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网站会员 登录
普邮网 返回首页

fangyi的个人空间 https://www.puu.cn/?5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郭润康

已有 366 次阅读2009-2-19 18:44 |

郭润康
郭润康是江苏丹阳市人,生于1917年3月24日。父亲是一家缎布店的学徒,母亲
是乡下农妇。他早年上过私塾,1931年在蚌埠五洲药房当学徒和店员。为逃避战乱
,1941年辗转至贵阳。

  他靠微薄的工资收入,一方面养家糊口,培育4个子女,一方面坚持集邮69载。
他说:“我一生以工资收入为生,集邮所费都是平时节衣俭食”,“奉行‘布衣暖
,菜根香,不沾烟酒,不事赌博’的生活准则”,“无论是太平岁月,抑或烽火连
天、政治运动,都没有停止集邮”。

  对于集邮,郭润康有自己的见解。他在《集邮八乐》一文中,把集邮活动总结
为8个字:收集、整理、欣赏、研究。他说“我集邮不求全、不求珍,不求变异,收
到什么集什么,以欣赏为主。”郭老所选择的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即“搜集——研
究——写作”之路,“学习——继承——创新”之路,“集邮——宣传——育人”
之路。他不但加入了新光、甲戌等邮学会,并创建了金竹邮学会、贵阳南明集邮组
、贵阳集邮研究会、贵阳市职工集邮协会、贵阳老年邮友联谊会。他博览群书,并
订阅多种报刊。在他的写字间的4个立式大书柜里,就陈放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集邮
图书、工具书、参考书1200余册。他还有30余个类别的专题剪报集。郭润康把自己
的经验归纳为:“集邮在于勤,勤而在于恒,恒而在于学,学而在于深,深而在于
研,研而出学问。”其核心是一个“勤”字。他善于接触新事物、吸引新知识,所
以对现代许多新的集邮理念都能了如指掌。

  郭润康认为“集邮应以普及为主”,主张“集邮大众化”、“集邮脱离不了邮
会与邮刊”。他说:“集邮者要把提高邮识放在首位。”提倡“惠我以邮票,不如
惠我以邮识。”他积极倡导讲邮格、重邮德、正邮风,指出“邮票有储蓄之实,但
吾人收集应抱定为人生而集邮,非为储蓄而集邮”。他认为“集邮是正当娱乐,是
狭义的认识;从广义说,集邮是一种教育”。并指出“集邮必须互助”,认为“互
助为任何事业进步之阶梯,而邮人运用尤多。假如能作有规模有范围之运用,则对
于集邮之增补,必收事半功倍之效”。他还说:“邮票升值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炒
出来的。”对于新邮发行,郭润康认为:“应以通信实用作为邮票面值定位的标准
,JT票发行尤应注意与邮政业务接轨,不应脱离邮政。”

  郭润康著述甚丰。他曾先后创办《金竹》、《黎明》、《万寿》、《南明》、
《贵阳》等邮刊,并为海峡两岸数十家集邮报刊大量撰搞。据统计,自1942年开始
在报刊上发表邮文,至1999年底,郭润康共撰写邮文3415篇,约365万字。仅以古稀
之年以来的13年计,即撰文2453篇,约245万字。难怪台湾集邮家公孙柳称赞他“著
作如林,文思泽溢,下笔千言,瞬息立就”。郭润康的文章大都短小精悍,一文一
议,通俗易懂,富有创见;并且联系实际,文风纯朴。他的系列邮文是一大特色,
每个系列少则十几篇,多则百余篇,为广大邮人所喜闻乐见。

  郭润康治学严谨,重于探研,言必有据。他认为集邮是一门科学,对于各类邮
学名词应有明确的界定。为此,他亲自阐释了许多集邮名词,如在《近代邮刊》上
连载的“集邮词林”即有614条,又为《集邮词典》撰目400余条。近年还为《贵州
集邮》写了大量“集邮名词新选”。他流畅的文笔、渊博的邮识,从已经出版的《
集邮传真》、《郭润康集邮文选》中即可略见一斑。1983年,他与贵州电视台合作
,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雁翎之花》。1992年他又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的“集邮讲座
”撰搞18篇,系统宣传集邮知识。

  郭润康称自己“从不以邮谋私、谋利,也不以邮骗人、坑人”。他说:“人生
如过客,富贵如浮云,不向社会索取,但求为社会贡献,这是我为人之本。”关于
“给邮集找归宿,一是生前安排,二是死后处理。前者主动,可以随心;后者被动
,瞑目无知。”郭润康的4个子女都不集邮,他的邮集该如何处理呢?他说:“捐献
国家,没有珍品,拿不出手。”实际上早在“文革”时期,他怕邮品被抄被毁,曾
主动与贵州省博物馆联系,希望捐献邮品。可惜当时因邮集被视为“四旧”和“封
资修”之物,对方未敢受理。至1975年冬,“文革”风暴基本过去,但为了后继有
人,避免多年积存的邮品和集邮资料散失,郭润康毅然决然地将自己收藏的除孙中
山邮集以外的全部邮品(含3部邮集),连同大批集邮书刊,无偿地送给了一位没有
任何亲缘关系的朋友,仅仅因为后者是一位讲邮德、重邮识、肯钻研、乐奉献的知
交,可以继承他的集邮事业和邮学研究;他又将一部孙中山邮集(两册),赠给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多年收集的剪报资料,送给贵阳的卫先生;他还把多年
珍藏的首航封,全部赠送给安徽阜阳的一位朋友。其他如把与“帆船”有关的邮品
赠送给贵阳19中的一位同学,把与“手”有关的邮品送给某地一位邮友等一类零星
馈赠,更是屡见不鲜。

  郭润康是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全国邮联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
邮展评审员、贵州省邮协副会长、贵阳老年邮友联谊会会长,还是九三学社中医支
社顾问,社会活动甚多。他不但每年都要参加全国、贵州省、贵阳市的重要邮事活
动,而且还要抽出时间参加一些工厂、学校等基层邮协的活动;此外,还得走南闯
北,应邀参加数十座大中小城市的集邮讲座等活动。他的足迹,北至牡丹江,南至
三亚,西至兰州,东至福州,有时一乘火车就是两三天时间。这对一位80高龄的老
人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郭润康一向热心传播邮识。他平易近人,邮友每有所求,必鼎力相助,因而来
信如云。如1998年,他即收信5032件,发信4548件,平均每日处理13件。来信中有
许多是提出疑问要求解答的、请求鉴定邮品的、索取集邮资料的,请求代购邮品加
盖邮戳的……郭润康都是尽其所能,一一作复。为了应付这许多函件,他慷慨地付
出了许多时间和金钱,如每年都得订购五六十份邮票并零散地购入大批平信用票以
及大量信封信纸。这在精力上和经济上都是不小的负担,但他从无怨言,泰然处之


  由于郭润康邮识渊博、邮德高尚,所以深受各地邮人的尊敬和爱戴。据不完全
统计,各地有数十家邮刊聘请他为顾问,有147家邮刊请他题写刊名;而请他题字、
签名、寄封者更是不计其数,向他赠送诗词、对联、书法、绘画者亦为数不少。19
99年给他寄送贺年卡者达700余人。郭润康确是一位影响深远、桃李满天下的邮坛宿
将和功臣!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工夫茶道 2009-2-19 19:42
郭老的集邮观:"收集、整理、欣赏、研究"。说得好!我想任何收藏都应该这样。
回复 南极熊 2009-2-19 20:35
“从不以邮谋私、谋利,也不以邮骗人、坑人”。郭老是我的老乡,多向他学习。
回复 李大进 2009-2-20 23:49
郭老是我学习的楷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6-2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