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2306|回复: 1

[95式邮戳] 【转贴】什么是子母戳,应该如何辨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发表于 2008-6-2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http://zouyuan75.blog.163.com/blog/static/34511762008027115831270/

    什么是子母戳,应该如何辨别?
                                           ———  献给爱戳的朋友,感恩2007年给我帮助的师友!

    一、前言
    但凡喜欢上一种邮品,总有说不清楚的机缘,记得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花很少的钱我买到了一封销“嵌人名戳”的实寄封(见图1),如果不是邮戳的特殊,此封真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爱好集邮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此类戳,我并不清楚此戳的意义和价值,因认识的真正集邮的爱好者少,也无从了解它的使用情况和存量。当年我刚从收集信销票和订年册开始转向关注实寄邮品,对邮戳基本上是没有概念,好在收集信销票的过程让我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
    工作的便利让我有机会经常逛旧书市场,我单位旁边刚好有一个,此后,每逢休息日和下班总会一有空就去转转,但始终没有收获,市场上的人只知道我喜欢玩年历卡、喜欢文革期间的证件、书签等等,邮品基本上是不主动介绍给我的,据说都是留给一个大买家(谈柏辉兄),我想正是因为此封的普通,它被混杂在一堆普通贺年卡、票据中,终有一天等来了我这位有缘人,也开启了我一个收藏主题的时刻。所以,只要时间允许,逛市场我总会去那些不显眼的杂物中寻找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这也让我时不时的有所收获。
    在收获此封的近一年时间,人名戳基本上没有发展,在南昌这个小城市,仅有的几个市场被不同的大买家掌握着货源,我只能在地摊上、在被大家淘剩的东西里筛选着自己的快乐,积累自己的见识,结交更多的朋友。不久,我又收集到一枚单据(见图2),有了此单,我可以判断南昌至少有两个邮局在使用此类嵌名戳,随着朋友的增多,我接触一手邮品的机会逐渐增多,随后,又陆续发现了人名子母戳的使用,通过朋友的介绍和交换,我收集的品种逐渐多起来,对戳品的认识也在增加。我想很多人都有我这样的经历,这也是我写此文的动力所在,希望对更多的朋友有帮助。
            
    二、什么是子母戳
    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它应该由母戳和子戳两部分组成。我们先大致了解下邮戳的定义和分类:邮戳,是邮政部门经办邮政业务使用的各种邮政戳记的统称。从功能上有销票与非销票之分,从业务范围和使用流程因历史时期不同分类也不同,总得可分成邮政业务功能性戳记或业务戳记,如海运、火车、汽车、流动、临时邮局等戳,表现在邮政营运不同环节的又有取筒、营业、平信、信函、速递、平刷、质检、机要、投递等戳。这些邮戳在实寄封和业务单据上都能发现,即指邮政日戳。 非销票戳,具有业务指示性,如航空、挂号、回执、印刷品、投递员工号或姓名、分拣、业务宣传等戳,即指邮政业务副戳。
    同时,邮戳还具有纪念和宣传作用,依靠主题内容可以分成纪念邮戳和风景邮戳。纪念邮戳通常为新邮发行、重大节日和活动启用;风景邮戳是风景名胜所在地的邮局使用、刻有当地景观图案的邮政日戳,它既有普通日戳盖销邮票的功能,又有宣传作用。还有一类宣传戳,即邮政业务宣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传统邮政业务的广告宣传,比如邮编宣传、报刊订送、包裹收寄和邮政订送火车票、牛奶、月饼等。(见图3-图5)
          
    关于日戳,从诞生之日到今天,在外观上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变化,今天我们看到的已经固定为圆型和方形或圆型、方型带水波纹,邮资机戳是日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现在已自成体系,成为邮戳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但我认为,它依旧是日戳的范畴(在此不展开分析)。日戳代表邮政企业对外统一使用的标记,具有法律效用,用于明确邮政业务的办理时间和资费的收纳化销、投递、退转等。如果大家认同这是日戳的构造,那在下文中我将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也是对一类戳的定性,如果不成熟,还可以再讨论。
    那么什么是子母戳呢?显然,母戳应该就是邮政日戳,子戳即各类副戳,但真正组合成子母式大量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到今日已经是五花八门。广义的子母戳,可以定义为邮政日戳和副戳组合成一体,达到一次性完成销戳过程的戳记(见图6-图7)。狭义的子母戳,也是今天要重点介绍的戳记,(注:下文中的子母戳只涉及狭义子母戳范围。)这也是邮友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称谓,但是否能得到集邮联的认可,甚至在正式邮展邮集中这样叫,我就不得而知,还请有关师友指教。
            
    子母戳,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人名子母戳和数字子母戳两类,同样,母戳和子戳必须是组合成一个整体,一次性完成销戳过程。
    关于子母戳的使用情况,在《新中国独特姓名戳使用情况初探》中已经大致介绍了一下。2007年我认为是自己踏入人名戳收集研究收获颇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仅藏品大增,更主要的是认识了一大批集邮同好,此间我要感谢《中国邮史》协会、感谢麦会长、感谢快乐集邮网、感谢孟版,感谢有这么好的一个协会和网络平台。2007年是快乐的一年!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十周年集邮展在深圳举行,期间《中国邮史》协会在深圳举行了一次邮友联谊会,因工作原因我是最后一名达到会场的,很多邮友已经散去,但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麦会,会后唐山会友邀请招待了麦会一行和剩下的几名会友,宴席上麦会一如既往的和我们交流着集邮心得,其中一个主要的话题就是自动化集邮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邮戳的使用情况,其中一个戳类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最后麦会也将介绍手稿送给了我。深圳之行后,如果大家还记得快乐集邮网上的一个变化,在拍卖栏目正是麦会逐步掀起了一股机戳竟拍热潮,期间不少特色机戳拍出了高价,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我也在这股热潮中收获了子母戳的一类新品——收包式子母机戳。
    在《初探》中,我认为广州50年代使用的波浪式落地机戳是新中国子母戳的鼻祖(见图8-图12),但今天看来这种看法应该改变,如果我前面对日戳构造的看法成立,那么广州的这类波浪式嵌数字和人名的戳应该不是子母戳,而是嵌名戳的一种,因为起初认为的子戳(数字和人名)本身是嵌在日戳实体上的,而不是捆绑在日戳之外,由此,同样可以推翻90年代江苏无锡使用的嵌数字波浪戳为子母戳的叫法(见图13),那么真正的子母戳有哪些种类呢?
                   
    从我掌握的资料看,主要分为机戳和手盖戳两大类,据其性质可分为责任戳记、统计戳记和纳资戳记,其中98%为责任戳记范畴,后两种各占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子戳代表的是邮政经办人员的姓名,反映的是邮政人员的职责性质,清楚了这一点为子母戳的辨别可以打下一个基础。子母戳在传统的四大邮政业务上都有出现(信函收寄、邮政汇款、包裹收寄、报刊发行)(见图14-图20)。
                                 
    三、如何辨别
    子母戳的辨别除了靠经验积累外,还有几个方法供大家借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子母戳墨色、子母戳距离和角度、母戳和子戳的特征、使用时期、使用范围。
    1、子母戳墨色。前面已经说到,子母戳是一次性完成销戳过程的,按道理它们着墨也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从理论上分析,一个邮局存在不同色泽的油墨,子戳和母戳在捆绑前也有可能是使用不同色泽的油墨,此时它们还不是子母戳,一但它们组合成子母戳,捆绑在一起使用,那有可能在使用初期,应该是极短时间内存在色泽不一样的情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邮政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方式,他们会将刚组合的戳连续盖几次后再去着墨处理新的一笔业务,还是组合在一起后先着墨再处理业务。所以,如果你发现一件疑似子母戳的邮品,首先可以从墨色上判断,如果是同时销几个子母戳的就更有帮助。(见图21-图22)
                                      
    2、子母戳距离和角度。子母戳间的距离我没有仔细测量统计过,但是从理论上说,为便于盖戳、提高使用次数,子母戳捆绑应该是很紧密的,这样就限定了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会很大,从我所掌握的资料看,两戳之间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子戳面的高度两倍,近的时候两戳基本贴在一起,此种情况只出现在数字戳中,人名戳还没见到。(见示意图1)
             
    子母戳间的角度,在发现收包式子母机戳之前我一直认为子戳的边框和母戳的边缘是正切的,(见示意图2)现在看来是认识不完整的,除收包戳外,子母戳可以从是否正切来判断,收包戳的判断最后介绍。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子母戳捆绑在一起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同一把子母戳子戳的位置会围绕母戳圆点发生旋转,但角度不会改变,这点是判断的一个关键点(极少数情况因为子戳的损坏和捆绑方式的处理会有点角度变化,我收集的素材有限,这种情况是一定要根据几件邮品来判断的)。我们经常说判断一个戳是否是子母戳需要通过几件邮品来比对,如果不理解这个旋转的道理,即使是有几件邮品放在你眼前也不好判断。(见图23-图25)
                                          
    3、母戳和子戳的特征。母戳的特征,目前已经发现在新中国使用的各类圆形日戳中,除民国延用的腰框戳和新中国双弓戳没有发现人名子母戳外,其他种类的日戳上都出现了子母戳使用。而数字子母戳只见57式戳和95式戳上出现过,(见图26-图31)
                            
    子戳的特征按是否带边框,可分为带边框和不带边框,人名戳和数字戳上都有出现,其中人名戳分全封闭框和不带框两种,数字的分全封闭框、开口框和不带框三种。人名戳不带框的少见,数字戳带全封闭框的少见,仅见上海和南京使用,其次是开口框,大部分是不带框的。数字的又可分为固定式和拨轮式两种。在人名和数字子母戳的使用中,各有几种需要特别指出,因为这是地方所特有品种,人名戳见到徐州的弧型戳和河南安阳90年代初使用的双子戳(独有),数字戳见到广州50年代末的无框双组数字和上海70年代的封闭框两格双组数字子戳(独有)(见图32-图40)
                                               
    4、使用时期。人名子母戳在将广州50年代的波浪戳列入嵌名戳范围后,那么存在子母的使用时间就要从理论上来分析啦,大家知道1958年出现在日戳时间栏嵌邮政人员姓名的戳,当年国家邮电部邮政总局就下文禁止使用,以“(58)业字第870号通知”发出“关于日戳内不得镶嵌工作人员名章的规定”。这个通知下发到各地邮政部门的时间可以作为人名子母戳出现的理论最早时间,按理在大跃进年代为提高办事效率,邮政人员使用子母戳应该会迅速扩展开来,应该会有很多实物佐证,但事实是58年59年却很少看见使用的例子,(见图41-图42,这是07年谈柏辉兄提供给我的一枚单据,据他说此件为子母戳,他手上有副品,如果能证实是子母戳,这将是江西在子母戳使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戳。)反而是嵌名戳并没有杜绝。直至60年代开始,各地人名戳的使用才逐渐多起来,使用高峰是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最晚为2000年广州暑前路邮局95式日戳使用,此后再没有发现人名戳在广州之外使用的报道。(见图43-图46)
                            
    数字子母戳,最早见于广州使用,可以说广州依旧是新中国子母戳的发祥地之一。从发现的实物看,只有上海60年代12区的投递戳为机盖,其他地方未见报道。我曾怀疑浙江70年代使用的也是机盖戳,至少使用了一段时间,但因为素材不够,尚不能确定。由此可知,如果是机盖的除上述介绍和收包戳外值得怀疑。目前发现使用的地方有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西安、大连、吉林、温州、宁波、马鞍山、广州、汕头、新疆等地,因为数字子母戳不是我的主要收集对象,除个别戳外较少关注,其中广州是50、60年代使用的代表城市,70、80年代上海又成了代表城市。(见图47-图51)
                                              
    5、使用范围。人名子母戳的使用肯定是为了体现责任性质,数字子母戳分责任性质、统计性质和纳资几类。根据业务性质大家在判断人名子母戳时就很好理解了,凡是给据业务都有使用人名戳的机会,在四大传统业务当中,80年代前主要见于报刊发行业务,80年代中后期主要见于邮政汇款业务,而信函收寄过程主要用于挂号等给据业务销票和单据处理上,60-90年代都有使用,在平信上较少出现(上海的落地戳除外),目前除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辽宁(有数字子母戳)我未收集到使用例子外,其他省份都有记录,当然不是收全每个省份的各个地、市、县、乡、村,我想能收全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时间过去的太久,太多的邮政史料已经烟消云散,永远也找不回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尽量收集今天的邮政素材,它们就是明天的邮政史素材。
    数字子母戳因使用情况复杂,而且由于时间久远,有些使用性质只能采用推测的方法来判断,从我所掌握的素材看,除信函收寄业务外,其他三大业务中较少使用,信函业务也是大量用在平信销票上,挂号等给据邮件反而不多见,落地戳中也没有见到过,不知是什么原因。数字戳大家讨论的多的是认为使用在开筒过程中,一是统计每个邮筒的邮件收寄量,一个是明确取自哪个邮筒,所以,可以分析拨轮式数字戳是用于统计,固定式是用于确定邮筒、据此也可以确定开通人员处理业务的职责,真要追究起来从数字上也可以查到是谁处理的业务。江苏无锡的筒取数字子母戳是个典型的代表。(见图13、图53)
         
    6、收包机戳。这是我近三个月才接触到的一个新品种,对它的使用情况还掌握不够,欢迎大家不断补充。收包戳是我国邮政自动化发展历程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真正体现了科技服务以民的意义。包裹业务在计划经济时代和人民大众息息相关,也是邮政业务量非常大的一项业务,使用自动化设备具有现实意义,在提高办事效率的过程中,邮政职责也同时放在了显著位置。所见日戳部分都为57式的五格戳,子戳包括人名和数字两种,同样出现了带封闭式框和无框使用情况,子戳位置固定不可旋转,按机型分植日戳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两类,子戳边框与日戳中间方框成水平对称,子戳框中人名和数字可以根据当班人员情况随时更换,但后期使用过程中邮政人员可能嫌麻烦,不愿每班更换人名或数字,因此后期见到的是带空框的机戳,邮政人员会在框中手写或盖上私章,这就是收包戳的特色,应该是最好辨认的一种子母戳啦。(见图54-图57)
                      
    四、结尾
    综上所述,大家结合子母戳墨色、子母戳距离和角度、母戳和子戳的特征、使用时期、使用范围这几点的分析,加上平时对素材的了解和掌握,当再次有一件子母戳品在你眼前出现时你应该可以基本判断出来。取一些非子母的例子(见图58-图64),由于时间仓促,以上介绍和观点难免存在疏漏,研究无止境,相信还会有不少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和发掘,还请大家多多补充和斧正。文中一些图片取自论坛中邮友介绍和交流的图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2008年快乐集邮,集邮快乐!
  • TA的每日心情
    "快乐集邮!"
    2024-4-3 23:36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白金普邮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看原链接,图片可以完整显示。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5-29 0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