低。如附捐邮票要加收附捐费,有些无齿票或小全张常加价出售,如“麇鹿”面值48分,无齿者售75分;十一届亚运小全张面值为4.72元,售价加到7元,但作为邮资贴用只能按面值使用。个别国家如土耳其间发行过“减价邮票”,是按票面八折出售,故又称“折扣邮票”。
        “改值邮票”是改变原面值后出售者,如新中国普票中就有十套。不论原面值是高是低,或无面值,也不论原面值是何种币制,一律均以改值后的面值为准。也有用其他邮票如欠资邮票,包裹印纸,汇兑印纸、印花税票改值后当普通邮票使用的,也归人改值邮票中。
        邮票上的面值有高有低,且有众多不同的金额,从最低的分厘到角元,最高有10元20元,其目的之一是适各种资费需要;目的之二是推行一封(件)一票制。邮票面值从使用而言,不存在高与低之说,如目前国内平信贴用20分,投寄国际航平要贴二元,二角与二元相差10倍,是一低一高,但都是寄一封信之用。当然,对集邮爱好者而言,都希望在纪特邮票设计时,尽量采用较低的面值,以鼓励大家集邮。面值是邮票作为缴纳邮资的标志,但有时也    印行无面值邮票,如我国的“单位邮票”“基数邮票”。近几年美国连续发行过A、B、C、D无面值邮票,实际A(: 15e)B(:18e)C(;20e)D(;22e),各代表一种面值。无面值邮票的出现,往往显示币值不稳定,或为了应付邮资调整而预先印好备用,一旦批准,即可按批准的金额出售,免得临时赶印不及,虽无面值,实际仍是有固定价格的。当然,有少数免费贴用的无面值邮票,才真正是无面值邮票。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齿  孔
        黑便士邮票诞生时是没有打齿孔的,因为当时还没有打孔的机械设备,邮局窗口出售时要用剪刀一枚枚剪开,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剪坏。1848年爱尔兰青年享利·亚策在精心研制后,发明了凿孔机。1854年被英国首先采用这种机械,发行了有齿孔的邮票,这样一来,邮票的分撕非常方便。因其办法先进,马上为许多国家仿行采用,于是也使邮票分成为“无齿”与“有齿”两个品种。
        齿孔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穿孔的,叫做“孔状接缝”,称为“孔齿”,其疏密可以用量齿尺来测量其“齿度”,如12.5O、13 O、14 O等。一般在 12.5 O以下者称“粗齿”,13 O以上者称为“细齿”。所谓“齿度”就是指在两厘米的距离内齿孔数目的多寡,如齿与孔均为12个,就是12 O,如齿为 12个,孔为13个就是12.5 O,反之,齿为13个,孔为12个也是12.5 O。齿度的发明人是一位法国医生,名叫勒格拉,经过多年的潜心探索,于 1866年发表:关于邮票齿孔的研究”的论文,并发明了一种模拟形的“量齿尺”来测量齿孔的度数,一直沿用迄今,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标准。目前又发明一种放射形的量齿尺。
        齿孔的方式很多,有单线式,有梳状式,有棋盘式。齿孔在邮票上的名堂很多,如光齿、毛齿、盲齿、复齿、偏齿、漏齿等等。
        邮票打孔的目的,主要是方便出售与使用,怛因齿孔度数的不同,对集邮者来说有助于版式研究,区别不同的印版,如普8中的8分票,14 O齿为北京版,12.5 O为上海版。而且在欣赏方面,齿孔已构成邮票的一种装饰美,所以在收集邮票时很重视齿孔的质量。小型张与小全张可以整张贴用,打孔或不打孔,对两小张本身来说,关系不大,但如果不打孔,集邮者就不欢迎,纷纷大提意见,好象不打孔就不是邮票。(三无邮票,无齿孔、无志号、无背版就不受欢迎)。
        还有的单枚邮票是三面有齿,一面无齿的,如我国小本票中的生肖票,因装订时需上下裁切形成;国外也有两边有齿,无边无齿的邮票,是一种“卷简邮票”,也是裁切所致。这种有齿无齿的混合票,称为“不完全齿”,仍归人有齿票的范围。
        另一类齿孔是不穿孔的,只在纸上划出虚线,叫做“压痕接缝”:凿压之后不形成孔,只出现小点或小划,故称“线齿”“点线齿”或“虚线齿”,除直线的点和线齿外,还有很多形状的,如弧形、菱形、锯齿形、波纹形、之字形等。如果将点线齿的钢片嵌入印版中,印成之后,也会形成着色点线齿。点线齿一般不测量其齿度。
        在齿孔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就是将整张的邮票放在缝纫机上打出来的,虽将纸穿通,但不形成圆孔与齿度,这种缝纫机齿好像是介于孔齿与线齿之间的齿孔。
        在全张邮票上除型式与齿度单一外,还会出现以下三种现象:
        1、异度齿:即横、直齿度不同者,如新中国邮票中有11 X11.5 O,或11.5X11 O。
        2、异型齿:即横行与直行齿型不同,如横行是孔齿,直行为线齿,或者线齿x孔齿。这是有的印刷厂备有两种凿孔设备,同时用来轮流打孔而成,如我国百城版邮票中就有这类异型齿。
        3、异式齿:即在梳式齿全张中混有单线式齿者,原因最后一行漏打,补打时用了单线式机而成,很少见,中信版二元票中有此现象。
        现代的邮票可说是有齿孔时代,为什么还会出现无齿孔邮票呢?一是处于战争年代,原有设备破坏或缺乏设备,只能印成无齿票。二是为了迎合集邮者的兴趣,在发行有齿票的同时,留出一部份不打齿孔者供应。有人认为在目前科技发达时代,再发行无齿票是倒退现象,而且还要加价出售,如梅兰芳舞台艺术和麋鹿邮票,实在令人费解。上面介绍过异度齿、异型齿、异式齿,偶而也在全张中发现无齿与线齿混合者,如是漏打即为“变体”,如是印刷工厂就是这样交货,邮局照样出售,可说是“半成品”了。
        在齿孔问题上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我们集到的邮票中,有些是将孔凿在邮票图案中央的。如我国“限新省贴用”邮票上用打孔机凿出“公文贴用”字样,苏丹发行的公.事邮票打出OS字样;还有是利用凿孔的方法表示注销的,所以这类“针孔邮票”实际是一种加盖的形式,与邮票齿孔无关。
     
    十二、背胶

         在邮票的背面刷上一层薄薄的胶水,叫做“背胶”。刷有背胶的叫“有胶票”,其主要目的是方便用户粘贴,只要润湿一下就可贴在信上,不需要另涂粘合剂,十分方便。黑便士邮票诞生时虽未打齿孔,但已刷上背胶,可见当年设计邮票时就想得很周到。
        刷胶的方式可在邮票印好后再刷,亦可先刷胶后印,目前北京邮票厂采用卷筒纸,是先胶后印,其优点可提高工效,增强纸张的硬度与拉力。原先是邮票厂自行刷胶,现已委托造纸厂在出厂前即预先刷好,称为“有胶纸”。
        胶液的原料有植物性的、动物性的,还有化学合成的。过去以植物性者为主,有阿拉伯胶、马铃薯胶、桃胶及糊精,根据配方的不同,刷胶设备先进与否,有黄白、厚薄,光暗及粘度强弱之分。
        背胶方便使用无人否定,但邮票要储运,如受潮即会粘连,以往都要求衬隔蜡纸以预防。植物胶久放之后也会发生泛黄、发霉,使邮票产生斑点影响品相。故胶水的原料与配方很有研究,要质薄、色白、粘性强、能抗潮。因人们习惯喜用舌舔背胶粘贴,又要求背胶是无毒、无臭、无味。目前国内外多采用PVA(聚乙烯醇胶),它优于植物胶,对正常的温度变化无影响,故不再采用蜡纸隔衬。有的国家在胶液中加入香味、甜味,邮人称之为“香味邮票”、“甜味邮票”。还有在胶水中加入水溶性色素形成多种颜色的“有色胶”。
        背胶对集邮爱好者来说,有功有过。“功”的方面是可以借助胶的黄白、厚薄来区分不易从图案辨别版式的邮票,如万寿的初版与再版。“过”的方面,有胶票在保管上增添很多麻烦,因之有人主张不刷胶,或在收藏之前把背胶洗去,称之为“废胶论”。但有胶的新票去胶后,身价就要下跌,这是一个矛盾,目前背胶质量虽大为提高,有一定的抗湿性,但在保管中仍要注意防潮防湿。
        新中国邮票大都是有背胶的,但有时刷的太薄,粘度不够,贴后容易脱落,应当改进。
        邮票的有胶、无胶,胶质好坏,可衡量一个国家印刷科技水准的高与低,所以各个国家在设计邮票时都规定要刷背胶,而且还要在提高胶水质量上下功夫。
        邮票上的“背胶”都属于“干性胶”,要润湿后才产生粘性。近来出现一种“揭贴邮票”,刷的是一种“不干性胶”,将邮票附着于衬材上,用的时候只要揭下即可贴在邮件上,和医院用的橡皮胶布相似,用起来很方便,但成本高,未能普遍推广,故仍以干性胶为主流。
        背胶保持原新状态者称为“原胶”。如果在保管中受到损伤,变成无胶,就成为有缺陷的邮票,价格大大贬低,视同盖销票,为了提高其身价,依照背胶的配方私自补刷者称为“假胶”,常发生在一些古典邮票中;有胶票因受潮粘连,或有意识洗去者称为“去胶”;在保管中因过度干燥背胶发生龟裂状态者称“碎胶”;如发生脱落者为“脱胶”,这些都属于背胶的损伤范围。
        凡规定刷胶的邮票发生部份无胶时称为“漏胶”屑于变体范畴。最近一段时间里不断发现邮票图案印在背胶上,不知情者下水一洗就变成一张白纸片,邮人称之为“胶上印”。日本叫“糊上刷”,可见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才有,世界上早已有之。背胶有先胶后印与先印后胶两种方式,只有先胶后印才会发生“胶上印”,主要原因是将有胶的纸上反了,把背面当成正面而造成的,也是变体,都属于背胶的差错。有的国家在刷好的背胶上印上文字,粗看形似水印,洗背胶时亦随之。消失,这不属于差错,而是一种防伪的措施。这种“胶质花纹”在1923.年捷克发行过,背胶上印有 CSP的邮政徽志。
        先印后刷的邮票,如果误将胶水刷在图案上 (正面),视为废品,下水泡洗虽不会损伤图案,但邮戳可被洗去而重复使用,造成国家损失,故不准出厂。
        有胶票的种种情况已如上述,与有胶票相对的是“无胶票”。无胶票的出现是由于某些热带国家或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故印制邮票时不上胶;其次是为了急用,临时决定免去刷胶工序,如普。21三分、四分票有这种情况;第三是在战争年代,因设备破坏或物资缺乏而印制无胶票供应。严格而言,在正常情况下,出现无胶票,常被视为“未完成的邮票”,这因为邮票的鼻祖——黑便士是有胶的。
     
    十三、水印

        水印(Watermark,WMk)也可以看成是纸质之一种,分有水印纸与无水印纸。印成邮票也就分有水印与无水印两种,如伦敦版蟠龙票。在新中国邮票上仅有“普东2”票1—10有折线水印,但作为主要邮识之一,也应当加以了解。邮票中的鼻祖——黑便士就已有水印,说明水印的发明比邮票早。纸上的水印是五色而呈半透明状,可以从旧版五元、十元人民币上看到天安门图形的水印。邮票与钞票采用有水印纸,目的是为了防止伪造,是对付伪造者最常用的办法,仍为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
        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形成的,利用网丝预先编制成一定形状的图纹,文字或符号,在纸浆通过网格成纸时而成,经干燥后形成潜影图文,迎光一照即现,其原理是将模型处的纸变薄,习称“白水印”,即阴纹水印,为大多数;还有使纸变厚的水印称“黑水印”,即阳纹水印,甚少见。模拟水印是指在纸上用无色油脂印上图文使之显油性而成。
        水印分特制水印与造纸厂的商标,前者如黑便士票上的小皇冠、小龙邮票上的太极图;后者如大龙邮票上有少数出现造纸厂水印。水印除防伪外,对邮票品种关系也很大,如香港版航空邮票,就分有水印与无水印各一套,但从图案正面看是一个样。一枚票只有一个水印者叫单式水印,多个者叫复式水印,也有在全张纸上只有一个大型图案,在单枚票时只现局部。
        有水印纸在印刷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有趣的现象,如倒水印、反水印、反倒水印,加上正水印就有四个品种。还有条纹形的水印,规定是纵向的,如纸放错会出现横向。反之横向也会变成直向。有水印票出现漏水印,乃是造纸过程中水印辊损坏或操作失误所致。假水印在邮票上极少发现,偶尔有将有水印票揭薄后裱上无水印票背伪造,但入水一泡即露马脚。
        对于纸质较厚或图案刷色浓重,使隐约的水印经迎光照视不易辨认时,可利用“水印检查器”来帮助显现。此器为黑色,用时将邮票背面朝上放人器底,水印即易浮现,如仍不现加入石油、石油醚或二甲苯润湿后可现(油墨易溶者忌用)。另有一种新型水印检查器,是利用强光可以透过纸质的原理制造的。
     
    十四、集邮的由来与发展

        “集邮”的英文叫Philately,是由希腊文PHilos(爱好),与Atelein(凭证)两字组成,意为爱好收藏凭证,引申为喜欢邮票,是一位法国人在 1864年首创的,所以集邮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法文Philatelie。在这之前,法国还有一种叫法,其词为Timbromania,  意为  “集邮狂”。集邮家 Philalellst,据说是在1f176年冬季在德国柏林召开第二次集邮会议上通过的。   
        邮票的发明问世,导致了集邮活动的应运而生,可以说有了邮票的创用就有集邮活动。当 1840年5月6日黑便士发行首门和-(月8日蓝便士发行首日,大英博物馆的约翰·爱德华·格雷博士,出于对邮政改革的关心,对职业的敏感,就买下了这两种邮票作为纪念收藏起来。格雷可说是集邮的“始作俑者”,在当年他可能并未体会到这就是“集邮”。但后来他还不断收集,并编写子英国早期邮票目录,由于认识的不断提高,提出了集邮是—·项有意义的活动的高明见解。
        1841年(一说1842)在伦敦的《泰晤上报》上有一位年纪轻的妇女登出了征求邮票的广告,当时的用意是利用小小的邮票来装饰她的梳妆室,广义的说,也属于一种集邮活动。无独有偶,目前在英国伦敦的确有一间用数百万枚邮票裱糊装饰的房屋,整个房间布满了邮票,甚至房间中所挂的主人自画象和地图,也是用邮票拼贴而成的。这个房子的主人翁叫阿威德·谢弗,他化丁48年的时间来布置他的房间,直到1948年逝世。现在英国邮学会已将这所建筑保护起来,辟为一个纪念馆,取名“集邮之家”,定期开放供人参观。
        比较为大家公认的最早的集邮家有好几位,一位是法国人勒格拉(1820--1912),说他在 1850年开始集邮,因他在1866年]0月发明了“齿度计"而名声大著,是世界第一个研究邮票有成果的集邮家,1912年6月6日逝世。另一位是地理学家温地美伦,他于1852年把收到的88种邮票装在镜框里,在比京布鲁塞尔展出,这是第一次的公开邮展,也是个人第一次主办的邮展,他那——年集邮不详。述有一位是比利时著名收藏家毛恩斯于1848年开始收集邮票。
        1848年出身奥地利的费拉利,移居法国巴黎,尊称世界邮王。1859年开始热衷于邮票的收集,利用其富有的家财,不惜重金,网罗世界珍邮,希望在家传邮集的基础上,树立雄心,以集全世界所有邮票为目的。世界孤品圭那亚一分票在其集中,夏威夷传教士票,还有华邮珍品红印花小一元,宫门倒亦金屋藏娇。1917年费拉利逝世,家属遵其遗嘱将邮集全部捐赠给柏林德国邮政博物馆,但被法国政府以敌产扣押,乃于1921-- 1925间分14次拍卖,所得140余万美元,以抵偿德国的战争赔款。塔普林(1855—1891)英国人,和费拉利一样少年时亦开始集邮。1871年参加伦敦集邮学会,1881年任副会长35岁去世,其遗集的丰富仪决于费拉利,可惜死得太早。死后他的遗集赠送给大英博物馆珍藏。这些人都是19世纪的著名集邮家,都是集邮界的开路先锋,为后世的集邮事业奠定了基础。
        邮票诞生至今已有150来年历史,当初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发行,而今天世界上已有230多个国家与地区发行邮票,每年统计多至八九千种。据估汁全球约有一亿多人从事集邮,单是美国就拥有二千万人,占人口的1/10,几乎家家有三个本子,“圣经、帐本、邮册”,可见其普及性。日本听说有100万,约占人口的1%,希腊全国有5万人集邮,每二百人中有一人集邮。我国集邮历史较短,初时人数极少,多为外国侨民,到了二十年代初,才有国人组织邮会,发行邮刊,先后有神州、中华、新光、甲戌等邮会相继成立。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各根据地创建了人民邮政,发行邮票,因之在解放区也出现一批热心集邮的人,奠定我国集邮的基础。抗战时期,九三胜利之后,各地纷纷建立邮会,集邮活动有了较广泛的发展,但进程仍是缓慢的。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集邮公司开业,同年《集邮》杂志创刊, 1959年北京邮票厂正式投产,集邮活动步人新的阶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邮事业随着经济建设同步前进。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宣告成立,开辟我国集邮事业的新纪元,目前爱好集邮的人已达800万,不久将会突破千万大关,我国集邮事业正处在前进之中。
        目前我国集邮活动的特点:
        1、集邮队伍口渐扩大,其中以青少年的人数最多。近年来又有两支队伍加入集邮行列,一是离、退休老干部,人数不少,很多地方成立了老干部集邮协会、老年集邮协会,他们兴趣很高。二是农民集邮,随着农村五业兴旺,乡镇企业发达,生活日益富裕,他们对文化生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自然,对集邮也会产生兴趣,这是一支未来的而又庞大的生力军。
        2、集邮组织形成网络,全国的,省市自治区的,市、县级的,还有机关、团体、学校、工矿、部队的基层组织更是分布很广。由于集邮活动紧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各级集邮协会都获得同级的工、青、妇、学联、文化宫、青年宫、少年宫的支持与赞助,扩大社会影响。目前开展建设“集邮者之家”的活动,更增添集邮组织新的活力。
        3、集邮书刊大量出版,中央级的有《集邮》、《集邮研究》、《中国集邮》、《集邮通讯》,省级的如《上海集邮》、《集邮博览》等三十余种,民间邮刊多达数百种。其中《集邮》发行量已达三十多万份。集邮书籍和邮票目录电纷纷出版。为提高我国集邮水平产生巨大作用。各地还经常举办集邮知识竞赛,为普及邮知做贡献。
        4、邮学研究引起重视,许多邮刊都重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如讨论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套邮票,什么是中国式的集邮道路、特色,集邮学定义,以    及对区票的发掘、整理、研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还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多次编印(发“论文选编》,很多省市也成立学术委员会,编印资料,形成集邮学的研究主力军。
        5、“集邮文化”的创立,1990年集邮联“三大”召开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李先念主席为大会纪念册题写了“发展集邮文化”,为新中国集邮活动注入新的血液,它标志着集邮由个人收集、整理、研究、组集、写作、参展的传统内涵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开殷集邮活动要与“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发挥集邮的社会功能,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是—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随着港、澳归还,台湾统一,未来的中国将是——个“集邮大国”而矗立于世界邮林之中。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邮票的选题、设计、印刷
        邮票的产生,要经过选题、设计、印刷三大步骤。选题工作一般都在早一年由主管部门确定下一年度的题材内容。选题首先应考虑该年内的重大纪念活动,如节日、会议、著名人物的生辰忌辰纪念等,属于纪念邮票范围,都可以事前列入计划,如期发行。也有一些纪念活动需要临时设计,如前几年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七项冠军,世界女排锦标赛三联冠,必须在取得比赛胜利之后才能补列计划。
        我国是一个东方古老大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发达,选题就更为广泛,如名山大川有黄山、庐山、峨嵋、五岳、长江、黄河、黄果树;花卉有菊、梅、荷、兰、山茶、牡丹、杜鹃;珍稀动物有丹顶鹤、金丝猴、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白暨豚,朱环、褐马鸡、野羊;其他如古典文学、出土文物、民间工艺、民族舞蹈等,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可说内容十富,取之不尽,这些都是特种邮票的最佳选题。特种邮票有一特点,在安排上没有纪念邮票那样有时间性,能提前错后,回旋余地大。
        普通邮票,使用量人,宣传作用时间长,在题材上也值得重视,如天安门、长城象征伟大的祖国,革命圣地歌颂斗争历程,祖国风光展现神州锦绣,民居介绍古老的建筑风格,工农兵人物是四化建设的工程师,都属极好的题材。由于普票票幅小,刷色单纯,宜在一定时间内(二年左右)更换新内容,免得有人说是“老面孔”。
        选题确定之后,就要由邮票设计家进行设计。我国邮票发行部门设有邮票设计室,拥有许多邮票设计家,专门从事邮票设汁工作。在社会上也拥有着大量的画家、美术工作者,也可为邮票设计贡献聪明才智。邮票的原画可以是他人的,如簪花仕女图、齐白石作品选,更多的是设计家自己动手画的,如峨嵋风光,作者五上峨嵋,拍了大量照片,画了多幅写生,然后进行筛选,择优画成草图,一般为邮票的四倍或六倍大,初稿经邮票评委会集体研究,确定选用后报请邮电部批准,即可正式制版付印。有些国家采用征稿制,如美国1984年圣诞节邮票,其中一枚就是从50万件中选出的。这种办法可以发现许多优秀作品。
        邮票设计是一件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往往一幅名画,制成邮票后并不理想,因为邮票体积小,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必须掌握放大与缩小的关系,是设计成功的秘诀之一。邮票的知识性很强,要力求写实,抽象性的题材也得使人容易领会设计者的意图。邮票不仅仅是画面,还得有国名、名称,面值等配合,必须配合默契,收牡丹绿叶之效,达到图文交辉。好在我国文字是一种书法,具有艺术魅力。色调配合亦极重要,如{白鹤》采用全金为底就不协调。
        邮票是否受人喜爱,主要取决于艺术的感染力,如《黄山》票的感染力就大于《西湖》票,生肖票老大歌《猴》的吸引力就超过后来的十一位小弟弟。——枚邮票从图画、角度、绘制、雕刻、制版、采色、印刷一系列过程都要做到有机的配合,才能达到主题明确,布局谨严、图文和谐、色调明快。欣赏起来,就能高度展现小型艺品——邮票的水平,使邮票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通过图案而融会贯通,产生美育功能。
        邮票画面虽小,却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都很重视印刷工作,其方法主要有:
        凸版:比较古老的一种印刷方法,书刊报纸多采用之,又可分木刻版、活字版、电镀版、照相凸版、塑料和橡皮凸版等,如普2、欠1。
        凹版:习称雕刻版,历史也较悠久,主要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票券,如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就采用凹版印制。凹版可分为照相凹版、雕刻凹版、电子雕凹版。新中国早期票中甚多采用,如敦煌壁画、古代发明、中国古代科学家、林业建设等。自从1914年照相凹版(即影写版)问世,由于色采鲜艳,很快占据邮票印刷的中心,我国自 1959年开始采用。如(金鱼》、(蝴蝶》、《丹顶鹤》、《牡丹》等,极受人欢迎。
        平版:印版表面没有凸起和凹陷,而是利用油水不相混淆的性质,使油墨只吸附于图案部分版面上。早期票如(广州解放纪念》为石印。现在多用胶版,如比问玩具,兰花票等。混合版:采用两种印刷版印制者,如黄山风景为影写版与雕刻套印,它取两者之长,色调丰腴,线条明朗,效果特佳。白求恩邮票我国采用影雕混合,加拿大采用胶雕混合,各具特色

    十六、邮票的种类

        邮票诞生之后的最早三十来年中,基本上是普通邮票独占的天下,随后才有纪念、航空等邮票出现。当然欠资邮票的问世要较早一些,1859年1月1日法国就首先发行,起因于寄信人会漏贴或少贴邮票,为了对付和处理这类邮件,就创用了欠资邮票,所以欠资邮票与普通邮票相表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公文邮票发行更早,1854年7月1日西班牙首创,原因是邮政(驿站)创办时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
        既然邮票是邮资凭证,有普通邮票一种就可以胜任,何必还要发行多种多样的其他种类的邮票呢?新式邮政出现之后,其业务在不断发展之中,陆续开办了快信、挂号、包裹、航空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了适应业务的需要,多种类的邮票就因运而生了。
        邮票尊称为“国家的名片”,它与国旗、国徽、国歌一样,代表一个国家的心声,具有宣传政策、教育人民的功能,故常常在重大节日,重大会议或事件时;在伟大人物的诞辰与忌辰时;或者为了介绍一国的珍贵文物、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奇花珍兽;或显示一个国家的生产、科技成就时,因而常常发行多种多样的纪、特邮票。
        邮票的种类就全世界而言,近百来种,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1、通用的邮票,即各类邮件都可以贴用的,有普通(邮票两字省略,下同)、纪念、特种、附捐 (慈善、福利)、宣传(政策宣传、商业宣传、广告)、集邮、基金(募捐)、战税、捐税、庆贺(礼仪)、生肖 (贺年)等。
        2、专用邮票,即分别用于某一种类邮件,有航空、军用航空、铁路寄费、马骑、信差、邮递员、信鸽、海运、快递、平快、特快、驿骑快递、盲文、包裹、快递包裹、农民包裹、汽车包裹、航空包裹、军用包裹、挂号、双挂号、新闻纸、军用新闻纸、欠资、包裹欠资、汇兑、储金、旅行储金、公事、储金公事、警察公事、本埠、商埠、学院、部院、公司、军邮、私家保险、海上保险、保价、代收货价等。
        3、特殊用邮票,有星期日投递、星期日停送、邮资未付、逾期、赶班、通邮、潜艇、气管传递、免费、专差等。
        邮票的种类,开始简单,逐渐增加品种,近期又向通用化迈进,可说由约而繁,又由繁而简,新中国邮票也由开始时的七种简化为三种,体现了这种变化。
        普通邮票是邮资凭证中最基本的,新中国普票包括东贴、改值、文五号已有 40套。普票的票幅一般较小,刷色也以单色为主,故印刷成本为纪特邮票的 1/3。但也有大型的,如普15、 20。普票的特点是全套枚数多,从最低面值到最高均备,如普21全套17枚,从1分---5元,自然也有一、二枚者,如昔17、19是补充之故。普票另一特点是印量大,发行期长,常常多次印刷,有时还要改版,因之,普票的纸质、齿孔、刷色、版模变化较多,多方收集,进行探索,非常饶有兴味。普票多属传统邮集,能全面的反映邮政史,故参加邮展时获奖机会较多,故日益引起邮人的重视。
       如果从邮票发行意义及图案来衡量比较,纪念和特种邮票就更受人欢迎,因它在设计上要求思想性强,艺术性高,一般都是大型、多色采的,所以纪特邮票的发行比普通邮票更占有重要地位。纪特邮票是一对姊妹花,其特点是题材丰富,一次印刷,除特殊情况外不再版,规定有发行量 (事前或事后公布),出售期为一年。这是我国邮票品种上最多的,42年来已发行593套,也是增加国家收入的一个财源。
        欠资邮票是遇有欠资邮件时向收件人补收邮资后贴用的,除供集邮外不公开出售。欠资邮票不参与邮件运转,故图案设计比较简单,票幅也特小。新中国只发行过两套,即欠1蓝色9枚,欠2红色5枚。
        航空邮票是专供航空邮件之用,世界各国多重视发行,“航邮专集”是较早的“专题”收集,有的国家建立有专门的邮票会,发行专门的邮刊报导或研究。收集“首航封”更是重大课题。新中国共发行过两套,航1为5枚,图案为天坛和飞机,航2为4枚,图案为飞机场等。
        1953年人民邮政曾印刷一套军人贴用票,分为黄军邮、紫军邮、蓝军邮三种,虽已印行分发,后又因故收回销毁。
        包裹邮票在目录上仅有一套,1951年发行,全套分有齿无齿共七枚,系东北贴用。
     
    十七、邮票的形状
      
        邮票的形状泡称“票形”,即邮票的外在轮廓。在邮票开始诞生的时候,均为小长方型,
      后来形状,150多年来,争奇斗异,可说五花八门,但主要归纳为两大类:
        1、矩形邮票,“矩”是古代画方形的用具,即现代的曲尺。“矩形”通常指长方形,我们习惯将矩形邮票,包括长方形或正方形,主要是长方形,又分为横长方形与直长方形。有些成条形的邮票如“齐白石画选”,也归人矩形。矩形邮票从票幅言又分小型,中型与大型,小型多属普通邮票,纪特邮票多选用中型或大型。票幅面积在 4.5平方厘米以内为小型;5—10平方厘米为中型;10平方厘米以上者为大型。超过大型者称特大型邮票;体积特小的,有一个时髦的叫法“迷你邮票”,为mini的音译,表示微小者。
        正方形邮票一般较小,新中国只发行过一套,即“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纪念邮票”。
        2、异形邮票,泛指矩形以外各种形式的邮票均屑异形邮票。自1851年加拿大新不伦瑞克首先发行正菱形邮票,打破了传统的矩形框框,1852年印度信德省出现不打孔的圆形邮票,接着有1853年非洲好望角首创三角形邮票,1854年西澳大利亚出现椭圆形图幅邮票,可说年年有创新,到了 1898年土耳其抛出了八角形邮票。随后,异形邮票纷纷创新,,最常见的是三角形邮票,品种较多,有等边三角、等腰三角,又各分为正三角与倒三角,还有一种斜三角;菱形有正方菱形、长菱形(分横长菱形与直长菱形);斜方形:梯形(分正、倒、横三种梯形);多角的有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有正圆与椭圆(横直)。这些异形邮票虽叫“异形”,还是有规律的,即属于几何图形范围。六十年代以后,异形邮票有很大的变化与发展,它的形状是根据图案来定型的,如地图形、卷纸形、扇形、可乐果形、香蕉形、西瓜形、棕榈仁形、钻石形、运动员形、房屋形、山形、鸟形、船形、飞机形、花瓶形、手表形、帽形、书本形等,千变万化,没有规律可寻,属于非几何图形邮票。
        新中国的异形邮票只发行过三角形者一套,但在一些邮资纪念封、邮资彩图明信片上有圆形、菱形、三角形等。
        将邮票·的形状分为矩形与异形两大类型,这是传统的概念,随着邮票形状不断出现新的变化,旧的分类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宜研究新的分类法,设想如下:
        1、角形:即邮票外周呈角状者,从三角、四角——八角型者均归入本类。
        ①三角形:分等边三角与等腰三角两种类型,其中又可分为正三角与倒三角的形状,还有一种斜三角形。
        ②四角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长条形、斜方形、梯形、方菱形、长菱形。
        ③多角形:包括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
        2、圆形:邮票形状呈圆周者,分正圆与椭圆形。
        3、物形:以各种物体的结构形状印制成的种种物形邮票。
        物形邮票是近四十年的后起之秀,一经问世,即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发行这类邮票的国家多属一些小国家,如塞纳利昂、汤加、马耳他、直布罗陀、诺福克岛等竞相印制,主要目的是从经济效益着眼,利用人们爱新爱奇的心理,推销这种邮票,以增加国库收入。但因这类邮票需采用压模制成,涂以不干性胶,预先一枚一枚的粘在背材上,用时揭下,即可粘贴于邮件上,使用十分方便,但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产量低,故不利于邮政业务上大量应用,不易普遍推广,只能偶而印制,来增添集邮者的收集兴趣。
        非物形邮如三角形、八角形、圆形等邮票,虽可与矩形邮票一样印成大张,但在打孔时比较麻烦,要专门设计特殊排列的凿孔针盘,打孔后这类全张邮票,在撕成单枚出售时也不如矩形邮票那样方便,特别是圆形邮票,要凿成外方内圆的两层齿孔,即先撕成方形,再撕成圆形,虽深受集邮者的喜爱,各国也不随便发行。如我国纪特邮票只发行过一套三角邮票,即基于这种原因。
        邮票的分类多种多样,多半依其性质来分,如根据用途分为普通邮票、快信邮票、航空邮票;或以发行主题来分,如国际残疾人、红十字、圣诞节;或用图案作为类别,如蝴蝶邮票、色类邮票、国旗邮票等。由于邮票在形状方面的不断变化,也有人以邮票形状作为类别加以收集欣赏,但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专题。
     
    十八、邮票上的志号

        什么叫“志号”?它是由“志与号”组合而成的一种系列性编号方法。“志”以文字表达,如纪特文瞽,表示邮票的种类;“号”以数字表达,表示邮票的“套号”与“枚号”(或总枚号);发行年份亦属“志”的范围。
        “志号”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印在邮票上的,可称“邮票上的志号”,如纪特JT;二是不印在邮票上,如文普航欠,只在邮票发行的公告或目录中出现,可称“邮票的志号。”
        我们通常提到的“志号”都是指印在票上的,在邮票上有系统地标印出“志号”乃我国所首创,1949年由邓连普设计的,第一次出现在纪1邮票上,从此开创了新中国邮票采用“志号”的先河。这种“志号”是印在邮票图案最下边,好象工业产品上的“标志牌”便于识别产品名称、规格、性能、出厂日期等。
        印制邮票采用“志号”是非常先进的,它便于业务管理,便于收集研究,便于通信书写,便于编印目录,可以使人很容易知道是何种邮票,第几套,全套有几枚和全套中的第几枚,是何年发行。这种具有科学性的“志号”,在世界上也是独创的,受到国内外邮界的好评与欢迎。可惜这种独一无二的“志号”,尚未载人(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书中。
        四十多年来的“志号”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0—1967.3),即老纪特邮票时期,包括旧、新人民币。举例:
           纪     33    (4——1)       (125)    1955
          票种   套号   全套  全套     累计      发行
                        枚数  序号     枚敷      年份
        第二阶段(1970.8—1973.10)即编号邮票,不分纪、特。举例:
           (1)(2)(3)……    1970
           邮票编号……    发行年份
        第三阶段(1974.1—1991.12)J、T票,举例:
            T、    1      (6——1)             1974
           票种   套号   全套枚敷  全套序号    发行年份
        第四阶段(从1992.1开始),举例:
            1992     1      (2——1)      T
            发行    当年    全套  全套    邮票
            年份    套号    枚数  序号    种类
        “志号”的第一、第三阶段是正规时期,第二阶段是过渡时期(因文字邮票取消出现空白),第四阶段是改革时期,采用以“年”为单位,避免无限止的连续编下去,有利于收集和研究。
     
      十九、封片的志号

        自从“志号”在邮票中广泛使用之后,又逐渐推广到封、片上来。封片品种繁多,主要以邮资封片为主,其他具有普遍性的如首日封、极限片,以及系列发行并在全国较有影响者加以简介。
        票、封、片形成一个“志号”的大家庭。通用的F、D、C(首日封),这是国际上最通用的英文FirstDayCover的略写。中外的首日封多用此代号。少数的首日封也用汉语拼音"SRF"。
        F、F、C(首航封),为英文First Flight Cover的略写。首航封是一项国际性的专题收集,早期的首航封极为珍贵。
        P、N、C(邮币封),这是国际上通用的略号,其英文全称为PhilatelieNumismatieCover。北京分公司的邮币封采用这国际通用名。
        M、C(极限片),略写来自英文Maximumcard或maximm。官方发行的多编有志号,如MC6(4—1)。第一套为1982、9、10的(益鸟),多随新邮发行而制售。
        邮电部
        JF(纪念邮资封),邮电部于1982、8、26首次发行的(纳米比亚日》的JF、'(1—1)1982为开端,是非常受欢迎的邮品。
        M(美术邮资封),全套十枚,因邮资图全部采用花卉,故也称“花卉封”。其志号为M1(10—1)1982。正式发行日期为1983、4、1。
      普通邮资封,因其采用普票的图案为邮资图,故称“普x型”,根据发行年份编有志号,如1976—2、1979—3、1982—5等。
        JP(纪念邮资明信片),1984年首次发行的为<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第一枚8月1日问世,到8月18日共发行16枚。因事前无法估计发行枚数,故未编枚号。从第二套起加添枚号,成为JP2(2—1)1984,一直沿用至今。其中JP22(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因翻译有误而停止发行,后以(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替代。
        HP(贺年邮资明信片),1981、12、20首次发行,供1982年狗年贺年用,按年发行,已出十套。1991、12、1发行的改为“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片上除年份外未有HP字样。
        YP(风景邮资明信片),或称“风光邮资明信片”。1984、8、20首次发行(桂林山水),以省或市为单位发行,主要目的介绍我国的名胜风景,为开展旅游事业作宣传。其编号为YP2(10—') 1986(A)。此项风景片,全套统一规定为十枚分国内用(A)及国际用(B)各一套。
        普通邮资明信片,亦多采用普票图案为邮资图,如普四型、昔六型、普八型,自1958年的普九型开始编上志号,如1— 1958、2—1959……6—1962,号数顺序而年份不同。随后改为以年份为阶段编号,如1—1962、1—1970。从1972至1977‘年又顺序编为1—8号。1981年又再次改为一年一号,如1—1981、1— 1985、1—1987等。志号随时更改,增加了收集上的困难。
        中国邮票总公司
        PFN(汉语拼音为票、封、念,意为贴有邮票的纪念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首日封价目表》上称“纪念封”,也出现过“贴票纪念封”、“系统纪念封”的用法。1975、4、8首次发行第一号。志号用PFN—12。
         WZ(邮展纪念封),俗称“外展封”,主要是为与国外双边展出而发的封,展品内容多为官方邮品。从WZ25起才在封背印上志号,WZ24以前的乃是追加的,故存在遗漏,选材与配套不当之处。在发行WZ封的同时还有部分为卡或有卡。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集邮联或JYL,系集邮联召开会议或举办邮展所发行的封或纪念品,早期志号为“集邮联—13”近期志号为“JYL-1-1。
        北京分公司
        BJF志号为“纪念封BJF-25',发行内容与总公司的PFN相仿,1985、3、10首发。
        YBF(邮资标签封),是近年推出的新品种。1988.3.20首次发行B、YBF—1。
        EC(首日实寄封),乃EntireCover的略写。1980.2、13— 1987.7。20共发行12种127枚。其中京剧脸谱印有35枚之多。
        中国邮票博物馆
        ZF(邮展封),是该馆为举办邮展而发行的系列封, 1986.4.28首次发行、其志号ZF.4(86),ZFl9—2(90)赠送或出售,已出ZFI-20号。
    二十、其他收藏品的志号
        志号除邮票、封、片正式邮品使用而外,还有一些与邮票关连的收藏品,如卡、折等,也在其上或目录中编有志号,摘要列介。
        PFB(邮币、邮章镶嵌封),总公司于1982.2.12首次发行“中国古代钱币”邮币首日封,全套16枚。北京分公司发行的“邮币、镶嵌铜章封”,采用国际通用名PNC,但PNC一般只指币,不包括章。   
        PTK(图卡),又称“票图卡”或“贴票图卡”。中国邮票总公司印制,第一套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1986.10.22发行,全套6片,分精装与简装两种。
        SC(纪念卡),北京分公司设计发行的,分邮票卡与邮戳两类。如1981.10.,0发行的(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邮票纪念卡。纪念邮戳卡有单一者,如1979。10.1的(建国三十周年国庆纪念邮戳卡);有全年者,如1980年纪念邮戳卡。志号SC系英文 SouYenirCard的略写。
        PZ(邮折),即贴有邮票的折于,可以折合起来的集邮品。 1986年'月5日发行的“T、107丙寅年”开始编为PZ—1,到“壬申年猴票”已发行至陀—23。在这以前发行的邮折,系采用邮票本身的志号来编的,如“PZ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等。
        SF(邮折)北京分公司设计的产品,与总公司“PZ'’一样,但采用英文Stampfolder的略语为志号。
        PZN(贴票年票折),即将一年中所出的全套邮票贴(插)在一个折子中。
        PCN(贴票年票册),将一年中发行的全部邮票插(贴)在邮册中供人收藏者。
        PO(纪念册),如PCJI—“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PCS(实寄封册),PCSl为“中国南极考察实寄封册, 1985.9.10发行,到目前仅此一册。
        SB(小本票),系StampBooklet的略写,又称“邮票册”或“邮票小册”。新中国最早的小本票是1980年9月20日发行的(童话“咕咚”)。小本票装订成小册,有封面与封底,在封面志号编号与年份,如(1)1980、1981(5)、(6)1981、(11)1984等不同编写方式。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邮票的版别
        同一图案的邮票常因异地、异厂、异时或修改版模后印制,因之在纸质、齿孔、版型、刷色等方面出现差异,为了区别,多采版别来命名。这些差异也是版式研究上的分型、分纸、分齿、分色的依据。现举例介绍,·以。见一斑。
        以地名分:天安门田普1为上海版,普2为南京版,普3系北京版。又如华东区邮运图分天津版与上海版。是根据印刷地点而称的。
        以厂名分:香港中山像票分中华版与大东版,这是根据承印的印刷厂牌号命名的。
        以印次分:如纪1一纪13分原版(初版)与再版,或称一、二版;帆船有老版、新版。
        以印版分:如祖国风光票分雕刻版与影写版,即普21与普 22。
        以暗记分:如百城凸版采用中倌版印模印制,在原有暗记外,另加“C”宇暗记。
        以图案分:如晋察冀边区票有半白日图与全白日图;香港中华版分空心与实心。
        以文字分:如1946年山东邮政毛泽东俾票的面值分阴文与阳文;朱德像票分宋体与楷体。
        以票型分:如开封版毛泽东像分横型、直型;伦敦版中山像单圈窄版4分票有A型B型。
        以图幅分;如伦敦版中山像票分宽版、窄版;京烈票有高版、矮版。
        以刷色分:如纪20的错版与正版全套图案、面值完全相同,但刷色作了变更;又如清蟠无水印的5分票先后就有玫红、枯黄、膏莲三种,
        以币制分:如中山像票有金元、银元之分。
        以纸质分:如海关大龙分薄纸、厚纸。
        以纸边分:如大龙薄纸又分窄边、阔边。
        以齿孔分:如改8为孔齿,改9为点线齿,麋鹿票分有齿、无齿;还有孔齿与点线齿交又存在,如百城凸版五元票;上票五元者有无齿与点线齿的交叉者。   
        以齿度分:如港版中山像中华版、大东版均有粗齿与细齿之分。
        以背胶分:如昔21、3、4分有无胶和有胶者。
        以水印分:港版中山像分有水印与无水印两种。新中国邮票均为无水印,但昔东2中有折线水印。《壬申年》总公司首日封,第一次采用志有公司徽的有水印纸,希望今后能在邮票中看到邮政徽的水印纸使用。
     
    二十二、邮票的边纸

        在全张邮票的四周围有一乾白色的边纸相围成方框,它有衬托版心的作用,保护版心中的图案不受损伤,特别有助于打孔、裁切,并表示邮票的全张,在财务上可核算全张邮票的总金额。
        “边纸”或称“纸边、白边、附边”,雅称“耳纸”在这种边纸上可以见到各种形式的铭记与标记,把邮票的设计与印制记录得一清二楚。铭记是邮票的原始档案,为研究邮票版式的第一手重要资料。标记是控制邮票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在“边纸”上的文字、符号、图案大致可分为四类:
        1、铭记:包括邮票名称、图案名称、印刷名称(厂铭)、枚数铭、面值铭、设计或雕刻人姓名,制版或印刷工人的姓氏或代号 (工铭)、日期铭(表示制版或开印日期,常与工铭相连)。
        2、标记:包括色标、十字标、裁切线等。色标又称“梯尺”,是检查印刷颜色质量是否深浅合度,层次是否丰富突出,故也称“色级标志”;另一种叫“全色标”,检查是否漏印,故电称“对色标志”。“十字标”分布在全张邮票的四角处,是由不同颜色相叠的线条组成,故也称“十字线”,它的作用是检查套色的准确度,故也叫“规矩线”或“套色对位线”。“裁切线”在边纸上的符号呈的曲尺状,能指示裁切使之整齐,故又称“裁切控制线”。
        3、附记:有“印刷日期号、印张顺序号、检验成品号”。检验成品号是邮票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也称“检验编号”、“打包张号”,多由五位数表示,如01#288;前两位是检验员的代号,后三位是张号(每包一般为500张,即由001—500号),邮票边纸上的铭记、标记有多有少,有时甚至一样都没有,光光如也,但成品检验号则非有不可,这是在质检后点数、打包、分发的必备手续,犹如工厂成品出厂的批号,也是最后确定邮票的正确发行量。
        4、彩边:利用边纸印上图案或花纹,以增加全张邮票的美观,如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全张邮票的左边,印有延安风光与遵义会议会址,形成纪念性的“附票”,故深受欢迎。
        以上是根据新中国邮票边纸上的情况举例,世界各国邮票上的边纸名堂则千变万化。
        二十三.邮票的计量单位
        邮票的计量单位最大者为“张”,最小者为“枚”。“套”与“组”则是由“枚”来组合的。“张”有大张小张之分;“枚”有大型小型之别;“套”有大套小套之异;组有一组、二组……之序。现根据张、枚、套、组分别叙述:
        “张”又称“全张”或“整张”,也有称“全版”或“版张”的,其四周多带有白边,是由若干枚邮票组合的,通常为50枚、100枚或200枚。采用整数是便于累计枚数和核算全张金额。由于票幅大小、利用纸张、配合币制或适应印刷机结构等原因,也有很多是在50枚以下或200枚以上的全张。
        全张又可分为“印刷全张”与“邮局全张”。印刷全张指印刷厂印的全张,有双格、四格、六格、八格等。邮局全张指邮局发行的全张,是从印刷全张印成后裁切而成的。
        有时印刷全张即是邮局全张。
        在新邮出售时,常常只能购到1/2张或1/4张,如某些生肖邮票、赈灾邮票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是什么原故呢?一种是在邮票质检中发现有次品时,就将印坏的那一部分剔除,留下好的1/2张或1/4张,加以利用,尽量减少损耗;另一种是有目的将邮票撕成半张后出售,以防止有人“炒”“倒”整版邮票。
        “张”是最大计量单位,但邮票中的小型(全)张、小连张,小版张都不是从大,而是从小,是张的特殊情况,专章另行介绍。“枚”是邮票的基本计量单位,又称“单枚”、“零枚”。无论全张、方连、全套、分组都是由枚组成的。“枚”虽是一个最小单位,但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邮票。然而在我们收集中会遇到一些并不完整的邮票,如知名的“福州对剖票”,是将邮票按斜角对剖剪开后贴用,即按原面值减半使用,但必须在邮局窗口出售贴用(自剪投入信筒者无效),并通过盖戳完成一定的规定手续作为有效邮资,所以我们仍以“枚”对待之,但必须是贴在信封(或残片)上带有完整的日戳者。
        “枚”也是集邮的开端,集邮强调以“集”为主,也就是从一枚一枚地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评价邮票“品相”的好坏,也是以枚来衡量的,如图案要求居中,齿孔完整等。
        全张邮票中的各枚邮票,不论大版张、小版张都有固定位置的,为了表示其所在位置,一般采用“号码法”。方法是先左而右,再由上而下(即先横后直),顺序编成号。如横十直十的全张邮票共有100号,就可按此法来编,如左上角为第1号,右上角为10号,左下角为91号,最后一枚100号位于右下角。
        全世界邮票上标出邮票在全张的枚数者见有黑便士票,采用英文字母标出。黑便士全张240枚,横行12枚,从A—L,直行 20枚,从A—T,分别印在邮票下边的左、右角小框内,故你见到单枚是AA即第一号,见到TL即为240号,这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
        为什么须要知道单枚邮票在全张中的位置?一种作用可以了解某一枚邮票的版式变异在全张中的位置,如“万寿”9分银第21号印模倒置;另一作用可以重组全张邮票,如黑便士能根据英文字母排列的顺序来重组全张。
        邮票计量单位的“张”与“枚”,是着眼于数量的核计,但在邮票的设计、发行、收集时却要以“套”为单位。一套邮票的枚数并无固定,可以是一枚一套,可以是多枚一套,通常2-6枚为多。我国全套邮票枚数最多的是“广播体操”为40枚,美国的“州花州鸟”达50枚一套。
        “套”既然是设计、发行、收集的单位,故印行的“新邮报导”、“新邮消息”、“邮票目录”都要表明全套的枚数。
        在集邮名词上还出现“大套”、“小套”的说法(或称“全套”、“半套”)如特61《牡丹》全套15枚,邮票公司把4分8分的?枚组成一袋出售,即称“小套”,价格低廉,受人欢迎。多枚一套的邮票,小面值的印量多,高面值的印量少,自然形成大、小套了。
        “组”是指同类邮票发行若干组;如国庆十周年纪念邮票同时发行五组;中国民间舞蹈先后发行三组,它与其他系列邮票的组都是单独编号的,实际与套等同。“组”也有是全套中“小套”之意,如联合国“国旗票”,分组发行,每组4枚,出齐才成为“套”,可称“大全套”。也有一套多枚的邮票,由于是分批出售,也用“组”来表示。
     
    二十三、五小邮票

        “五小邮票”,不是表示邮票的票幅特别小,实际上比邮票大的多,所以叫“五小邮票”,是指它用“小”来命名的,如小全张、小型张、小本票、小版张、小连张,合并起来称为“五小邮票”。这类邮票是特殊设计印制的,也是一种热门邮品,普遍受到邮人的喜爱,竞相收集,如1983年全国首次邮展上,以五小邮票组成邮集参展的就有5部之多。
        1、小全张:通常是指在发行纪、特邮票的同时,将全套邮票印在一张较大的纸上,不论单枚(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或多枚(如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因印的邮票是全套的,故称“小全张”。发行情况如下:
        纪47<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
        纪86<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纪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
        J25(全国科学大会)
        J172(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T121(中国历代名楼)
        2、小型张:在发行纪、特、普邮票的同时,相应发行内容相一致的题材者叫小型张,其中有图案相同,面值相同,如纪33《古代科学家)分别印成四小张;邮票图案虽同,但印成整幅;只有一种面值,如(簪花仕女图)。较多的是选用主题相同,但另外设计图案,如(贵妃醉酒》;还有很多是单独独立发行,如(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小全张与小型张性质类似,其英文代号均用“M”表示,故有人主张统称“小型张”。
        3、小版张:也称“小形张”,指版幅尺寸规格比较小的全张邮票,其有两种情况,一是印大版张邮票的同时另外印制一种小版张者,如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一种是在设计时即印成较小型的版张者,如<白暨豚》。其特点是在边纸上印有不同图案的彩边,一般认为比小型张方连大,比大张小,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多喜全张收藏。有的印版虽小,但未加印彩边,如(中国兰花),缺乏完整的欣赏功能,一般不归入版张。发行情况如下:
        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一美国旧金山、芝加哥、纽约)12枚一版,分 8分和70分各一版。180x125mm上边纸印有中英文的票名,中印友好红灯笼的展览徽志,表达展览的目的是促进友好往来。下边左右各志一个厂名。
        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20枚为一版,面值8分、60分各一版。全张左白纸上,各印有取之邮票上10种不同剪纸形图案的附票。张幅160x 235,每票占两枚。
        J91{中国乒乓球队荣获七项世界冠军)共两版。面值20分者全张16枚,中间隔有过桥票。面值8分者全张20枚。两版左白边纸均印有长条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博击的镜头。张幅为165x 235。
        J72《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一组)》四种版张,均20枚一版,8分者三种,70分者一种。全张左边印有中国画的山、水、云、松,右边纸印有票名、图名、原票作者名、设计人名及厂名,版幅155x235。
        T57《白暨豚)分两版,面值8分与60分各一版,上边纸印有白暨豚6只在水中作环游状。版幅235x165,下边纸有邮票名称、图案名称、设计人、厂名。
        T68(紫貂》面疽8分及80分各一版,均20枚,全版上边纸印有四对黑、白的貂形。
        特点:
        (1)比正规的印版为小。
        (2)边框饰有关的图案。
        (3)同票幅平均在165x235左右,可以整版贴上标准贴片收藏与展览。
        4、小本票:亦称“邮票小册”,是将同类、同面值或不同面值的邮票,撕成长连后,汇订成一小本出售者,附有封面与封底,也常常单独制版印刷。(世界上最早发行小本票的是1895年的卢森堡;我国最早的是1917年中华邮政发行的;解放区最早的小本票是1946年东北邮电管理局发行的;)新中国第一本小本票是 1980年的童话——咕咚,它是将全张撕成两套粘贴而成,故齿孔与版票相同。从白暨豚起乃专门印制,因裁切成册,故邮票只有两面有齿,两面为光边。并常常附有过桥张、小全张、小型张、小连张等,使内容日益丰富,由原来方便携带、使用,变成专供集藏欣赏了。发行情况如下:
        T51《童话——咕咚》        T57《白暨豚》                            T58(辛酉年——鸡)
        T59(寓言——刻舟求剑)      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       T68(紫貂)
        T70《壬戌年——狗》        T80(癸亥年——猪)                        T88(秦始皇陵兵马俑)   
        T83(天鹅)                  T90甲子年——鼠)                         T102(乙丑年——牛)
        T107<丙寅年——虎)         T112(丁卯年——兔)                       T124(戊辰年——龙)
        T133(己巳年——蛇)         T146(庚午年——马)                       T159《辛未年——羊》
        5、小连张:“小连张”与一般成连的双连或方连等票不同,而是在设计时把相同或不相同的图案、面值的邮票印成各种连张形式,在全张中组成横式或直式的若干联体,从2连一5连不等。还有四方连的形式。印刷术语称“联刷”或“连印”Se—Tenant。台湾称“连刷体”,体者表示一种形式,或表示为一个整体。
        特4(广播体操》(十个四方连张)                    纪60(1958年农业大丰收)(四方连张)
        纪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横三连张)       纪112(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四方连张)
        文“毛主席语录》(两个横五连张)                  文10(毛主席语录》(横五连张)
        编18—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50周年》(横三连张)   编86—90(儿童歌舞)(横五连张)
        J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 (横三连张)        J4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运动会) (四方连张)
        J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四方连甲乙型张)  J71(中国乒乓球荣获七项世界冠军)
        J120(故宫博物馆建院60周年)(四直连张)            J122{邹韬奋诞生90周年)(横双连张)
        J15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横双连张)      J166<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横双连张)
        T7《武术)(六种直对倒连张)                       T25《化学纤维》(横五连张)
        T34《水乡新貌》(横五连张)                       T51(童话——咕咚)(横四连带一附票)
        T59《寓言——刻舟求剑》(横五连张)               T115《风筝(第二组)》(横双连x2)
        T127《环境保护》(四方连张)                      T129(中国兰花》(直四连张)
        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直四连张)              T158《韩熙载夜宴图》(横五连张)
        作者注:原未列发行情况,后考虑到自1992年起邮票志号改变,可以将五小邮票品种列出,作为小结。
     
    二十四、连票与连张

        全张与单枚是邮票的最大和最小的两种计量单位,而“连票”与“连张”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收集形式。
        集邮的人除了集单枚邮票外,其中很多的人喜集双连、四方连、八方连。而四方连最受人欢迎,如金猴四方连的价格比四个单枚相加为高。十枚以上的称大方连,有12枚、16枚、20枚、25枚等。如100枚全张可撕成25枚的4个,200枚全张则撕成8个。目前邮票全张的枚数向少的方面发展。有时也集一些直条、横条、不规则连等。这些大大小小的连票都是从全张中按自己的兴趣撕成,有的还要求带版铭、版号、票名等。也有专门收集全张邮票四个角上的方连的。这种不同的连,枚与枚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故称“连票”,表明相连而已。各种连票,在研究古典邮票的版式占重要的地位,故对这类能保存下来的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连票,都不要随便撕开,必须撕开时应先拍成照片以保存资料。
        上述连票的特点是图案与面值相同,所以任意撕成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连票。
        由于设计构思与印刷的进步,在邮票中出现一种新型的“连”,印刷上称“连刷”,或“联印”、“连印”的不同叫法,即把图案不同,刷色、面值相同或不相同的邮票印成不同规格的“连”,因枚与枚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之为“连张”或“小连张”,以与一般的“连票”相区分。
        这种“连张”在收藏时必须保持原来设计的形式,形成一个整体,虽也从大张票上撕下,但一定要按原设计的目的撕成,如(童话——咕咚)、(寓言——刻舟求剑)一定要撕成横五连,如撕成四方连就不伦不类了,同样,印成四方连的《广播体操》,如果撕成横三连就破坏了广播操分段分节的动作,这是连张的特点,也是“连票”与“连张”的重要分野。
        这种连张收集新票时容易完整保留“连刷”的形式,但很多信销票都是单枚的,则可在集齐之后加以“拼贴”,人为恢复成“连张”也是可以的,最好放人长条的护邮袋中保管更佳。连张主要分异图同值(如广播体操)、异图异值(如故宫博物院)两大类。
     
        二十五、附票

        “附票”又称“副票、附券、附签”,它与邮票连印在一起,即指印刷正票时附带设计的一种附属票。条件必须与正票相连,但连的地位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如《童话——咕咚》在右边附有一枚与邮票大小相同的附票。也有印在上面的,如日本的生肖有奖邮票,其兑奖号码就印在上端的附票上。或印在下面,如比利时的“星期日停送邮票”。附票大小电无统一规定,可以与正票一样大,或小于正票。
        附票上没有面值,不能当邮资凭证,大多无国家邮政标志。附票有多种功能: 1、说明正票的主题内容,如“咕咚”的附票上印有童话故事的梗概。2、凸出正票的不足·,如苏联纪念诗人舍夫琴柯逝世一百周年邮票,在左边附带印有诗句的附票。3、印有商业广告的附票,比、意、英均有发行,附票上印有宣传画或文字。4、信奉宗教的附票,如比利时于1893— 1913年的普、纪、附捐的邮票下边连有一个小附票,上面有法文和佛莱蒙两种文字的说明,大意是“星期天是奉献给天主的,邮递员不来送信”,习惯称“星期停送邮票”,多为宗教信徒贴用,如希望星期照常投送,可将附票撕去后贴在封上。5、征募慈,善款项的附票,将征集目的和金额印在附票上,目的与“附捐邮票”相同,但面值在正票上,附捐在附票上,比利时曾发行。6、征税附票,墨西哥于1913年曾发行过这种邮票,每一枚邮票下附有附票专供缴付某种税款之用。
        附票可以在不同票种上出现,如普票,1893年比利时;纪票,如1894年比利时、1935年捷克斯洛伐克;附捐邮票,如 1910年比利时,1913年匈牙利;广告邮票,如1910年德国;航空邮票,如1932年莫桑比克;特种邮票,如1980年中国。附票有一枚邮票附有一枚,或一套邮票附有一枚,它虽不能当邮资用,但寄信时最好与正票同时贴用,因单独保存就毫无意义了,因之也是“连张”的一种类型。比利时星期停送邮票,如不须提出要求,可以撕后贴用,那么该枚邮票就与通常的邮票无异了。
        在全张邮票上只有某一边印有附票,不是枚枚套套皆有,一般不归入附票,可视为“彩边”。如专集附票者加以选用,也可聊备一格。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对倒票
        两枚相连的邮票,一枚图案正放,一枚则倒置,它一正一倒,相映成趣,我们称之谓“对倒票”。由于产生的原因不一,如排版,、设计、印刷都会出现,故有的视为变体,如我国1894年(万寿)全套中的九分银有一枚图案倒置,造成了对倒变体;有的则视为正品,如T.7(武术》邮票,全套6枚,都设计成对倒;也有一些倒票,是变体,是正票就不清楚丁。不论性质属变属正,数量都比较少;一是原本的数量就很少,在全张中只有一枚;二是印的数量虽多,但出售时大都撕成单枚,因而增加收集的难度。
        对倒票的外来语是法文叫Tete- beehe,其含义为“脚对脚”或“脚对头”。这两种对倒票都有,直双连对倒好比脚对脚,横双连对倒好比脚对头。
        对倒票首创于法兰西,1849年法国印制的首套“谷神”图邮票,全套8枚,就出7种对倒,但存世的不多,不少已成为世界珍邮。我国邮票中,清代(万寿》有对倒;区票中也有,如华东区“江淮邮政邮票”,其印刷全张分-两次对倒印成;新中国的“武术”邮票是为人熟知的对倒票。三角形邮票,为了充分利用纸张的空间,多对倒印刷,如纪10“保卫世界如平”(第二组),撕成双连,也形成对倒,但它是犄角形的,与一般矩形邮票不同。
        对倒票根据构成的条件不同,有的只能形成直双连对倒(如“武术”);江淮邮政票系左右两次对倒印成,为横双连对倒;<万寿》在全版只有一枚倒置,则可撕成两种对倒。利用对倒票来加字改值,又可形成双料对倒。
        对倒票可以在不同的品种中出现,如普票(法国)、纪念(中国)、欠资(土耳其)、特种(中国)、附捐(菲律宾)及小本票(捷克斯洛伐克)。
        对倒票亦分有齿、无齿者,如整版不打孔即无齿对倒,整版打孔者即有齿对倒。匈牙利有一种对倒票,在横双连直中缝处故意不打齿孔,既增兴趣,也可防止鲁莽的人来破坏,但不可误认为·中缝漏齿”。当然也有漏齿变体,如(万寿》九分银对倒票,就有中缝(直或横)漏齿遗世,其身价比不漏齿要高得多。
         对倒票是容易使人产生兴趣的一种连体邮票,但必须成双搭对的收藏,故名词原文也可写成"Telebechepair"。中文译成“对倒”形象备至。如果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一般的单枚邮票了。
     
    二十七、过桥票

        两枚或多枚邮票在相连的中间隔有较宽的纸条,使上下或左右邮票之间,形成一个间隔,好像有一条沟相隔开,更象是一座桥横跨其中,使票相连,故称“过桥票”。这种宽窄不等的边叫“过桥边”。
        原始的过桥票是在印张分格时造成的,比如印刷全张是由200枚组成,但分成四个格,每格50枚,枚与枚之间就有一条较宽的过桥边相隔,如果印好后裁成四个邮局全张,就看不出格;如果不裁切就发到邮局出售,相邻的两格之间就能出现“过桥”连张。这是自然形成的。后来逐渐出现了专门设计的,即在全张邮票横或直的中缝处特意印上一种带图案的附票,如 T.119(邮政储蓄》邮票,将全版分为三格,中间印有两横行的飞雁图过桥带,就可撕成长条、四方连或单枚的过桥票,称之为“直过桥”。又如T127《环境保护》采用四方连联刷,由于印张是50枚的规格,受了四方连的制约,只需印成十个四方连,而中间多出了一枚邮票的位置,形成一个直长的空白,于是印上“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标语,可以撕成四方连的过桥票。这类属于“横过桥”。
        “过桥”的原文见有两种写法,Gutter与Ditch,两词的含义均有沟渠之意,译成“过桥”是另一种高明的意译,非常形象化。
        由“格”形成的过桥多为白纸边,专门设计的则绘有图案、文字、符号等。
        过桥的边纸有宽有窄,或者说有长有短,故又出现窄桥、宽桥、长桥、短桥的叫法,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大致可以这样来定一个尺度,过桥带的宽度小于一枚邮票者,可称“窄桥”,其宽度与一枚邮票相等者,可称“宽桥”,这类是多见的。有的过桥带其宽度占二枚、三枚邮票者,可称“长桥”,则宽桥也可称“短桥”与长桥相对称。邮票是双连,而过桥是一大块,如<中国乒乓球荣获七项世界冠军》二角面值票,可称为“大过桥”。
        连张、附票、对倒、过桥都是连张形式,四者之间常有瓜葛,如连张型过桥、附票型过桥、对倒型过桥。故而连张、附票、对倒除单独作为一个品种存在外,三者又可在过桥票中出现,构成“连张”的大家族。
     
    二十八  票中票

        邮票的图案是构成邮票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是采用过去已经发行的邮票作为新发行邮票的主图,无论是原大、缩小或放大,我们就叫它为“票中票”。
        票中票的特色是选用一个国家的第一套,或选用世界上最珍贵的邮票,如邮票鼻祖——黑便士、中国大龙、世界第——珍邮圭那亚1856年1分洋红票,都可以从票中票上一睹风采,来满足一下无缘问津的向往。有些被选中的邮票并不一定名贵,但意义却非常大,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40周年)纪念邮票,其主图是选用纪l(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说明“政协”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起到了“人大”的作用,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宪法的地位。现在有很多人把“政协”看成国家的一种陪衬,如果从这枚票中票上去回顾历史,就会深刻体会到政协存在的政治意义了。何况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属于票中票的最佳选择。
        发行票中票的目的很多,但主要有二:一是纪念集邮活动,如1935年6月1日葡萄牙为纪念“葡萄牙第一届邮展”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就选用了该国1853年发行的玛丽亚二世王后第一枚邮票;我国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的小型张上,用的是1878年全套大龙邮票,1940年邮票诞生100周年,墨西哥发行的纪念邮票上,赫然是驰名的黑便士票。二是重大纪念活动而发行的票中票,选用与主题相关的邮票为图,如《和平解放西藏40周年》小型张,采用了1952年。的<和平解放西藏》第一枚布达拉宫,先后相映,产生了双重纪念意义。    ’.  ·票中票上所选的邮票,必需按照被选邮票的本来面目复制,如果是另行绘制,只能表现其轮廓者,如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选用熊猫、公鸡等邮票,只有单纯的一个图,图铭、面值、志号都没有,能否列入票中票有待商榷。至于国外有不少纪念集邮活动所发行的邮票,其上绘有展览或欣赏邮票的场面者,当然不能算票中票了。1992.7.15香港邮政署发行了一套“集邮”为主题的邮票,以量齿尺、放大镜、邮票钳、水印器为票名,但都印有完整的早期和近期邮票,可算票中票了。
        票中票各国发行的数量不少,最早的当算 1935年葡萄牙所发行,最为人熟习而驰名的当推1940年西班牙纪念邮票诞生一百周年。我国也多次发行过。
        1948年《邮政纪念日》邮票,选用光复1角与邮政50年300元票,分红、绿各一枚,又分有齿、无齿两种,全套共为4枚。
        1983年(中华全国邮票展览》,全套 2枚,第1枚以1951年《国徽》100元为主图;第2枚的主图则用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宝塔山》票。
        1988年(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小型张,票中票是1878年发行的全套大龙邮票3枚,显得古色古香。
        198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40周年》,全套一枚,主图为新中国第一套的纪[(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2枚红色票,配以兰天、白鸽显得壮观。
        1990年《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全套2枚。8分的选用 1930年闽西交通总局发行的(闽西赤色邮花》肆分面值的,第2枚20分主图是 1932年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发行的壹分 (战士图》邮票,皆属区票中的珍品。
        1991年(和平解放西藏40周年)小型张,票名“欢庆”,图案的中央是一枚纪 13《和平解放西藏)“布达拉宫”票,反映西藏人民解放40年来的欢庆心情。
        在邮电部发行的JP和JF的邮资图上,也有采用票中票形式的,因集邮界不承认封片·上的邮资图是邮票,故这类“票中票”,只能归人封片类收集。我认为专门收集票中票的也可以兼收并蓄,一则扩大收集领域,二则增添兴味。
        最后来谈一谈票中票的原文是 SlampsofSlamps,原意为”票上票”,传到我国翻译成“票中票”,谈起来顺口,合乎中国用语的习惯。但是在一些参展的邮集上,或集邮期刊上,见有将票中票的外文写成Stamps in Stamps或Stamps Of Stamps的,究其原因,是在引用外文时没有查阅相关资料,就自以为是,根据中文的“票中票”再翻译成外文,就出现了不伦不类的、令人误解的用词了。
     
    二十九、邮票的品相

        “品相”原文为C。ndi“on,作为名词有状况、环境、条件、地位等含义,我国集邮界意译为“品相”,非常形象。相指容貌,品指体察与品论,中国有句成语“品头论足”,可以作为“品相”的准确注解。故邮票的品相好比邮票的相貌,打—·个比方犹如人的外貌与仪表,或商品的标签与包装。故“品相”是指邮票的外观质量,与邮票的设计、雕刻、用纸、用墨、印刷质量无关。集邮者购买或交换邮票时,常常挑三拣四,挑的就是邮票品相。
        “品相”是集邮学领域的专用名词,一般辞书、词典没有这个词目。
        衡量品相不好的邮票,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分析:
        1、污染:邮票表面或背面,局部或大部被红、蓝墨水、油垢以及浆糊中的防腐剂弄脏;邮票水湿、践踏、接触地面出现污损者;遇潮或气温高使背胶走油、熔化产生霉斑霉点者;邮票未于透插入邮册后生霉者;欣赏邮票时吸烟,烟灰溅落邮票上出现焦斑者;打泼茶杯使邮票渍黄者,均属污染。信销票上的日戳盖得太浓,使票面墨黑一片亦属污染。信函上的邮票原寄局漏盖日戳,到达投递局时用墨笔、原子笔划销者,一般不宜选人邮集。双戳的信销票也认为是品相不佳。
        2、破损:是指邮票有剪破、折断、撕裂等现象,书蠹蛀孔者;用大头针别邮票者,我曾见过一枚《贵妃醉酒》、型张,用大头针别过,出现两个孔与锈迹,甚是可惜。邮票正面图案受到磨擦、擦伤图案者。
        3、揭薄:将邮票从信封上、邮件上硬揭、硬撕造成背面揭薄者;或因浸洗时间短,尚未泡透即用力分离;或贴过胶水纸的邮票,取下旧胶水纸时不注意,都会产生揭薄现象。纸质松软的邮票,在水浸泡后最易发生揭薄,须特别注意。揭薄邮票在表面看不出毛病,必须临光照看,就会毕露。
        4、齿损:即齿伤之意,如在撕裂时不慎出现断齿、孔裂;或因将邮票插入邮册时硬塞,使齿头卷曲,棱角变圆者。齿孔打偏使图案偏离不居中者(如齿孔打偏位置进入图案上者,即属变体;缺齿指缺少部分齿孔者,亦属变体)。
        5、折痕:指邮票受到机械或人为的折压,使邮票留下折叠痕迹或皱纹者。背胶质地特厚者的新票也同时带来折胶现象。
        6、剪坏:无齿邮票在剪开时剪得不整齐,或与图幅剪齐都属缺点。分裂有齿孔邮票应顺齿孔线使之自然分开,但有人却用剪刀来剪齿孔,使齿尖变秃,破坏齿孔的自然美。将有齿孔票剪去齿孔冒充无齿,乃是伪造。
        7、胶损:新票的背胶发生“碎胶”、“脱胶”现象者。背胶被纸粘牢,或邮票受潮互相粘结者,为了分离只好将背胶洗去,均属胶损范围。
        8、变色:邮票刷色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接触酸性、碱性等化学药品后发生变色者。如绿色变成蓝色,橙色变成黄色,称为化学变色。如邮票放置不妥,在一定湿度、温度条件下生长霉菌,也有可能使刷色发生变化,这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变色。胶液、浆糊中的防腐剂以及本身发生霉变,亦会引起变色。
        9、褪色:亦是刷色受到外界环境引起的色变现象,但不改变颜色,只发生颜色褪淡,程度深者可使颜色消失。主要是紫外光线的照射所引起,是一种物理现象,可称“光照变色”或“日晒变色”。邮票褪色,随油墨的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某些稳定性低的油墨易于褪色。
        有些油墨溶于有机溶液、油或水 (极少)者,如接触到这些溶媒亦会发生褪色现象。
        用粉面纸印的邮票入水亦会褪色或退尽。胶上印的邮票入水后随着胶体的溶解而退去。
        变色、退色是指邮票保管不善,处理不当引起的品相问题。如利用不法手段,故意使邮票变色或退色谋利者,属于“变造”,是——种违法行为。
        以上都是属于“品相”不好的范围。品相好坏直接影响到邮票的身价,故举办邮品拍卖,须将拍品陈列出来,供竞拍者鉴赏,除鉴别其真假外,品相至关重要。
        如何才算一枚(套)品相好的邮票,它要求票面干净、载体坚挺、图案端正、刷色鲜艳、齿孔整齐、背胶完好。对于信销票除上述要求外,还要求纸质完好 (没有揭薄),邮戳清晰。
        邮票品相的好与次常以等级来表示,但各家标准不同,从分五级到八级:
        5级:极品上品佳品优良良好
        6级:最上品上品次上品  中品  下品  劣品
        7级:极优品最上品上品次上品中品下品劣品
        8级:极品上品优品最佳品佳品普通品劣品损坏品
        品相的级与级之间有一定相对忭,缺乏严格的准绳,故分级不宜太繁,我认为五级较好,因劣品、损坏品已失收藏意义。
        品相越好越受人欢迎,不好的属于“瑕疵票”,收集邮票要求品相良好,是高水平的追求。但一些名贵票,特别是孤品,就不能苛求,因遇上已不容易,还有一些紧缺之品,不易集得,如果遇上品相不理想也不要屏弃,可暂时保留在邮册中,等待有机会遇到好的再更换。评价邮票品相好坏是以单枚为单位,如果一套邮票中,夹有一、二枚次品,就会影响整套的身价。
        在讨论邮票品相时,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讨论的:
        ①凿孔邮票,是指在邮票的中心部位凿出文字、字母或简单孔洞。有的作为公事邮票,有的为一个公司或团体所专用,亦有表示注销者。这种凿孔邮票,有人认为破坏邮票的完整而不集,亦有专收集这类邮票者。
        ②修补邮票,将有缺陷的邮票,经过修补、整容,使之恢复完整,在国外有许多“邮票手术家”技艺超群,可将一枚残破的邮票修补复原,犹如中国裱糊字画——样,能使残卷复原。此种修补邮票,须用高度精密仪检查方能发现。修补邮品是属于“变造”还是“品相”其说不一。
        ③品相、趣味品、变体三者之间多有瓜葛,如齿孔打偏,从品相言是次品,很多人作为趣味品收藏,如果打得过偏,进入图案,则形成变体了,故要具体区分。
      邮展评审规则上有“印象”分,其中除对编排、文字书写要求外,也包括邮票的品相。 一切其他邮品,如封、片、小型张等也同样有“品相”的要求。
     
    三十、林林宗宗的集邮品

        集邮、集邮,就是以邮票为主要的收集对象,无容置疑,特别是在集邮活动发轫之初更是对的,因大都单纯收集邮票,如1852年温地美伦把集到的88枚邮票,装在镜框里在比利时京城布鲁塞尔展出,这是在邮票诞生12周年之后第—次公开的邮展,可作佐证。但随着集邮活动的全方位扩展,集邮者不仅仅收集邮票,还要研究邮政史、邮票史、集邮史。单单依靠邮票就显得天地很窄了。因之集邮的收集领域在不断扩大之中,邮政部门和有关组织也不断的发行新的集邮品种,于是形成—个邮票以外的、庞大的“集邮品”家族。
        “集邮品”这个词的概念,时有争论,有的仅以邮票为主,包括封片;有人认为不包括邮票,泛指邮政发行及集邮组织发行的有关收藏品。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广义的说:凡属与集邮相关的收藏品统称之为集邮品。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与邮票有关的邮品,如封、片、戳、卡、折、小本票等,它们依附邮票(包括邮资图)而存在,其中依其性质又分为有邮政意义,如封、片,没有邮政意义如折、卡。另一类间接与邮票有关,如国际回信券、附加赀凭证、各种签条(快、挂、航等)、代封票、封口纸,各种邮政单据——般可不依附邮票而存在。狭义的说,专指具有邮政意义的集邮品。
        本文所介绍的“集邮品”,是指邮票以外的各种有关或相关的集邮品。
        1、邮政史料和业务单据:就其种类言包括各种邮政业务登记单、包裹清单、汇兑汇票及通知单、催领单、批条、欠资通知单以及邮政业务的宣传品。如收集清代的排单、火票;老解放区的邮政公告、单据;中华邮政的邮政单式;新中国邮政的公告与单据。有些属于革命文物、历史文物或档案资料。1987年开办国内邮政快件时,我除集封外,还特意收集有关宣传品、各种邮政所用的登记单式,收集贺年有奖明信片时,也注意收集各地印发的宣传品。
      邮政业务上有许多标签、小条,虽是非卖品,形式也较单调,如航空、各种快件、挂号、包裹、保价、纸包等签条。还有封口纸、代封票等。目前出现的国内邮政快件签条,附加费标签,其上带有资费,更值得收集研究。   
      2、封:实寄封是很重要的收集品种,是研究邮政史的第一手资料,故“首日实寄封”是最令人瞩目的,在新邮发行首日,或在开航、通航、通间等第一天寄发的信件属之。还有各式各样的纪念邮资封、美术邮资封、快件封、附加费封、邮资已付封、公事封、军邮封、欠资封、生肖封。高档的收集有黑便士封、大龙封、红印花封、对削封等。要研究老解放区的邮政史、邮票史则收集区票封乃是当务之急。民国初期的封,建国初期改1——改10的封,普I——普5的封,文革时期封,都应该努力发掘。邮筒是折叠式的带有信笺的封,故称“简”,有普通、航空、纪念、美术、宣传等品种,又分别分为带邮资的和不带邮资的。邮筒在国内印制较少,国际上较为流行。
        3、片:即明信片,与封是姊妹集邮品,常常“封片”并称。片的种类也很多,分普通、纪念、极限、风光、贺年、美木、军邮、礼仪等。普通为素底,其他多为彩色。又可分别为带邮资与不带邮资。目前利用邮资明信片加印有关纪念文字或图案者甚为风行,因未改变邮资画面值,可称“加字明信片”。今年发行的壬申贺年(有奖)明信片,由于品种多数量大,掀起了一个收集明信片的高潮。
        4、戳:邮政用戳也是集邮品中一项重要的收集内容。邮局专用的戳记有日戳、纪念邮戳、副戳三大类。纪念邮戳设计新颖,邮刊、报刊常常专文介绍,故深受邮人喜欢。风景口戳是当前又一热门收集,《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均辟专栏系统介绍。作为邮政史、邮票史的研究,则普遍日戳的收集、整理、研究就更有意义,早期的如海关戳、八卦戳、干支纪年戳。近期的有地名戳,如收集长征路线的地名戳,十二生肖地名戳,用革命先烈命名的地名戳,如叶挺县、志丹县非常可贵。有人收集366天的日期戳。日戳中的邮资已付戳、火车邮局戳、军邮日戳、邮资机戳、临时邮局戳都有人专门收集。副戳不下数十种,常见的有欠资戳、邮电公事戳、航空、挂号、印刷品,信箱开出戳、自愿多贴戳、退件戳、查询戳,以及各种各样的宣传戳,如“寄信请写邮政编码”等。
        5、折:即“邮折”,是以硬卡纸制成折叠式的小本,一般2—3折,可以开合,贴上或插入成套的邮票,有时加盖纪念邮戳,封面与封底多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很是美观,内页供贴票和简要说明,虽无邮政意义,由刁:史料性、艺术性、欣赏性、知识性比单独的邮票强,不仅有人喜集,且有专门收集邮折的。作为馈赠,不失是一件好礼品。最有趣的生肖邮折,首先由广州邮票分公司设计,于1982年发行,可以每年贴生肖票一枚,十二年贴齐一轮,普遍受到邮人喜爱,特别有“金猴”挂帅,更是纸贵洛阳。后来各地仿行,品种日多矣。近几年来,总公司每年印制一种年票折,16开 4折,插入全年发行邮票,比三年票册轻便,展开之后,一年的票,尽收跟底,一年一折,聚藏之好比是一个资料库。
        邮折设计目的原本是藏票所用,故也称“票折”。随后有专门插(盖)地名日戳、风景日戳、纪念邮戳的折子,可称“叠折”。1988年纪念《大龙邮票》发行 110周年时,天津海关是大龙票的发祥地,特印一种精美的折子,插入一枚大龙小型张封,可称“封折”。因之“邮折”可作为总称,下分“票折”、“戳折”、“封折”三种。
        6、卡:可分两种,一种是图卡,在大约]2x19厘米的卡纸上,印上图案,留有一定空白,供贴票盖戳之用。如图卡7是《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第一片图为“一大”南湖会址,贴J175南湖船票,盖嘉兴南湖(所)日戳,很象极限片,但图卡只供纪念品收藏,不能邮寄,此乃与极限片的区别。图卡虽无邮政意义,参展时亦多摈绝,因图票并茂,亦为人所钟情,WZ系列封中,也常附有卡,意同图卡。另一种利用1/2明信片大小的白纸,亦有专印者,供盖戳之用,习称“戳卡”,这是目前大量收集纪念邮戳,风景邮戳日戳的一种主要手段。
        7、本:即小本票,见“五小邮票”。
        8、册:即制成大小不同的册子,目前品种甚多。如“年票册”可以贴(插)人各年或——年邮票,对号入座,故称“年票定位册”。十二生肖邮票册,一页贴 (插)一种,一轮为一册。混合册,一个册中备有票、封、戳者,赠送或出售。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印花税票
        “邮票与集邮”栏目为何要介绍“印花税票”(习惯简称“印花”)?邮票与印花有何关系?为什么往昔收集邮票的人,都喜欢兼集印花税票?特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情况与相关的知识。
        印花税票,包括印花和其他各种税票,如烟酒税票、司法印纸、海关专用税票、保险印纸、鸭子邮票(猎枪许可证)、专利凭证等等。但主要是以收集“印花”为主,因为发行的国家多,品种丰富,形式与邮票仿佛。口本称“印花税票”为“收入印纸”,与我国习称的“汇兑印纸”、“包裹印纸”等同名,故为集邮者所垂青,也可以说是一种“爱屋及乌”的表现。
        “印花”是征收印花税的—‘种凭证,各个国家都制定相应的“印花税法”,规定征税的范围与税率,根据税率印制不同面值的印花,作为纳税时贴用的凭证,并加以注销。这与邮票供寄信人寄邮件时贴用,作为缴纳邮资的凭证方法相同。印花自贴纳税,邮票自贴纳费,这就初步回答了为什么集邮同时集印花的原因。更进一步分析,能发现印花与邮票关系密切,邮票由主管邮电部门印制,印花由主管税务部门印制,都是代表国家发行。由于两者在表现形式上相同,都要求标出国名、名称和面值,其他如图案设计、凿打齿孔、涂刷背胶,有时同一时期发行的邮票与印花,使用相同的水印纸,很多时候,邮票与印花出自一个印刷厂,如北京邮票厂曾承揽过印花的印制任务。
        常常有人把邮票(印花)与火花说成是“姊妹”,有人在信封上贴上图案或主题相类似的火花后实寄,称之为“两花封”。其实真正的姊妹花应当是“邮票”与“印花”,它们不是同胞姊妹(如过去的英国邮票与印花均由财政部门发行,目前情况不了解),就是异姓姊妹(分别由邮政、财政主管部门发行),因之邮票与印花有着血缘的关系,同属国家发行的“有价票证”。
        古代开办通讯与征收赋税何者为先,未加考证,如果将印花与邮禀来论辈份,则印花居长。从文献记载,印花出现的历史远比邮票的早。在邮票还未诞生之前,印花的名称就叫做“Stamp",税务局叫“Stamp—office",印花税叫“Stamp tax”或"Stampduty"。
        现在Stamp这个词已成邮票的口头语,音译成中文叫“士担”或“士担纸”。但 Stamp这个词在邮票发明之前就已存在,有戳子、印章、标记、压印、盖章等多种含义。回顾邮票发明之时,邮票发明人罗兰·希尔在他的文件中还称邮票为“Label”《小纸片,有的英汉辞典也泽作 (有胶水的)邮票、印花税票》,直到19世纪末,Stamp才广泛应用于邮票,故后来编的英汉字典把Stamp这词同时译成印花与邮票。后来逐渐分化成Postage Stamp为邮票,RevenueStamp为印花。渐渐地Stamp喧宾夺主,成为邮票所专用,印花则用Revenue了。
        征收印花税,创始于1624年的荷兰,后来各国仿行,当时收税时并无税票,其办法较简单,只在单据、凭证上印上刻有花纹的戳记,犹如将花纹印在布上(称“印花布”)一样,故这种税收就称谓“印花税”,倒是很巧妙的创作。后来办法进步,印制了税票,也就叫“印花税票”,用印花来纳税就称“贴花”了。印花税的征收,在制度上早于现代邮政,但印花税票是什么时候出现,尚未见记载,据资料介绍,英国为弥补浩大的军费开支,乃于1765年制定“印花税条例”(StampAct),征税范围包括殖民地所有商业、法律单据、证件、报纸、书刊、入场券、年历等,但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坚决抗议,拒贴印花税票,举行暴动,捣毁税务机关,焚烧印花税票,印花税条例乃名存实亡(次年废除),据此,则印花税票的诞生,最迟可上溯到1765年,是邮票的老大姐。
        邮票有年鉴(目录),印花也有年鉴 (目录),但后者比前者为少见。美国斯科特邮票年鉴上,美国邮票独占鳌头,同时收载印花税票(RevenueStamps)、证件税票(DocumentaryStamps)、专卖税票(ProprietaryStamps)和货物转让税票 (StoekTransperStamps)等税票。
        在我国早期的邮票卖品目录上也多附带出售印花税票,如解放前苏州五洲邮票社(抗战时迁上海)的卖品目录就有多种中外税票流通,品种有我国清代、民国的,外国有日、美、法、俄、印度、菲律宾、古巴、暹罗(今泰国),地区的有香港等约50种。
        印花与邮票关系最密切是并用与代用,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在早期,邮票与印花曾有过并用现象,如英国1878年A40图案为Postage &England Revenue(邮资和国内税金); 1883—1884年发行过多种Postage& Revenue的两用票,以后也陆续有发行。在英国不少殖民地的邮票也多邮、税并用,如香港1874年发行的2.3.'0元的邮票,即印有Stamp Duty字样; 1941年的票上印有中文“印捐士担”字样,说明一物两用的现象是很多的。收集香港大面值票,如盖邮政日戳者价格高,销商业戤记者价格必低,因大面值票当印花贴用的机会多于邮用也。
        在邮学名词中类似的名称有“税票”(FisealStamp或Revenue)、“邮政税票”(PostalFiseal)、“印花税票”(Revenue Stamp)、战税邮票(Wartaxstamp)。战税邮票是西班牙刁:1874年1月1日第一个发行,止于1899年。
        邮票与印花一物两用,使过去的老百姓常常混淆不清。另一原因,是我国邮政部门曾开办过“代售印花”的业务。1913年当时的财政部曾委托邮政总局转饬全国各级邮政局所代售印花,故有人在贴足邮票的信上,写上“税足”两个字,把缴付邮资也看作是缴税了。
        近代各式各样的“附捐邮票”,也是邮票与捐税合在一起的凭证,故称Se- mi—postalStamp(半邮票或准邮票),虽不象印花贴用单据、簿册、契约上表示纳税,但寄信的人除支付邮资外要额外的捐一笔款,从广义说,也是邮税合用之物。
        印花与邮票的m葛,还大量表现在互相代用上,如以邮票代替印花,以印花代替邮票,后者尤多于前者,这种借代数见不鲜。如驰名中外的清代“红印花暂作邮票”,就是利用海关库存中的三分红色税票加盖的。除加盖八种暂作邮票外,还有一种“原票”外流,可说是
       一枚真正的税票,也是极其珍罕的税票。1948年中华邮政曾大量利用当时的印花税票加盖成金元邮票、银元邮票、基数邮票使用,品种复杂而多。其中银元、基数数量较少、收集较难。当年钟笑炉先生对这种印花税票作过广泛而深入的版式研究,目的在于区分加盖邮票的不同品种。
      印花与邮票既有并用,又有代用的历史,故集邮兼集印花,研究邮票又研究印花,就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了。新中因成立后,‘印花税沿袭旧制征收,印制了多种印花税票。钟笑炉先生在著述邮文的同时,就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票目录》一书。到了1958年因简化税制,取消了印花税,并人综合税中征收,新的印花税票又重新出现,因未在有关单据上(如发票)广泛贴用,于是印花就不印了,切断了系统收集印花的渠道。这样,对印花的收集被淡化了。1988年起又恢复了印花税的征收,对收集者缺少来源,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有新的印花税票,连论收集。
        我国印花税票,最早在清·光绪末年曾先后在日本与美国印制,作为开征印花税之用,因遭国人反对,未能实施而流产,但税票后来从档案中外流而传刁:世。在英国印过海关专用税票(贴派司用),俗称“红印花”。其税票因加盖“暂作洋银”邮票而外流,过去都视作未印“原票”,曾随同“红印花暂作邮票”同时展出,实际应当归人“税票类”。辛亥革命后,我国才首次正式征收印花税,初时利用清代所存的印花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后暂用,不久乃专印长城图印花,后来印行多次。解放后征收印花税,亦用旧政府所存印花加盖后使用,随后专门设计印制五星红旗与地球图的印花,分全国通用与地区贴用。地区分类——如解放区邮票,以大行政区为单位,如华东区、东北区等。1958年因取消印花税而中止印花的印制。直到30年后的1988年重新恢复,并发行新版印花税票,现已出了1988年和1989年两版。我存有一个北京邮票厂的“印花税票样卡”,上贴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前5枚小型,1988年印制,后2枚大型,1989年印制。
        印花与邮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收集印花是集邮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相互补充,希望通过印花的继续发行 (目前品种不多,应多设计),能产生一批收集印花税票的爱好者,尤其在国际邮展中已允许展出税票的今天,更宜急起直追。我一向认为集邮是无限的,参展是有限的,在收藏上不应受参展的框框所影响,因为邮展规则是会变的,今天不能展的东西,说不定日后大有作为,印花税票可作如是看。
        长期以来,印花被很多人视为“灰姑娘”,不能参加国际邮展,国内众多邮刊的舆论导向,是提倡集正规邮品(指有邮政意义的),不集非正规邮品(指不能参展的),故印花也当作非正规邮品而摈弃问津。当我们尚把印花视为异端时,国际邮展上已悄悄地以“试验类”进入展厅,如1988年世界邮展,1989午印度世界邮展,由于信息反馈姗姗来迟,国内邮人尚在鼓中。直到1990年新西兰世界邮展上有一部“泰国税票”获大镀金奖,消息传来,才如梦方醒,感到我们又落后了。
        在国际邮展中税票集与邮票集的参加办法相同,可使用标准贴片制作,组集方式与传统类邮集相似(如收藏丰富,也不排除组织专题类邮集)。展品也是序言、目录领先,所展税票—‘般可按发行时间先后排列,也能展出全张、方连、实物,并要求有版式的研究。——如传统类邮集,可以展出样票、变体、错体及珍品。当然对税票类专集的评审,要求评审员须具备相关的财政方面的知识,与评审邮集要具备邮政知识是一样的。
        税票用的术语,如新票、旧票、有齿、无齿、厚纸、薄纸、方连,双连、错体、变体、加印、加盖,也与邮票术语通用,其实物(如发票、契约等实用单据)也与实寄封类似,是提高税集不可缺少之品。
        自从税票专集在国际邮展中崭露头角之后,国内邮坛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迫,不少邮友,发掘旧藏,或研究,或组集,1991年9月上海浦东地区第二届集邮巡回展览上,就出现“中国税票”的集子,可说是登高一呼,并获得二等奖,令人高兴。最可喜的是上海还出了《印花交流》的民刊,自1990年7月创刊,到1992年9月已出27期,刊载有关税票的专门著述,并开展税品的交流服务,为促进、发展、提高我国税票类的收集鸣锣开道。目前应集中力量收集旧中国、解放区、新中国早期的税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涉猎敌伪时期的税票。香港与澳门的税票,今昔台湾的税票,都值得集藏的。希望在今后的各级邮展中能看到我国税票类的展品,更盼望93年全国邮展中能有佳集出现。如评审条件尚不具备,可以作为“试验类”或非竞赛的展出,逐步过渡到竞赛级。
     
    三十二、改用和改值邮票

        在印好的邮票上,也就是成品的邮票上,无论正式发行或未发行,另外在一些可供借用的有价票证,如汇兑印纸、包裹印纸、印花税票等,再行添加文字、图案、符号后,作为邮票应用,可总称为“加字邮票”,其情况非常复杂,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改用”,如将普通邮票改作纪念邮票用,不改变原票的面值者,新中国邮票中的J41与J42的一对加字张属之,即由特种邮票改为纪念邮票了。二是将不同品种的邮票,改变其原票的面值后使用,如新中国改 1——改10的普通邮票。改变用途同时又改变面值者,习惯亦归入第二类,如改10用汇兑印纸加字改值后当普票用。
        改用邮票,如用大清票加印‘中华民国”,用日本票加印“中华民国台湾省”,用中华邮政票加印“人民邮政”。或用现行邮票加印“航空”字样,将普票变成航空邮票,加印“地名”成为限地方贴用邮票。凡将某一种类的票加字后变成另一种性质、另一个种类者均属之。其特点是保持原票的面值。
        改值邮票(包括改用而又改变面值的)则更多,如大清邮政在小龙、万寿、红印花上加盖“暂作洋银”,是适应“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邮资变更时,新的邮票未及付印(在国外有采用预先印制的无面值邮票来应急的),旧存的票又不合用,乃将·它改成新邮资的面值使用,如;中华邮政的“改作伍角”、“改作贰角”。新的政权建立,新国名的邮票常常印制不及,乃利用旧库存的邮票,加字改值后发售,如1949年武汉解放后利用孙中山像邮票加盖的“华中邮政暂用”邮票,其特点是不保持原票的面值。改值邮票的用语也是多样化,如“暂作、改作、暂代、暂售”,或直接用货币的名称加面值,如“国币、金元、银元、台币、人民币、中州币”等来表示。
        这两种改用与改值的邮票,名堂还很多,仅举数例作为代表,当你收集到在成品邮票上加字的邮品时(包括带邮资的封、片、简),凡不改变面值的一切加字均属“改用”,凡改变邮票面值的均属“改值”。
        中华邮政在1915—1940年在“限新省贴用”的加字邮票上,利用凿孔机凿成“公文贴用”四个穿孔的字,它属于改用范围,但不是加字而是凿孔,这是我国唯一的二组“公文贴用” (即公事邮票)邮票,也是表现形式特殊的邮票。
        关于改用和改值两类加字邮票,一百多年前传到中国来的相关邮学名词为“Overprint"和"Surcharge"。当时我国的集邮界将Overprint译为“加印”,表示加字后只变更原票的性质与用途,而不变更面值。Surcharge则译为“加盖”,表示加字后变更原票的面值。(见1946年孙君毅的(邮学词典》
        “加印”和“加盖”,就是本文标题的“改用”和“改值”,是一组相对应的词目。由于中文的“印”与“盖”涵意接近,常常可以通用、连用,如“用印、盖章、盖印、盖戳”,又如“机盖、机印”并用。1945年¨月在东北曾出现过—一种“盖印法币’的钞票。又比如Over- print翻译为“加印”或“加盖”都说得通。看来“加印”与“加盖”,在过去虽用了数十年,就其词意来说,未能达到泾渭之分明。在解放前的邮刊上,也同时出现混用或改用的现象,如将“限省贴用”也称“加盖”(未改面值),将改变面值票不用“加盖”也用“改值”。1987年后,大陆相继出版了多种集邮名词的辞书,对旧日的“加印”与“加盖”作了相应的调整。如《实用集邮辞典)维持“加印邮票”为主词目,又称“加盖邮票”;《集邮辞典)以“加盖”为主词目,并解释为旧时称“加印”。这样把“加印”与“加盖”的中文邮学名词都作为Oveiprnt的用语,可说是一分为二。而将Surcharge原来译为“加盖”的摒弃之,另立词目为“改值”;(简明集邮词典)以“加盖邮票”为主词目,“加印邮票”为副词目,也列有“改值邮票”的词目。但与上述两书不同之处,即在“加盖邮票”的释义中也包括改值的内容,即“加盖邮票”包括了Overprint和Su~harge两种类型的加字票,可说是“合二为一”了。
        上述是根据英文术语为主(有.的辞书附英文,有的未附),中文翻译上的不统一。反之,以中文为主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也出现翻成英文时亦多出入,如“加盖陕北暂作改值邮票”译成overprint,“晋绥一版毛泽东象第一次加盖改值邮票”又译成Surcharge,同改值邮票出现两种译法是不规范的。原书大部分改值邮票均译为Overprint也是不妥当的。
        英文Overprint和Surcharge,旧日的翻译不理想,今日的用法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只有寄希望于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了。从公布的第一批集邮名词中,把Overprint称“加盖”,把Surcharge称“改值”,这样把“加盖”与“改值”作了初步的定型,下面录其原文
        加盖邮票Overprinted Stamp:又称加字邮票。由于发行机构、用途、面植等内容变更,在成品邮票或其他适合作邮票的票证上加印、加盖特定文字或图样的邮票。
        改值邮票SurchargedStamp:又称加字改值邮票。专指更改原面值的加盖邮票。
        根据邮学名词审定的思路,是将“加盖”与“改值”两词总称为“加字”。前者单甩“加字”,后者则用“加字改值”。简言之“加字邮票”包括“加盖”与“改值”,这是合乎逻辑的。问题出在“加盖”邮票的释义也包括“改值”的因素,因之,实际上只有“加盖”一个词目,“改值”变成“加盖”的副目或注解,而“加字”变成架空了。
        有的辞书将Overprint叫加印或加盖,是中国名词的合并,而审定名词与《简明集邮词典》一样,则将加盖 (改变用途)与改值(改变面值)混而为一,性质就变了。
        “加字”是这类邮票的表现形式,“加盖”是形成两类邮票的手段,如果要明确表达是“加盖的加字邮票”,显得太罗嗦了。其实“加盖”就包涵了“加字”的含义。
        国际上对加字邮票分成Over- print和Surcharge两大类,我国邮学名词也应当同步,便于国际交流,名词审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值得商榷。
        Overprint和Surcharge由旧日译成“加印”与“加盖”,改为“加盖”与“改值”,目的是便于区分其性质,从概念上前进了一步。但“加盖”一词既与旧日的“加印”相裹绞,本身又是摸棱两可的用词(既可与加印同义,又是“改值”的前身,目前辞书上又用以替代“加印”),因之两者均可采用意译,将Overprint叫“改用”,将Sur- charge叫“改值”,既符合改用,又可分清词意,使乎更能名正言顺。
      ·鉴于当前既将原“加盖”改为“改值”,则原“加印”改为“改用”,摒弃“加印与加盖”的旧词目,可能更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加字邮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各有其特定涵意,不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各具独立性,试改如下:
        改用邮票Overprinted Stamp由于发行机构、用途等内容变更,在成品邮票或其它适用作邮票的票证上,加印特定文字或图案的邮票。改值邮票SurchargedStamp由于币值改革,邮资调整,在成品邮票或其它适合作邮票的票证上,加盖文字、数值,改变原面值的邮票。
        这两类邮票,在政局不稳定,通货膨胀的时候,会大量出现,如中华邮政的金元邮票,德国的马克票。发行渠道,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
        改用和改值邮票,都是两次生产的邮品,个别情况有加字两次的,如“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再改印成“划线五角”,形成三次生产。加字的方法有机盖和手盖,机盖又分石印、铅印(包括烫金);手盖分木戳、角戳,字钉等。机盖是全张加印,也有大张分两次印刷,或撕成小张加印,一些零星散票,为了充分利用,可贴在纸上,拼成全张后加印。在拼贴时常常会发生同图案、同面值而不同版别、不同纸质(有水印纸和无水印纸)的邮票混贴在一起,印成后会出现稀罕之品。
      手盖是逐枚加盖,有时也可刻成相连的两枚或四枚,或将字钉扎成双枚或四枚,则一次可盖两枚或四枚,以提高工效。
        改用与改值邮票,无论是铅印或手盖,在印刷、加盖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倒盖、复盖、侧盖兼复盖,透印、横盖、印偏、漏盖等变体;特别是用铅字钉检排的印版,由于字体不规范,会出现诸如大国字、字体缺笔等变异;或检排时检错、少检,如国内平信检成圈内平信,改作变成改改、作作、暂作叁分误排暂分叁分等,其他漏字、漏点、偏左、偏右、上移、下移、不一而足。有些是古典邮票中的“宝”“珍”“罕”,有些是中期邮票中的稀少邮品。打开邮票图鉴,满目奇花异草,价格高昂,这些被官方视为”垃圾票”的废品,却成为集邮者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是大型邮展中逐鹿金奖的拳头。(加印、加字、加盖,既是邮学名词,又是印刷的普通用语,读时注意区别)。
        改用与改值邮票的产生原因,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如一个国家的政体改变,新邮票赶印不及,只好一面赶印,一面将旧政府存下的邮票,加盖新国名、新币制后使用;在战争年代,物资匮乏,邮票短缺,乃利用库存不适用的邮票或印花税票加盖后应急;在货币贬值的浪潮中,根本无法计划印制邮票,不得不采取变通措施,将现存邮票中面值已失贴用价值的,加盖高面值后出售;或准备出某种新邮票,或遇上邮资调整,因时间匆促,设计工作跟不上,于是出现种种改用和改值的情况,如普通邮票加字后充当纪念邮票。
        改用与改值的邮票,就其成品邮票而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改用改值后并不改变邮票本身的种类,如普通邮票仍是普通邮票,可说换汤不换药。二是在改用改值之后,改变原票的性质,如普通邮票改作航空邮票,可说是旧瓶装新酒。后者的数量虽少于前者,但品种复杂多变,归纳之有普通邮票改作专用邮票、专用邮票改作普通邮票、专用邮票改成另一种专用邮票、税票改作邮票四大类。当然,这类变更原票性质的改用改值票,是很难详细统计的,现举一些例子,以见一斑。
        一、普通邮票改作专用邮票
        航空邮票:奥地利1918年、中国 1932年。
        新闻纸邮票:土耳其1879年。
        公事邮票:印度1866年,中国 1915年(凿孔)。
        纪念邮票:香港1891年、中国 1941年。
        军事电报邮票:英国1884年。
        欠资邮票:中国1904年。
        附捐邮票:中国1920年。
         军邮邮票:法国1901年、日本 1910年、丹麦1917年、中国1942年。
        包裹邮票:中国1949年。
        公民投票邮票:秘鲁1925年。
        基金偿还邮票:法国1927年。
        特殊费邮票:丹麦1923年。
        警察公事邮票:南澳大利亚 1868年。
        储金邮票:中国1919年。
        战争税邮票:北婆罗洲1941年、荚属洪都拉斯1916年。
        二、专用邮票改作普通邮票
        电信邮票:西班牙1879年、哥斯特黎加1911年。
        包裹邮票:象牙海岸1903年、丹麦1918年、意大利1981年。
        邮政储金邮票:西班牙1916年。
        管理邮票:苏联1921年。
        公事邮票:埃塞俄比亚1936年、英属圭亚那1878年。
        双挂号回执邮票:西班牙1931年。
        附捐邮票:巴西1953年。
        欠资邮票:加蓬1889年。
        纪念邮票:中国1897年。
        新闻纸邮票:巴西1898年。
        汇兑邮票:西属摩洛哥1920年、中国1949年。
        航空邮票:秘鲁1930年。
        三、专用邮票改作其他专用邮票
        1.用下列专用邮票改作航空邮票的有快递邮票(意大利1917年)、公事邮票(瑞典1920年)、纪念邮票 (智利1927年)、电信邮票(哥斯德黎加1930年)、欠资邮票(希腊1938年)、附捐邮票(厄瓜多尔1938年)、包裹邮票(保加利亚1945年)。
        2.用下列专用邮票改作新闻纸邮票的有公事邮票(意大利1878年)、包裹邮票(比利时1922年)、快递邮票(捷克斯洛伐克1926年)。
        3.其他如用特种邮票改为纪念邮票(中国1979年)、快递邮票改为快递包裹邮票(梵蒂岗1929年)、纪念邮票改为贺年邮票(巴拉圭1932年)、新闻纸邮票改为商业印刷品邮票(捷克斯洛伐克1934年)、汇兑邮票改作包裹邮票(中国1949年)。
        四、各种税票改作邮票
        用印花税票改邮票的有奥地利 (1854年)、多米尼加(1879年)、中国 (1949年)。其他税票改邮票的有红印花(中国1897年)、会计印纸(丹麦 1918年)、卷烟税印花(厄瓜多尔 1924年)、领事馆印花(西属摩洛哥 1939年)。
        在介绍上列四种的改用与改值邮票时,所列举的国家(地区)及年份,只说明有此品种,并不全部表示该国(地区)是“第一”。
    我的介绍,可说是一鳞半瓜,但从中可以看出邮识的广泛性。
     
    三十三、信销票、盖销票、预销票

        信销、盖销、预销三种邮票,都是在邮票上盖上戳记,或印上文字,从形式看都相同,但从方法与目的而言,则大相径庭。
        一、信销票(UsedStamps)
        信销票即习称的“旧票”,用之多年,近一二十年才时兴用信销票。但口头用语仍多说旧票。“旧票”一词是与“新票”的对应词,而“信销票”则是区别于“盖销票”与“预销票”,两种说法都具有一定意义。旧票的英文为 Usedstamps,表示已经用过,故新票叫Unusedstamps,表示没有用过。如直接译成“用过的邮票”与“未用过的邮票”,显得太噜嗦,当年意译成“旧票”与“新票”,字简意赅,表达明确,又符合中文用语的优点。
        信销票指从信件,包括其他邮件如印刷品、包裹及有关邮政单据上洗下的邮票,来源广泛,其特点是邮戳多种多样,盖的位置不固定,有盖满戳的,有盖半边的,有盖一角的。
        收集信销票最重要的一点是整戳的品相要良好,油墨轻而清晰。集地名戳与研究邮政史者,则希望地名和日期都显现在邮票上。专题收集,以突出图案为主,故希望邮戳盖在角上,不影响图案的欣赏。有专门收集“邮戳集”的,如干支记年邮戳,对邮戳在邮票上的选择更为严格,既要求邮戳盖得清晰完整,还要求邮票的品相不缺齿,揭薄。如果不能两全其美,只要邮戳清晰,可不拘泥邮票的品相。
         解放前中华邮政时期,曾规定一票一戳,并要求盖满戳,目的是防止再用,甚至用钉子戳来加强盖戳的功能,有时用力过猛,戳边钉点会穿透邮票。文革期间,因邮票上有毛主席,像,认为将戳盖在人像上不尊敬领袖,曾一度取消盖戳,可说是邮政史上的史无前例了。邮票不盖销,不是可以反复贴用吗?于是又规定,凡遇人像邮票仍要盖销,但可盖在邮票的角上,这一规定本是针对人像邮票而言,却形成一切邮票一律只盖一角。故集戳者想在目前的信销票上找一个满戳是很困难的。这对信销票的品相是一件好事,而对研究邮戳、研究邮史者却大失所望。西班牙、西西里 (意大利)、印度博尔邦曾设计过一种“恭敬戳”,呈框架形,盖销后刚好将人像避开,可说是巧思。
        邮票是邮资凭证,故盖销后即失去凭证的作用,这是对邮局而言。有时原寄局漏销邮戳,到了投递局时就用日戳的边滚一下,或干脆用钢笔划去,这种注销的票,在集邮上就失去收藏的价值。
        集倌销票把盖销邮戳看成是一个主要的条件,但在国外的早期邮票上,也常常会遇到用铅笔,钢笔划销的邮票,或用签字来表示注销。有时划销邮票用的铅笔是不穗色的(俗称脱蓝笔),如下水浸洗,这种铅笔的紫色线会在邮票上扩散,甚至会污染其他的邮票,故在浸洗时宜分开处理。
         在古典的信销票中,最令人头痛的是“杀手邮戳(Killer),也叫“涂抹戳”,是利用一些租线条的早期邮戳,有的利用软木瓶塞来涂销,盖销后多使邮票呈沾污状,但有些邮票本身很珍贵,也就瑕不掩瑜了。大清邮政 1897年的“八卦戳”,正是发行高面值邮票时应运而生,也是一种“杀手戳”,但和国外的不同,每一卦的排列都有规律,并代表一个地名,故而成为研究的课题。我国唯一一枚的红印花小一元旧票,就是盖的八卦戳,成为稀世珍品。
        注销邮票的方法还有在邮票上凿一小孔来表示,,有个别国家在历史上曾将邮票撕去一小角,或用刀片划割穿破,现在看来,可说是暴殄天物了。当然能保存这种邮票的实寄封倒是一件珍贵文物,如将邮票洗下就大煞风景了。
        信销票还有种种特殊情况,如甲国邮票盖销乙国邮戳;漏销邮票盖用专设邮戳(日本有之);邮票与印花两用的票证,如当印花使用的,其销印的戳记形式与邮戳不同。这些在收集信销票时要加以注意,因它关系到邮票的价格。
        在邮刊上常常可以读到提倡集信销票的文章,有的标题喜用“集信销票好”!信销票值得收集无容置疑,但不一定是“好”,在邮展评审中新票地位就高于信销票。从发展趋势来看,除“邮政史”邮集要用信销票来组建,其他邮集日益崇尚新票。80年代以来,我国的J、T邮票基本不进入通信领域。使集者感到没有票源之苦,带来极大困难。当代崇尚新票与三十年代崇尚旧票,可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二、盖销票(CancelledStamps),  盖销票是指邮票在没有使用过之前就用邮戳注销的邮票,从表现形式看与信销票相似,实质是没有使用过的“旧票”,也可以说是人为的旧票。故盖销票的英文为c~&lled Stamp,Cancel的原意为划掉、注销。
        盖销票是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或国营邮票公司,在出售前即用邮戳将新票加以盖销,因已不能贴用,故售价作适当降低,如为面值的2/5或 1/2,廉价供应,藉以提倡集邮,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的盖销票,是按面值出.售的,故标准不一。我国80年代以前的盖销票,均由中国邮票公司盖销后减价出售,使用的邮戳是中文及拼音地名的公司专用日戳,盖的方式是在四枚相连的中心点盖一个邮戳,虽撕成单枚,仍可从戳式与位置来判断是盖销票。这种盖销票仍保留背胶,更是一个特点。
        某些国家或地区,常将库存剩余的邮票,因不准备销毁,则加印“Cancelled”字样后作为盖销票出售,以别于信销票与样票,这是名实相符的盖销票。
        盖销票从品相来说,票面整洁,邮戳规范,是理想的“旧票”,但在竞赛的邮展中,盖销票被视为低档票而影响评分,故近十余年来,总公司已不再供应新品种的盖销票了。
        与盖销票相类似是“请求销印票”(CanceUedtoorder),即集邮者持新票到邮局窗口,请求邮局销印;亦保留背胶。也有贴在明信片、空白封、邮戳卡上请求销印。请求盖销的目的是收集各种邮戳,或集信销票时,在全套中有一二枚不易找到,乃用新票请销后配成套。也有邮人以成套邮票请求盖销,因在二三十年代,在我国集邮界中流行一种风气,认为新票无收藏意义,集邮必需集旧票,请求销印票使用的日戳是邮局窗口业务用戳,数量零星,故洗胶或洗下后,与信销票难于区别。
        请求销印票与盖销票有其共性,均为新票盖销,也有不同之处,如公司的盖销票可以优惠价购得,而请销票需支付全面值的价格获得。
      三,预销票(PrecancelledStamps)
      盖销票盖戳后即失去邮资凭证的作用,而预销票虽也盖销或印销,仍可当邮资使用,故在英文名称 Cancelled之前,加一个前置词Pre— (意为前、先、预先)而成Pre—Can· celled。
        预销票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各国,专供大型企事业单位寄递大宗印刷品时贴用,或供新闻纸发行单位寄报纸用的低面值邮票。邮局预先在邮票上盖印上地名及邮区代号,有的加用横杠或方框后出售,使用期不受限制。
        凡邮件上贴用这类预销票,邮局收寄后即不再销邮戳以提高工效,加速邮件运转。
        预销票多属低面值的小型普票,但美国曾发行过三次大型的纪念邮票,即1969、1970、1974年的圣诞节邮票。预销票品种甚多,在邮票目录上是不标明的,但美国的圣诞节邮票,斯科特邮票年鉴作了说明,其标价比一般要稍高一些。
        预销票主要是供企事业单位寄大宗邮件之用,一般公众也允许贴用,但规定一次要投寄500封以上,故购此票时一次得购500枚,无疑限制了公众的利用,大都作为藏品去购存。
        预销票不再盖戳,岂不是可以反复使用,实际是很少发生,因寄递这类邮件时要向邮局营业窗口交寄。大型企事业单位也不会去贪这个小便宜,把用过的邮票回收再用,事实也收不回来。如这类邮件因投递无着而退回原寄单位,邮局则加戳盖销,以防再用,一般公众要想揭下再用,因投入邮筒无效,故也无法施展其伎俩。
        邮票公司制售各种首日封、纪念封或片,都是贴票盖销后出售。有两种类型,一是不加盖日戳或纪念邮戳,可以在当天、当地邮局投寄,这属于预销性质;一是用纪念图章加盖,如要实寄必须另贴邮票,这属于盖销范围。因之这类封片要根据其是否能实寄,或虽能实寄而未实寄,可分别归为盖销类或预销类;信销票、盖销票、预销票是专用的邮学名词,有其特定含义,如信销票是实寄使用过的旧票,盖销票是未使用过的1日票,预销票是待用的旧票。而盖销、预销作为动词用则涵义广泛,如信销票、盖销票、预销票都是用‘盖销”手段形成的。一切在出售前即盖销的邮票,都可称为“预销”,故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要弄清楚。同时在一些中文集邮书刊上,对这些外来语也常常出现混译现象,如将信销票Used译成“盖销票”,将盖销票 Cancelled译成“销印票”或“已盖销”,将预销票Precancelled译成“预先盖销票”,故在查阅文献时,也要善于识辨。
     
    三十四、附加邮票与附减邮票

        “附加邮票”在我国的邮票上,有两大类型:一是邮政的附加,其附加的金额作为邮政收入,我国只发行过一套,即1942年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当时国内平信资费为16分,附加1元,故这种附加邮票售价1.16元。事由抗战数年,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方面国家财政日益困难,邮政收支入不敷出,为了弥补大量亏损,决定从 1942年11月1日起,实施“战时附加费”。因1.16元邮票赶印不及,乃将新印不久(1942。9.15四川最早发售)的中信版16分中山像票,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附”字样出售。加盖发行的省份有云南、四川、东川、贵州、安徽、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共14个省。旋因这项措施被最高国防会议否决,又急电各省从缓办理,但一些地区因接到通知较迟,仍多于11月1日出售,但售出数量不多。
        目前各省收取的地方邮电建设附加费,应属同一类型,但系地方附加,收费高低不一,又未印制邮票,故只能单列一项,以收集实寄封、签条、给据邮件收据、邮局出具的报销凭证等,作为邮政史特殊的一页。
        二是多次发行的“附捐邮票”(RelietSurtaxStamps),其附加部分不作邮政收支,而作为灾害救济、福利基金之用,故这类邮票又称“慈善邮票”(CharityStamps)。各国邮票年鉴则用Semi—PostalStamps来分类,意为“半邮政邮票”或“准邮政邮票”。1927—1931年法国政府发行的附收国债基金邮票(SinkingFundStamps)亦归入此类,,
        附捐邮票,大多数国家都有发行,第—次创行的是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在1897年6月与10月先后发行;面值为l便士和2.5便土,但售价为1先令和2先令6便士,超出部份即为附捐之用。附捐邮票作为系列发行的当推瑞士国邮政,从1913年开始,直到现在每年一套(1914年因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未发行)。第一套为一枚、第二套和第五套为二枚,其余各年3、4、5枚不等。1936年第一次出现小全张。瑞士的附捐邮票印刷精美,图案以人物、花卉、风光为主,受到全世界集邮爱好者的青睐。
        附捐邮票在征收附加金额时有多种表现方法:
        1、邮票上未印出附捐的金额,只是出售时要加收附捐,如1897年维多利亚的附捐邮票。
        2、邮资而值与附加金额同时分别印出,如1897年南威尔士附捐邮票。
        3、在邮票上加印“附收赈捐1分”,如我国1920年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
        4、大约在三十年代初采用加法符号“+”来处理,如10+5,前面的10分为邮政邮资面值,后面的5分为附加的捐款。瑞士1937年开始采用,目前这个公式已普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使人一目了然不同金额的数目。
    附捐邮票上的附加捐款,在以往并无明确规定,有为面值十来倍,甚至上千倍的,现在规定附加金额高于邮票面值50%的被视为滥用。
    此外还有一种没有支付邮资价值的附捐邮票;也称“义务税邮票”,亦在邮局出售,寄信人必须在信函贴用正规邮票的同时,还须贴用这种义务税邮票,如哥伦比亚发行的红十字邮票,是为国家或慈善机关筹款而发行,规定在指定的时期内必须贴用,通常是带强制性,如不贴用,邮局即贴用“附捐欠资邮票”向收件人补收。这种单独印制的义务税邮票,实际是一种“有价签条”,贴后也用正规邮戳盖销。有价附捐签条,也有与邮票印在一起的,即在邮票每一枚的下端留出一段地位,加印捐款名目和捐款数目,于出售邮票时随同附收这项附加捐款。如匈牙利1913年、比利时1926年为赈济遭受水灾的难民而发行,1919年德国亦曾为救济孤苦无依的老幼之人而发行这种附有慈善附捐签条的邮票。
        附捐邮票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品种,如奥地利于1922年发行七枚一套的音乐家附捐邮票,按面值十倍出售,超出所得作为音乐工作者的活动经费。邮票面值为南非兰特,附捐金额为圣赫勒拿磅,这是1961年圣赫勒拿发行的唯一的邮资与附捐为两种货币的附捐邮票。附捐金额最高的邮票,是希腊1944年发行的,每枚邮票的附捐额是十万德拉克马,同年又发行一套附捐为四十五万德拉克马的。在附捐邮品行列中,英国1890年曾发行过附捐邮资信封。
        标题上的“附减”是对“附加”而言,因天下事总处在相对之中,有上必有下,有左乃有右,既存在加必有减来对称。但综观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地区所发行的邮票中,还没有一家发行过“附减邮票”,不能不说是邮票种类中一个空白。
        邮政为了创收,不可能去构思发行“附减邮票”,集邮的人收集邮票,立足于发行什么集什么,未尝考虑什么发明。天下总是有不少的有心人,这种前所未闻的“附减邮票”,在1990年为上海谢大胜、谢志杰父子俩发明了,并取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0300301.5。这里附印他们父子二人设计的“样品”。这个样品贰枚,一枚10分减6分,一枚20分减12分,它的设计构思是具体反映了1990年7月1日前后邮资的变化,试以“A—B”的邮字差来表示,则“A”表示调资后的邮资面值(即本埠10分、外埠20分),“B”表示附减面值,附减后即反映出调资前的资费标准(即本埠4分、外埠8分)。如果在1990年7月之前发行这种“附减邮票”,就可以具体反映出建国后三十余年邮资的一次重大变动的邮政史。所以这种“附减邮票”如能在调资之前发行适当数量,在调资实施日之前可按附减后的金额贴用,同时能进行调资宣传,预告调升幅度 (B),又可允许原售出的“附减邮票”,在调资后视同调升值(A)继续使用,以取代调资宽限期(一般在调资后对平信有一个月的宽限期,即公众贴用旧资费标准而投人邮筒内的平信,不作欠资处理)。
        “附减邮票”的发明,不是什么异想天开,无事生非,它有着特定的意义,不妨回顾一下世界邮票发行史,即可见其端倪。1906年土耳其在邮票上加一个阿拉伯的字母“U”,拉丁化拼为“B”,即阿拉伯文Behie的缩写,意为折扣。这种加盖票以八折出售给公司、商号,供寄往国外邮件贴用,  可称  “折扣邮票” (Diseountpostage)。在波斯(今伊朗)的早期邮票中也有加印Relais的字样,以九折出售给驿站供骑差邮路转递信函贴用,拉丁美洲、委内瑞拉曾为了优待青年投寄情书发行一种三角形邮票,凡青年投寄情书贴这种邮票,可以享受半价优待,目的是招徕业务和优惠,实质带有附减性质,如果当时能意识到发行附减邮票,是多么可行呀!
        “附减邮票”(Deduteon Stamp)除了在邮资调整时,根据调幅适量发行作为邮政史的纪录外,还可以在邮政开办新的业务设计发行这种“附减邮票”,以优惠条件招徕用户。不无先例),如1987年开办国内邮政快件时,在最初三天内寄快件时,邮局窗口赠送纪念品;1992年开办电子信函业务时,头三天减收费用,都是一种减价形式,可以作为发行“附减邮票”的一种根据。如果开办新业务而有附减邮票的发行,其宣传力比在邮局营业厅贴一个公告不知要强多少倍,真正起到以广招徕的目的。
        附减邮票的生命力极强,还可在邮政以外的广大领域里大显身手,向社会寻求赞助来发行附减邮票,比如宣传计划生育,宣传环境保护,宣传帮助残疾人,宣传保护未成年儿童,宣传婚姻法等等,都可以在有关单位的赞助下来发行宣传某一政策的“附减邮票”。附减金额与发行数量,可视赞助金额的小大来发行。假设赞助 100万元,则可发行每枚减收5分的附减邮票2千万枚。过去邮电部发行过《计划生育》、《中国保险》、《环境保护》等邮票,十九沉淀在集邮公司和集邮者手中,对社会宣传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附减邮票以普通邮票面目出现,因减价优惠,人民大众会乐于使用,则可达到广为宣传的目的,对邮政收入也不影响,何乐不为呢?
    谢氏父子发明的“附减邮票”在各邮刊上多有介绍,惜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目前已获得新闻界的关注, 1993年4月11日新华社发了专电,上海《解放日报》用“邮政史上一项新突破:附减邮票问世”;上海《文汇报》用“谢氏父子发明附减邮票”及副标“行家称这是邮票史上的一个新突破”。现在“附减邮票”尚处在十月怀胎之中,它既是一项专利品,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邮政部门都能洽谈转让。既然附减邮票在中国土地上发明,我们盼望邮电部门早作规划,争取早日发行,一旦被国外捷足先登,落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局,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附减邮票从表面看减少邮政收入(指邮政为业务而发行),实际大有甜头,一旦发行,实属首创,定能引起中外邮界的重视而大力收集,邮政部门不费一分一毫的劳务支出就能获
        巨额收人,可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争取社会赞助而发行,则获益更大矣!
     
    三十五、变体票·错体票·趣味品

         什么叫变体(Variety)?什么叫错体(Enor)?什么叫趣味品 (JnlerestingltemFreak)?三者之间的界限何在?趣味品与瑕疵票 (Fhaw)界限亦很模糊,常常令人困惑。
        按照通常的理解,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异样为“变体”,如倒印、倒盖、漏印、漏盖、复印、复盖、错色、漏齿、水印倒反,胶上印等。
        在设计时产生的异样为“错体”,如文字写错,词语用错,图案名称张冠李戴,面值写错,符号用错,年份不确等。
        简言之,“变体”在印刷,“错体”在印版。前者是操作上的错误,或因工作人员的粗心,或因机器的故障而造成。后者是设计上的错误,其范围只表现在版模上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一些小变体、小错体,成因基本相同,但变异细小,没有资格列入变体、错体行列,大型邮票目录电不收载,则归人为“趣味品”。
        为了弄清问题的界限,免不了要参考有关的集邮工具书或邮学专著,你会发现,在解释变体和错体时,说法并不统一,差别很大,有的把“变体”归人“错体”之中,反之也有把“错体”并人“变体”。或各主一说,或合二为一,使人堕入五里云中,无所适从。
        从变体与错体的产生谁先谁后,当然是错体在前,变体在后,但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变体与错体的出现,并无规律,有的邮票只有“变体”未出“错体”;也有只出“错体”未出”变体”。如果质量把关不严,“变体”、“错体”会同时出现在某邮票之中。对设计要求谨严,审查认真,层层把关;对印刷要求设备先进,选用质高材料,遵守操作规程,机器养护得法,则变体、错体就会退避三舍。说到底,这是一个质量问题,当然在一些古典邮票中,也有人为的作弊。
        总之变体与错体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是指同印版、同图案、同面值的邮票上,产生与“正常票”有差异的品种,或独立存在的种种错体邮品,故在认识上常常是揉合在一起的,因为总的来说皆属一种异常现象。
        根据变体与错体的形成原因,有版模、印刷、齿孔、纸质、背胶等方面的变异,如果求同存异,就只有两大类,即表现在印刷上与版模上。
        表现在印刷上的称为“变体”,如纽约版中山像二元的“人像倒印”。它在版模上没有问题,而是在套印时将纸张放倒发生的差错,是后天的。属于这类的“变体”有:
        倒印、倒盖;  漏印、澜盖;
        斜盖、横盖;  双印、双盖;
        复印、复盖;  套色偏印;
        双票单盖;    胶上印图;
        刷色印锗;    各式漏齿;
        齿孔大错位;  水印反、倒;
        纸张用错;    拼版误置。
        表现在板模的称为“错体”,即在设计时产生的错误,与印刷无关,是先天的,如集邮联“三大”小型张上的“闭口第”。属于这类的“错体”有:
        邮票名称弄错;  地名、人名弄错;
        地图画错;    背景用错;
        建筑失实;    志号、符号弄错;
        字钉排错或误植;漏字、漏点;
        外文拼写错误或翻译不当。
        趣味品是指变体或错误中表现不明显、不突出,俗称“小变体”、“小错体”,一般称之为“趣味品”。趣味品在某种情况下也被视为“瑕疵票”。属于“趣味品”的有;
        折印;折角齿孔;透印;
        隔印;粘印;复齿;齿偏;
        盲齿;不完全齿。
        趣味品与瑕疵票的看法每每随人而异,如齿打偏后,出现下移上移,或右偏左偏,形成邮票的图案不居中,有人认为品相不好,在多枚一套的邮票中,放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如,不予收集;也有人认为难得碰上,觉得很有趣味,予以青睐,藏之集中。
        这里所介绍的趣味品是与变体、错体共生的。在集邮领域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趣味品,如收集趣味的票(山东抱犊崮匪票),有趣的封(七猴趣味封),有趣的片(前日片),有趣的日戳(没有省名,日期误植、干支纪年戳等),有趣的纪戳(字体刻错)等等,在无涯的邮海中,会遇上很多很多有趣的邮品,它们与变体、错体毫无瓜葛,可说是真正的趣味品。
        “变体”与·错体”构成的原因有差别,变体是后天印刷时产生的,错体是先天设计时形成的,前者多变,后者固定。根据变体与错体的成因,是不是可以作为两者的分水岭,作为区别两者的标准?对于典型的变体与典型的错体是可以这样来分的。看来问题不那么简单,象魔术一样,“变中有错”、“错中有变”,故弄清概念并不能万事大吉,还有许多牵丝攀藤的现象,比如:
        1、变体与错体必需有“正体”存在才能成立,如宫门二元倒印,是对“正印”而盲;集邮联三大小型张的“闭口第”是与“开口第”对比而存在。“变体”犹如植物界的“变种”,是从“原种”衍生而来,与原种有一定区别,但不能独立存在。
        2、在“错体”中有些并不存在“正体”,如中国(现代科学家) (二)中的候德榜那一枚票上化学符号误设计成CH2,出售的都是错体,并没有C02的正体。JPn的中银大厦的错体片也无正确的正片作对比。这是对第1条的否定。
        3、按照成因,“蔡伦前字”属于“错体”的范畴,但因制版尚未付印之前就被发觉,于是加以修饰,纠正设计错误,但在纠错中有一枚漏修,形成漏网之鱼。印成后公开出售,才被邮人发觉,公司闻讯后乃将其中一枚从全张中挖去。因已外流一些,这样一来由“错体”转化为“变体”了。这是对第2条的否定。
        4、变体票必需公开出售才算货真价实。如“宫门倒”。如果是从印刷厂的废品中外流,如长城八分漏齿算不算数。这种废品官方称之为“垃圾票”。如果也算变体,就是对前三条的挑战。
        5、在我国停售的邮票中,有的被视为“大变体”,如“放光芒”“毛主席为日本友人题词”,其停售出于政治或外交原因,就其本身设计并无错误,是外界的因素造成的,应该说是冤假错案。
        6、在第二条中提到的CH2错体票,当发现问题后,邮局不收回、不停售、不作废、不改印,照常发行。还有一例,某国发售错体票后即下令停售,一瞬时价格扶摇直上,于是又取消停售令,敞开供应,市价大跌。5、6两条很有意思,本来不是错体因停售而变为“珍罕”;本来是错体,因按正规发行,变为“寻常”。说明方寸,之中,无论变体与正票,“物以稀为贵”是主宰邮品价格的杠杆。如果当年中银片也不停售,就不会发生罚款、双胞胎、暴涨、假片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了。天下事是多变的,以上列举的几个问题提供思索。
        “变体”与“错体”究竟是各领风骚好?还是合而为一好?按照两者的成因而言,应当是独立的两个品种,在邮学研究上要划分清楚,在制定邮学名词时应两个名词并存。但在具体应用上可以灵活,如编印目录与编组邮集,则可根据其说明来区分,如目录上、邮集中标出的是“倒印”即为“变体”,标出是人名弄错就是“错体”。因出版的邮票目录,无论是变体、错体都是附在该正票之后,编组邮集亦然。故而名词要分,编目、组集可以不分。
        最后讨论一个问题,即变体与错体的身价如何对待?在我国显然存在两个极端,一种采取否定态度,认为不是集邮正道,甚至撒出许多名人的“名言”来强调这一立场,带有告诫的性质,不提倡收集。一种是采用肯定的态度,大量介绍变体与错体,连篇累牍的刊登文章,就连小小的趣味品,也津津乐道如数家珍,鼓吹收集。
        不错,有一段时期是对变体、错体大贬特贬的,与之显明对照的是大变体、大错体又是国际邮展获银夺金的敲门砖,这类变体,一旦出现在拍卖场合中,又是竞争最剧烈的邮品,不出高价,休想到手。这是观念与现实相矛盾的。如何来正确对待变体与错体的收集哩?不能一刀切,要具体分析,对大多数的集邮者来说,不必去苦苦追求。对拥有雄厚实力的集邮家,为了向国际邮展进军,增强邮集的竞争力,不要错过收集机会,遇上罕见之品,要当机立断,不要犹豫,否则会终身不会再遇的。
        当然,珍贵的变体,如果机遇相逢,不花大钱,甚至不花钱也能得到,如纽约版人像倒印票,是当年一位学生郑晴初在重庆邮局窗口花100元购得全张(当时法币贬值,100元不值几个钱);还有蔡伦前字早已挖去,但天津邮票公司存有一批,保管者不了解情况,拿出在柜台出售,见到购者踊跃才发现问题,一些捷足先得者实乃福星高照;一片红有人在[日存信封中发现,有人在国外的邮票商店以一般纪特票的价格购得。可见只要有机遇和运气,珍邮也能垂手而得的。但我劝你不要去梦想。
        早年已故著名邮学家赵翔云先生对变体票的价值何在提出五点论:
        1、提高华邮之国际地位;
        2、开拓研究版式之途径;
        3、推断加盖各版之程序;
        4、帮助审定邮票之真假;
        5、满足人类好奇之欲望。
        录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错色·漏色·变色·褪色
        邮票的图案,哪怕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或符号组成,都得借助不同的颜色来显示的。没有颜色的反映就没有图案。
        邮票图案的颜色,在邮学名词上称为“刷色”(Coloring)。邮票的刷色,由单色到多色,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更是千变万化,故极其复杂。虽大致可分为红、黄、棕、绿、蓝、紫、灰与黑等几大系列,但每个系列中又可分为若干种,如红色有大红、洋红、樱红、玫红、桔红等近20种。同一颜色常常因人的视觉差别而有出入,为了求得准确的结果,可备用“刷色表”(Shades Colour Key)。刷色表或称“色谱”。
        根据邮票设计时所选用的颜色可称为“原色”(Original Colour)。由于在印刷过程中,常会出现刷色浓淡深浅现象,称之为“色差”(Shades),或称“色度”。色差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印刷时先印的深,后印的变浅;或油墨在分批调制时,比例不匀;有时发现油墨太稠,临时添加溶剂稀释;或者由于气候的变化,温度与湿度出现异常;或先后所用油墨不是一个厂牌;或同一印版分两个车间、两个印刷厂印制,凡此都会影响颜色出现差异,特别是常用面值的昔票,经常添印,由于纸张、油墨不尽相同,则刷色的深浅、明暗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色差以不改变原色的基调为准,但也有个别刷色差异比较大,如普13的3分票应为绿色,但发现有带蓝色的,会误认为是错用了4分票的蓝色,其实亦属调配比例不匀所致,故这种3分票有绿色和蓝绿色。但也不排除变色原因。
        集邮者对这种色差的深浅、浓淡、明暗等进行收藏对比,称为“分色”(DifferentiationofColor)。研究邮票的分色,是传统集邮的内容之一,原则上应以新票为研究对象,因信销票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故呈现的色差可靠性不确。
        邮票的图案、面值不变,而刷色变更者则为“改色”(Color Changed),如北京二版帆船的6分票有红色与棕色之分,单圈15分有蓝绿与红色之别,皆属改色。还有大清伦敦版无水印的五分票,有玫红(1902)桔红(1903)青莲(1905)三种刷色,即改了2次,也是一种“分色”,但不是“色差”,而是“改色”。其中5分青莲则又出现深紫、灰紫,则属色差。
        色差与改色分别收集对比均可称之分色。
        原色、色差、改色,或属设计,或属印刷,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分色是收集研究的结果。
        在了解邮票刷色、色差、改色之后,进一步研究的则有错色、漏色、变色、褪色,情况比较复杂。
        错色、漏色产生在印刷过程中,属于变体范畴,有的还是大变体,其产生是先天的。变色、褪色,是产生在成品之后,系后天的,多发生在保管中,属于品相范畴,如变色、褪色严重者被视为废品。
        一、错色(ColorError,ErrorOfColor)
        错色指印出的邮票,其刷色与计划规定的颜色有显著不同者。如大清日本石印蟠龙票中,面值五角的鲤鱼图,将规定的绿色印成墨绿色,成为一种错色变体。也许有人要问,普13的3分票有蓝绿色,为什么不算“错色”而是“色差”,一是要看变化程度的轻重,二是要获得中外集邮界的公认,因之色差与错色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要详加观察加以判断。
        出现错色的原因,是在添加油墨、或重新调配油墨时,错把其他颜色加入,或调配的比例前后严重不匀;还有是上滚筒时,把没有洗净的另一种颜色油墨的滚筒装到印刷机上,都可出现错色。
        邮政部门把整张的试色用的邮票,错误地夹在正规颜色的邮票中出售。本来是一种“试色样票”,由于混在发行的邮票中在窗口正式出售,摇身一变成了错色票。
        不同面值邮票的印版,集中放在印刷车间的架上,在拼版时,如果偶然地拼错了版,这种混合印版印成的邮票,其中被错拼部分的邮票,若出售时未剔出,也是一种错色,它主要出在早期邮票上。
        以上谈的错色,都属于单色邮票,是一种全错色票。如果中心与边框两次套色的邮票,偶尔也会发生将不同面值的印版张冠李戴,从而出现部分错色。
         目前风行的多色影写版与胶印版,是否也会产生部分错色,不排除其可能性。
        错色所以成为名贵的变体,主要原因是产生机会极少。新中国四十年来所发行的邮票,尚未见有错色票。当然名贵程度取决于数量,如果明知是错色票不回收销毁,大量发行,就无名贵可言,甚至不被列入错色行列。
        二、漏色(OmittedColor)
        漏色亦称“漏印”(OmitredJmpressIOn),在多色套印或多彩印刷的邮票上,因机器发生故障,漏印某种颜色;或套印时纸张相互粘连,同时送人印刷机,等分开后,其中一张即形成漏印一道色了。
        如果印刷版上的油墨涂得不足或不匀;或某一部分压力不足;或油墨过于;或刮刀过紧,也会发生刷色不全或某些部分未印上邮票。
        漏印中也有因纸张折叠(多发生在四个角上)或异物阻隔而形成一枚或二三枚邮票漏印,从全张邮票上观察,只出现局部漏印。这不是真正的漏印,而是偶然的机会造成的“刷色不全”,机器并未发生故障。印刷时纸张从中间折皱,印成邮票后拉撑,形成一道白沟,称曰“折白”,与漏印无关,是印刷中的瑕疵现象。在印刷中与刷色有关的瑕疵现象是形形色色的,不胜枚举,不要青黄皂白不分就视为“变体”票。
        胶上印的邮票,目前不断出现,是洗去一部分也会使图案不完整,但不是漏印,而是有胶纸在印刷时放反造成的。胶上印本身就是一种变体,我曾见过有人将(中国石窟艺术)二元胶上印票,故意用棉花扦沾水将“中国人民邮政”六个字洗去,猛一看好象漏印了国名,其是一种不是漏印的漏色现象。过去胶上印的邮票很少,因多数是先印图后刷胶,目前多先刷胶后印票,故而容易产生胶上印的变体,这种邮票是不能下水,但第一个发现胶上印的人却是从浸洗信销票时发现的,胶上印的邮票是保留完整的图案好?还是洗去一部分以证明是胶上印好?如果有邮人来询问,我是无法回答的。因漏色而牵扯到胶上印的图案剥离现象,可说是弦外之音。
        用高级橡皮擦将邮票上的某种颜色拭去,或利用其他手段将刷色褪去来冒充“漏印”,是一种变造的伪品,毫无收藏价值。纸张光滑的邮品,如壬申猴年有奖明信片背面,某些刷色也容易擦去。问题比较麻烦的是某一套邮票确有漏色的在窗口出售,狡者将计就计,设法将漏印之色褪去,以假乱真,就要特别小心了。    ’
        三、变色(ColorChangeling)
        邮票的刷色由于化学、气候、日晒、光照等原因,使邮票上的某一部分颜色发生变化,如由绿变为蓝。
        这种环境影响,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外界作用,属于保管不好而自然发生的,是一种“变色”,属于品相范围。
        最常见的变色是化学变色(ChemieclColorChangeling),因邮票接触了化学物质,不论是固体、气体、液体,也不论是酸性、碱性,都会发生刷色变化,如橙色变成黄色。粘胶剂如浆糊中含有较浓的明矾防腐剂,如涂刷过厚也会引起纸质变化,同时影响到颇色生变。在收到的信封上,会见到不知用何种物质粘贴,封皮与邮票都发生腐蚀现象,刷色能不变吗?背胶性质不稳定,或含化学性的防腐剂,常常在受潮后浸透纸质而损伤邮票的刷色。邮票接触茶水或其他含有矿物质成份浓的水也会引起色变。
        光照引起的变色,属于物理变化,其变化原理与化学变色类似,但主要变化是由深变淡,进而褪色,在“褪色”节中讨论。
        目前在邮人手中的变色票非常多,有的是自然变化的,有些是人为变化的。人为炮制的刷色变异,则属伪造之品,毫无价值。但伪造者为了牟暴利,制造种种假象,或大肆吹嘘,使之跻身于错色票行列,用以欺诈,而很多邮友受“变体”名气的迷惑,常常会上当受骗。当你遇上刷色不对头的邮票,一定要详加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一头跌人错色、漏色的漩涡,否则必中圈套无疑。
        早年我国著名邮学家张赓伯先生,对变色有深刻的研究,现抄一段如下:
        “余搜集所得之化学变色票,计有红色变紫红色、绿色变蓝色、绿色变黑色、桔黄色变赭色、深紫色变玫红色、紫色变粉紫色、蓝色变天蓝色、红色变豆沙色、赭色变橄绿色、桔黄色变正黄色。以上变色,大都均以碱性、酸性及硝类所变成。亦有以日光所晒成者。”褪墨水渍所用之药水及漂白粉亦可更改邮票刷色。”
      我想一定对你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因我常常收到邮友来信,诉说高价购进这类变色票而大呼上当,不妨引以为戒。
      四、褪色(FadingFngitiveColt)
        邮票刷色由于长期收藏,受到外界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原来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减色,常见的褪色是“光照褪色”(Color FadebyExposure)。邮票受日光或其他光照而引起的褪色现象,主要是光线中的紫外线的作用,所以邮票、邮品长期放在写字台玻璃板下,或镜框中的邮品(如邮票公司陈列的样品),长期悬挂在光照处,都会引起褪色。
        光照褪色的程度严重者,会变成无色,就变成废品,亦因紫外线有脱色(漂白)作用。老一辈人可能还记得,有一种阴丹士林蓝布,号称永不褪色,但穿久了肩部与背部也会泛红。一些红色的中药,如红色鸡冠花,在日光下曝晒过久,就变成丁白色鸡冠花了。
        邮票在水中浸洗时间过久,或水温太高也会影响色泽。含油腻太脏的邮票,有时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如洗洁净),如加入过多也不好。
        邮票褪色除外界因素外也有内在因素,如印刷时用的是易褪色的颜色(Fugitive Colours)印的,一旦放入水中浸洗时,即会褪色或完全洗去。据说专门调制这种不稳定颜色的油墨来印制邮票,带有防止洗去邮戳重复使用的用意。采用易褪色的不稳定油墨印制的邮票,有时在邮票年鉴上也加以附注,如1883— 1920年间英国用绿色印的邮票。
        我国小龙邮票,刷色带有水溶性成份,遇水也会褪色。还有 1933—37年荷属东印度发行的一套邮票,是用粉面纸印的,下水会粉化而褪色。故这类邮票都不宜在水中浸洗。如欲除去信销票上的纸片,宜将邮票正面反放在玻璃板上,用湿毛巾复盖,令其徐徐渗入纸中,然后轻轻揭取。
        邮票褪色的周期对于油墨的质量和色种有关,如稳定性高的油墨不易褪色,稳定性低的则易褪色;不同的颜色差异很大,如红色易褪,黄色较稳定,黑色则不会褪。目前在油墨中加入“防褪色剂”,可以保持邮票刷色不褪或少褪,能保管较长时间。
        如果人为将邮票刷色消退,冒充“漏色”,则为伪品,毫无收藏意义了。不要把“褪色”误认为“漏色”,否则就会上当的。
     
    三十七、异型齿,异式齿,异度齿,异径齿
     
        邮票上的齿孔,除无齿时代(1840—1853),以及有齿时代(1854年后)出现的无齿票而外,是构成邮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齿孔在邮学研究上也是一个重点,同一枚或同一套邮票,常因齿孔的变化而区分为不同品种,如普无号票就有10度与11度半齿;香港中华版票除粗齿外还有6种细齿,单列为一套。在鉴别真伪邮票上,齿孔常常是一个杀手锏,很多假票最容易从齿孔上露出马脚,所以对齿孔的研究历来都很重视。这一章就齿孔的“型、式、度、径”作一个综述。
        齿孔的“型”是指孔齿与点线齿;齿孔的“式”是指孔齿的不同打法,如线式齿、梳式齿、棋盘式齿;齿孔的“度”是指齿孔有粗、细之别;齿孔的“径”是指孔齿的直径有大有小。
        齿孔的型、式、度、径,是针对全张、方连、单枚上的齿孔横直相同者而言,如新中国改8为圆孔齿,改9为点线齿,是“型”的不同;普8的治金工人图8分面值者,有14度与12 1/2度齿,是“度”的不同;普13的8分票,既有梳式打孔,也有线式打孔,是“式”的不同。它们之间,是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出现,都是独立存在的两种规格。因之都不能说成是“异型齿”“异度齿”和“异式齿”。
        如果在全张、方连、单枚邮票上,孔齿与点线横直并列;线式齿与梳式齿横直共存,横行与直行的齿度有两种不同规格;齿孔的孔径大小横直交叉,或平行垂直大小孔相间排列,这样一来,就构成了我要介绍的“异型齿”“异式齿”“异度齿”和“异径齿”了。
        不异与异,这两种界线首先要区分清楚。
        一、异型齿
        邮票的齿孔,基本上有两大类型,一是常见的孔齿 (Perforation),在英国发明创用的齿孔就是这种,叫做“孔状接缝”,其特点是在齿槽处有一连串的小圆孔,是通过凿针对准下面孔槽将小纸屑凿去而形成。另一种叫点线齿(Roulette),或叫虚线齿,一时也简称“线齿”,齿槽处不形成孔,只在接缝处看见一道道直或弯曲的刀痕,叫做“压痕接缝”。
        1854年首次在英国邮票上出现的是圆孔齿,有趣的是,点线齿也在1854年的南澳大利亚天鹅图邮票上出现,可说是一对双胞胎。圆孔齿的发明是在1847年,正式使用到邮票上为1854年,可见发明的新事物不一定立马被人们所接受。
        另一种齿孔是利用缝纫机上的缝针将邮票纸穿孔,叫做“缝纫机齿孔”(Sewing—maehinaPerforation);另一种叫“针孔虚线齿”(PinRoulette)。故这两种齿可以分别归纳到孔齿或点线齿的类型中。
        如果在一张(枚)邮票上,既有圆孔齿,又有点线齿共存,即横(直·)行为孔齿,直(横)行为点线齿,即构成了“异型齿”,表示的方法先横后直,如:“圆孔齿x点线齿”或“点线齿x圆孔齿”。在国外有之,在我国百城版中山像的 5元票上亦见之。其成因是印刷厂打孔设备有两种,为了赶印出厂,就将邮票同时在圆孔机与点线机上流水操作形成。百城印务局抗战时设在南平,内地设备简陋,也反映了异型齿是抗战时期印刷邮票的一个特点。
        产生“异型齿”的条件,首先是印刷厂要有点线齿打孔机,同时采用“线式齿”(注意与“线齿”相区别)操作才会出现。故“梳式齿”与“棋盘式齿”就不可能产生“异型齿”。
        孔齿有圆形、方形、菱形,点线齿有弧形、锯齿形、波纹形、蛇形等。两者相逢在一起,则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异型齿”。在国外也发现有方孔与圆孔并存,不同点线齿交叉出现,类型虽同,但形状不同,也是一种“异型齿”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种,横行为无齿,直行为点线齿,见于百城 50元票,也只好归人“异型齿”,即把无齿也看成是一种“型”,但必需与点线齿(或孔齿)相综合才能成立。
        目前点线齿在邮票上已基本淘汰,故“异型齿”只能从早、中期邮票上领略其风采也。
        二、异式齿
        孔齿有圆形、方形、菱形;因后者极少见,故孔齿习指圆孔。百余年来,在圆孔的打孔技术上不断改进,最初是一行一行的凿孔,直行横行要分别操作,因凿孔针排成一长条,故称“线式齿”(LinePerforation),工效比较低,如 10x10二100枚的全长,要横排直排各打11次才能完成一大张邮票的打孔任务。后来加以改进,将凿针排成“梳子状”,凿打一次就可完成邮票三面的孑L,这种齿叫“梳式齿”(CombPerforation)。10x10:100枚的大张,打11次即完成,提高工效一倍,打出的孔较“线式齿”美观。近三四十年来,打孔方法更进一步,可以根据全张邮票大小与枚数,将针版横直交叉排成,形如棋盘一样,大张邮票一次即可打成,其工效比线式高20倍,比梳式高10倍,齿孔的整齐度比梳式更好。特别是用以凿打三角形、菱形等非矩形邮票尤为方便。
        棋盘式齿也有人叫“封闭式齿”“方格式齿”或“全张式齿”(小全张、小型张也可称全张打孔)。我认为“棋盘式齿”最为形象化。这种齿式国外叫“HorronnPerforation'’,如直译应为“耙式齿”。Horroow是一种方形平田用的“耙”而名,故译成“耙式齿”当然十分贴切,但对我国来说,易误解为手持的钉耙,形状与梳类似,为了避免误解,译成或叫称“棋盘式齿”概念不会模糊。
        如果在一张邮票上既有梳式齿又有线式齿同时出现,就形成了“异式齿”。但产生的机会极少,原因是本来打“梳式齿”的邮票,在质检时发现最后一行漏打,因只需补上一行齿就可,于是就放入线式齿孔机上补打一行弥补之,如中信版2元邮票就出现有这种“异式齿”。国外也偶有这个品种。我说极少,是因为异式齿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采用梳式打孔机打孔,并在最末一行漏打,再一是印刷厂同时备有线式打孔机,并用它来补打。否则,在漏打部份仍用梳式补打,就不会出现“异式齿”了。
        “棋盘式齿”是一次完成,根本不可能出现“异式齿”现象,这是极少的又一个原因。
        三、异度齿
        凿孔机上的针板,由于排列有稀有密,于是出现“齿度”的不同差异。
        点线齿习惯不量齿度(当然也有量的,如百城版的点线齿定为6 1/2度)。故“齿度”主要是指“孔齿”,并以“圆孔齿”为代表。
        邮票的“齿度”(Profrao’ion)是指在2厘米(20毫米)长的距离内有多少个“齿”与“孔”而言,如数了之后有“齿”13个,“孔'13个,就叫13度齿。如数后齿13个,孑L 14个,即为 13‘/:度齿(其余类推)。
        齿孔度大致从6,/:—16度,如以12 1/2,为中齿,则12 1/2,度以下者为“粗齿”,以10—1l 1/2度为代表;12 1/2度以上者为“细齿”,以13—14度为代表。齿度通常以半度为一单元,但也能精确量出,1/4度的差别。遇到不规则的齿度,邮票目录上只标出“有齿孔”而省略齿度。
        一般说来,一张(枚)邮票上的齿度,无论是细齿或粗齿,横行与直行是一致的。如果横直的齿度不同,就叫做“异度齿”。
         线式齿、梳式齿、棋盘式齿都会形成“异度齿”,但形成的方式不同。线式齿系印刷/‘·备有刁;同齿度的打孔机,同时加以利用,如横行在甲机上打孔,为11度,直行转入乙机上打孔,为12度,全张齿孔完成后即变成“异度齿”。梳式齿与棋盘式齿如出现”异度齿”,乃排列时横直采用不同齿度的排针所致。表现齿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1、P14  14‘(习称单式齿孔)
        2、P11x10  11x10‘(习称复式齿孔)
        当你查阅邮票目录时,如用第一法,即表示横直齿度相同;如为第二法,即横直齿度不同,即本文要介绍的”异度齿”了。
        在新中国邮票中从1959年北京邮票厂成立后,异度齿很多,如J56《戒烟》为P11 1/2x11;T7《武术》为P11x11 1/2;也有——套邮票中出现两种异度齿,如编57—62《熊猫》既有 11 1/2x11,也有ll x11 1/2。凡是写在前面的表示横行齿度,后者表示直行齿度。
        异度齿横直相差仅:1/2—1度者不明显,如相差在3—4度者则一看便知。
        四、异径齿
        圆形的孔齿是从1854年黑便士邮票开始,就独领了“孔齿”的天下,后来虽有其他孔齿创用,如保加利亚第一套欠资邮票是“菱形孔齿”(也叫钻石形孔齿),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有方形的齿孔,由于缺乏实用性,昙花一现耳。因之圆孔齿是有齿票中最基本的孔齿。
        圆孔齿上“孔”,或大或小,称为“孔径”,大者叫大孔,小者曰小孔,当然是相比较而言。
        大孔小孔的存在,常与齿度的差异并存,一般说来大孔齿度稀,小孔齿度密,但也有齿度相同或齿度接近出现大孔小孔者,如中信版五角票就如此,11度为小孔,11 1/2度为大孔,孔径大而圆,十分耀眼,这才足真正的大、小孔。
        大孔小孔都是指一张(枚)邮票上横直的孔径相同者,如中信版五角票分大孔小孔。如果一张(枚)邮票出现现横直大孔小孔并存者,则称之为“异径齿”,我还没有亲眼见到过这种异径孔齿的邮票。但从资料中见有在,—行的齿孔中,大孔小孔相间排列,形式奇特,—个大孔一个小孔顺序换个相依,在墨西哥邮票上见之。另有一种是在单枚横行上,中间的齿孔大,两头的齿孔小,在澳大利亚邮票上有这个品种。我们把这两种大小孔并存的也叫“异径齿”,欣赏之,蛮令人人胜。
        孔径大小,一般多随齿度的变化存在,但大部分所言的“粗齿”“细齿”,孔径并无变化,如凿针排列疏的,撕开后齿显得粗;排列密的,撕开后显得细,故鲜少测量孔径。如同一套或同一面值的票,分别有大孔小孑L者,最好收集方连。大孔小孔,主要指圆孔齿,但缝纫机凿的针眼,也有大有小,亦宜区别。如在一行齿孔中大小孔相问,一看就能辨别出来,亦需收集方连或双连,才易显现。
        邮票上“孔径”的大小,集邮者一般多不注意,如果说齿度的变化可以帮助鉴别邮票的真伪,那么“孔径”的差异,想来对观察邮票的真假时加以对比,也会有助益的。这因为一切仿造的齿孔针与真正的齿孔针,直径(孔径)和间隔(卤度)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三十八、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

        我上次介绍“异型齿、异式齿、异度齿、异径齿”时,虽对不同的“异”做了较为明确的交待,但在行文之时,回避了“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三个术语在应用上的关系,感到对问题的阐述还不完善。除了“异式齿”“异径齿”用词单一外,其中“异型齿”“异度齿”的旧日用语,互为交叉,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较大的矛盾,这是邮学名词不统一的后遗症。
        矛盾的焦点有二:
        1、中文的混合齿、复合齿既可指“异型齿”,也可指“异度齿”;“鸳鸯齿”则为“异型齿”和“异度齿”的俗称。如此看来,三个术语都出现跨用现象。这是中文用语不统一的问题。
        2、英文的几种用语在我国翻译时也很歧异,如Com· poundperforation被译成“混合齿”“复合齿”“异度齿”“鸳鸯齿”;MexeelPerforation译成“混合齿”;Compoundo{perfora— tionanaRoulette被译成“复合式的齿孔与线齿”“圆孔齿与点线齿相结合”,“圆孔点线复合齿”“MandarinDuckPerfora— tion即“鸳鸯齿”。以上是从四本中英文对照的集邮词书中胪列的。从英译中看第一个词几乎包揽了中文的各种用词,第二个词表示异度齿外,在释义上还另有所指,即齿孔打得有缺陷,发现后又重行补打者。“鸳鸯齿”这个俗称,可能是根据中文翻成英文的。
        在读者对中、英文的这几种名词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将手中备有的七种辞书,来做一次“文抄公”,分“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摘抄之,以供细细对照。
        这七本书是:
        (1)《邮学词典》孙君毅(1946年)
        (2)《图解邮票辞典》晏星(1981年)
        (3)《集邮图鉴》李雄、赵文义(1981年)
        (4)《实用集邮辞典》吴风岗(1986年)
        (5)《简明集邮词典》陈焕彪、翟宽(1987年)
        (6)《集邮词典》流广实、邵林(1988年)
        (7)《新编集邮辞典》翟宽(1991年)
        一、混合齿
        (1)混合齿Compound Perforalion
        齿度不同票,如一边为11度,另一边则为12度半。 (指的是“异度齿”)
        (2)混合齿孔(Mixed perforation)
        邮票因打孑L操作错误,以致误打在背面,经发现后再予翻正重打者,其结果往往造成复齿,称为混合齿。(类似习称的“复齿”)
        (3)混合齿孔(Mixedperforation)
    齿打得有缺陷,需从背面补救和重打,结果常常形成复合齿孔。(解释与{2)同,但从背而补打)
    (4)混合齿孔
        在第一次凿孔时因有缺陷,又进行第二次打孔。结果孑L径和齿孑L度数有差异,这种现象称混合齿孔。(解释与 (2)(3)相同,但未指明补打是从正面还是背而。并指出孔径、齿度也有不同,可能补打时不是同一的凿孔机。)
        (5)混合齿孔
        即“复式齿孔。邮票的横边(即上、下边)与直边(即左、右边)齿孔的度数不同,或四边齿孔的度数各不相同。亦称“复合齿孔”。指的是“异度齿”)
        (6)1、混合齿(Mixedperforation,CompoundPerforation)见“异度齿”。
        2、异度齿(CompoundPerforation)
        习称“混合齿”。指各边齿度不同的邮票。.多为横、直齿度不同。(直接用“异度齿”)
        (7)混合齿
        在一枚邮票上点线齿与圆孔齿同时出现,即通称的“圆孔点线复合齿。”(指“异型齿”)
        原文之后是我添加的,综合七书八种说法,指“异度齿”为4、“复齿”为3、“异型齿”为1。
        二、复合齿
        (2)1、复合齿孔(CompoundPerforatjun)
        在同一邮票上采用两种以上不同之齿度打孔者,称为复合齿孔。许多邮票之齿孔往往横直疏密不同,例如齿度为12 1/2x14者,通常前者指横齿孔,后者纵齿孔。(指“异度齿”)
        2、复合式的齿孔与线齿(Compoundofperforationand Roulette)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非联邦鉴于纸张缺乏,为求经济实用,将邮票票幅尽量缩小,同时调整其打孔机上的齿针排列,使每两枚或三枚邮票中间少打一行或二行齿孔,而中间之分界改用线齿。如此,邮票如沿齿孔而撕开时,可得双连或三连之一组;如须撕成单枚时,则可沿线齿撕开。此种复合式的齿孔与线齿,于1912午在印度邮票亦有之。早在1899年,澳洲昆士兰有一种邮票,曾发现既有线齿又打孔齿之情形,此系特殊事例。(指“异型齿”,一般多为横、直不同型)。
        (3)1、复合齿孔(Compundperforation)
        指在一枚邮票上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齿孔度数。许多这种邮票横齿是一个度数,竖齿又是一种度数。(指“异度齿”)
        2、圆孔齿与点线齿相结合(Compound ofPerforation& Roulette)
        解释同(2)2.(从略)
        (4)1、复式齿度
        邮票上下两边同左右两边的齿孔度数不同,或邮票四边齿孔度数都不同,称复式齿度。(指“异度齿”)
        2、圆孔点线复合齿
        指在一枚邮票上,同时出现图形齿孔和点线齿孑L。我国称“鸳鸯齿”。(指“异型齿”)
        (5)复式齿孔
        又称“复合齿孔”,解释同(4)
        (6)异型齿(Compound Roulette)
        指各边齿孔形状不同的邮票,多为横、直异型。例如百城凹版5元,横行为圆孔齿、直行为虚线齿,可描述为
       “圆孔齿12 1/2度x虚线齿”。(英文只用虚线齿,故亦可
      指横直采用不同形状的虚线齿)。
        (7)异型齿
        即通称的混合齿孔
        原文之后括弧内的说明是我加的,综合六书九种解释,指“异度齿”者为4,指“异型齿”者为5。
        三、鸳鸯齿
        (2)鸳鸯齿(Compouncl perforation)
        鸳鸯齿(亦称复合齿),乃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齿度的打齿者。(指“异度齿”)
        (4)鸳鸯齿
    即“圆孔点线复合齿”。指(异型齿”)
    (5)鸳鸯齿孔
        邮票的横边与直边齿孔度数不同的。(指“异度齿”)
        1、横直“异型齿”的俗称。
        2、横直“异度齿”的俗称。
        (7)鸳鸯齿孔
        原词目为“圆孔点线复合齿”,俗称鸳鸯齿,又称混合齿。在一枚邮票上同时出现圆形孔齿和点线齿。(指“异型齿”)。
        文末括弧内的说明是我补充的。综合五书六说,则“异度齿”与“异型齿”各占其三。
        上面根据各书词目及释义分为混合齿、复合齿、鸳鸯齿三个栏目介绍,再根据其释义,分为异度齿、异型齿、重打齿三类,综合列下:
        从上表的统计显示,各家所言行同、朽异,不仅初学者阅后莫衷——是,引起疑窦,即使所谓名集邮者读后也会堕入五里云中。这就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问题,特别是复杂的问题,只参考…本书是不足的,必须多找资料,对比各种说法,习·能引证后进行综合分析,在了解全貌后做出判断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统一的问题。
        从以上的资料中,各家的论说与释义不尽相同,但可以找出两个基本词语,即英文的“Compund Perforation”“Mixed Perforation”;中文的“复合齿”“混合齿”。如何来统一才比较好,这里提出两个方案:
        l、第一方案
        “复合齿”与英文CompundPerforation对应,定为“异型齿”。
        “混合齿”与英文Mixedperforation相对应,定为“异度齿”。
        “鸳鸯齿”与英文CompoundofperforationandRnulette相对应,作为“异型齿”的俗称。
        原混合齿解释为“重打齿”可否并入“复齿”(Doutl Perfo-ration)类中,因为这类现象多出现在早期采用单浅式凿孔机,其结构比较原始,容易在操作中出现缺陷,故而重行补  打。也有是在打孔时,向前推进失灵,只稍有移动,而凿针下落,也会在同一齿槽上打成双排齿孔。
        第一方案的分类,很符合中国邮人的习惯,但与国际不同步,不接轨。
        2、第二:方案
        这个方案我以《集邮图鉴》为依据,因它是直接译自英国斯坦利·吉朋斯出版的《集邮名词图解》—书。
        Compoundperforation译为“复合齿孔”,指邮票横、直齿度不同,即“异度齿”,亦可意泽成“异度卤孔”。
        Mixed perforation译为“混合齿孔”,指齿孔打得有缺陷(如上移下移),需再补救和重打者,或意泽为“重打齿孔”
      如果把圆孔齿代表雌性,虚线齿代表雄性,而齿度不同都属雌性,故将鸳鸯齿定为“异型齿”的俗称较为贴切。
        现将两个方案比较如下表:
        第一方案中异型齿重复,且不与国际接轨;第二方案不重复,并可与国际用法接轨,故采用第二方案来统—为佳。
        第二方案中的重打齿与我们习指的“复齿”(DoullePer- foration)形式相似,但产生原因有别,重打齿是打齿有缺陷后再从背面补打纠正,是两道工序;“复齿”是在同一打孔上因故障产生的现象。
    (全文完)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16-3-2 08:12
  • 签到天数: 48 天

    [LV.5]普通普邮迷

    发表于 2011-11-1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知识点,学习了,谢谢了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2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