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1900|回复: 1

转贴:王顺兴信局的百年苦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29 09:42
  • 签到天数: 1509 天

    [LV.Master]钻石普邮迷

    发表于 2008-1-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http://news.QQ.com  2007年12月29日02:12   海峡都市报  陈冷冷 
      N本报记者 陈冷冷
      吴月芳 田米 文/图
      本报讯 “到王宫,没有听到王为针敲银的声音,肯定会走霉运!”数十年前,泉州浮桥一带老百姓流传的这句话,说的正是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银信局)———王顺兴信局的盛况。
      拥有奇园和船楼两大建筑群的王顺兴信局遗址,现在却没有得到任何的保护,还时常遭偷窃。看着奇园和船楼的遗址一点一点被破坏,里面的文物一点点流失,邮政界的老专家们心里是说不出的心痛和着急。
      日前,这几位老人四处奔波呼吁,并找到本报,希望通过本报向人大建议,为王顺兴信局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让这处遗址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
      
      

      敲银台
      

      奇楼主建筑
      

      ▲精美的物件
      

      ▲王世碑遗像
      

      ▲当年的办公大厅
      百年信局·现状
      盛极一时,今被废弃遭窃
      王顺兴信局遗址,位于鲤城区浮桥街道王宫社区王宫街39号,被大庭院及几幢护厝包围着。信局,主要包括奇园和船楼两片建筑,地面面积估计有两三千平方米。
      在奇园的大楼里,可以看到12根通顶大圆柱,从一楼穿过二楼直至三楼地板。这么壮观的大楼,如今闲置着。楼里有张低矮的木头方凳,上面嵌着大理石,这凳子,正是清末经营华侨银信的王顺兴信局的敲银台。
      “到王宫没有听到王为针(王世碑的儿子)敲银的声音会走霉运!”数十年前,王宫老的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足见王顺兴信局生意的红火。
      当年,因为信局经常要没日没夜把华侨托运回乡但在路上颠簸变形的银条敲平整,王宫人听敲银声成了习惯。大家一听到敲银声,就知道又有华侨给老家送银信的喜事了。
      住在大楼护厝的60岁老人王则芳(王世碑的曾孙)告诉记者,大楼前一阵子刚失窃,原来大楼会客厅的八张古椅被偷了两张。
      而船楼的主人丁丽敏(王世碑的曾孙媳)说,先辈把这几幢房子排列成船的形状,是信局靠船、只为华侨运送银信的标志。不过,船楼的船头部分建筑已经翻新,而船舱部分还是旧模样,一长排的房间群据说是给信局员工处理银信和住宿用的,如今,这些房间被零散地出租。
      一片凌乱的船舱,让人依稀看到旧日的繁荣。在酷似船舱的大院子里,不时可以找到雕花精致的旧水缸、石碑,而沉默的它们,似乎藏着一个个迷人的故事。
      百年信局·发现
      1909年戳记,牵出最早信局
      据《泉州市邮电志》载:“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泉州王世碑在新门外王宫村家中开设王顺兴信局。”
      王顺兴信局戳记的发现,更证明了王顺兴信局作为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银信局存在的事实。福建省邮展委委员、泉州市集邮协会理事苏建初,专门收集闽南早期邮政史的实寄封。2005年底,苏老通过古董市场,找到一批五封通过王顺兴信局运递的实寄封,其中有两个盖有1909年的王顺兴信局戳记。
      福建省集邮协会理事吴宝国分析说,苏建初发现的这批实寄封等实物,证实了王顺兴信局在邮政史上的地位,它是泉州目前已知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因为实寄封戳记中有“在泉办理邮政分局并收闽信”字样,不但证实王顺兴信局早已正式向大清邮政官局“挂号”申办了营业执照,而且成为厦门邮政总局在泉州的一个“分局”(当时,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城市,设有邮政总局,而泉州没有),它不但可以经办海外银信,还可以兼办国内邮政业务。
      据史料记载,王顺兴信局“业务日益发展,盈利日丰”,虽然王顺兴信局接连于1923年、1927年和1930年3次在海内外遭受当地警匪的敲诈、抢劫,损失巨大,但一直坚持到1935年才倒闭。
      百年信局·始创
      从船工到老板
      两儿子接掌事业
      侨批业是经营、传递华人移民信款的行业,闽南语和潮汕语都把“信”读为“批”,因而称作侨批业。它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福建和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侨批业与华人移民息息相关,基于对故乡的认同,对家族的责任与忠诚,华工在东南亚日夜劳作、克勤克俭、努力积攒金钱寄回家,随着侨汇增多、带钱的次数增多,有些人就专为人们带款回家,他们顺便也做些生意,把中国的货物运往南洋销售,或者把南洋的土产运回国内销售,这就是最初的“水客”,有时也称为南洋客。
      王顺兴信局创始人王世碑,原来为泉州市新门外浮桥王宫村人,家无田地,生活贫困以理发为主,19岁时(1851年,清咸丰元年)到厦门谋发展,在一条往返厦门、小吕宋(菲律宾)的大帆船上当船工。
      帆船载货也载人,王世碑获得往来侨客好感。王宫村一带侨居小吕宋的人不少,因为当时没有侨批局,华侨寄信寄款回家,一般是通过返乡的“水客”捎带。王世碑因与来往移民熟悉,常代移民传递书信,信用好,华侨信任,求者甚众,他干脆辞去船工充任水客,后来因业务扩大,便开办了“王顺兴信局”。
      据了解,王世碑有五子,后来两个继承了他的邮政事业。其中,王为奇于1928年春天兴建了奇园,其主楼便是兴盛一时的王顺兴信局;而王老的另一个儿子王为针,则于1929年兴建了船楼建筑群,两人分别负责海内和海外的邮政业务。
      
    http://news.qq.com/a/20071229/000260.htm
  • TA的每日心情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2..."
    2014-4-4 00:35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普邮网新星

    发表于 2008-1-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站提示】未登录状态不显示发帖(回帖者)签名,未设置签名的朋友请设置签名替换默认广告!【点这里设置签名

    普邮网 https://www.pu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6-16 1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