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网站会员 登录
普邮网 返回首页

重庆左群的个人空间 https://www.puu.cn/?29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浅谈邮票发行量与邮市的关系

已有 905 次阅读2009-3-21 17:41

浅谈邮票发行量与邮市的关系

摘 要: 邮票的发行量历来是广大集邮爱好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邮政主管部门对邮市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邮票的发行量小于集邮者对邮票的需求量,就会造成邮票的供不应求,从而导致邮票市价上涨。如果邮票的发行量大于集邮者的需求量,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邮票市价下跌。所以,邮票的发行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邮票的市场价格。

关键词: 邮票发行量邮政主管部门集邮者市场价格

 

邮票自发行问世以来,因其艺术性、史料性、娱乐性等而产生的欣赏、研究、收藏和经济投资价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商品价值观念的提高,邮票这一特殊的商品,因其艺术感染力与经济价值和投资价值,而吸引更多的集邮爱好者和邮票投资者的青睐。

我国邮市自1997年狂潮之后,走入了长达十余年萎靡不振的低谷期。期间虽有小波动,也是死水微澜,搭上北京奥运会的顺风车稍有起色。然08年至今已发行的新邮纷纷落马打折,连量小品种的小版张也难逃打折厄运,于是人们又谈论起新邮的发行量问题。

邮票的发行量历来是广大集邮爱好者和邮票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邮政主管部门对邮市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邮票的发行量小于集邮者对邮票的需求量,就会造成邮票的供不应求,从而导致邮票市价上涨。如果邮票的发行量大于集邮者的需求量,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邮票市价下跌。所以,邮票的发行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邮票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也是衡量邮票发行量的标杆。邮票发行量对邮市的影响,犹如氢气球上的承载体,承载体越小、越轻,氢气球就升得越高;承载体越大、越重,氢气球就飞得越低。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所发行的邮票,无论从选题、设计和印刷都越来越严谨、细致、精良,尤其是邮票的纸质更加上乘。由于发行量过大过滥,存世量巨大,供应大于需求而升值无望。据统计从1992年至2006年十五年来所发行的388套编年号邮票,在市场上出现过打折的打折票就有338套之多,占十五年所发行邮票的87.11%。令人忧虑,有损国家邮政的声誉,也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现通过邮票发行量断年比较的增值比例,邮票套票高低面值发行量比较的增值比例,邮票套票与小全张、小型张发行量比较的增值比例,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来剖析邮票发行量与邮市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邮票的发行量与邮票的升值潜力相互的关系。

一、邮票发行量断年比较的增值比例

字头邮票从1949年10月8日发行纪1开始,至1967年3月10日止,18年间共发行199套。平均每年发行11.4套。
  截取1951年和1961年断年为例,1951年共发行纪、特邮票5套,全年发行量为815万套,平均每套发行量为163万。如今1951年纪、特邮票的市场参考价是面值的653倍。十年以后的1961年,全年发行纪、特邮票9套,全年总发行量为1715万套(几乎只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套邮票的发行量),平均每套邮票发行量191万。1961年纪、特邮票,目前邮市参考价是面值的719倍。

文字邮票从1967年4月20日发行文1开始,至1970年1月21日止,4年间共发行19套。平均每年发行4.75套。套票最高发行量为10000万套,最低发行量为290万套。。编号邮票从1970年8月1日发行编1开始,至1974年10月15日止,4年间共发行21套。平均每年发行5.25套。套票最高发行量为14000万套,最低发行量为125万套。如今文字邮票、编号邮票大全套的市场参考价是面值的几千倍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集邮受到限制,集邮爱好者很少。期间发行的纪、特、文、编号邮票,题材好、设计精美、发行量相对而言是非常大,但是其发行渠道是通过邮政通信窗口出售,经过通信使用消耗和自然损耗,能配齐全套的难度极大,具有很强的增值潜力,为集邮爱好者和邮票投资者的青睐。

J、T邮票的发行量是一张警示牌,也是邮票发行量的一道分水岭。J、T邮票从1974年1月1日发行J1开始,至1991年11月19日止,历时18年,共发行353套。平均每年发行19.6套。

J、T邮票发行之初,发行量虽然大,但套票的高低面值比例适中。某些套票虽低面值邮票枚数印量高达2000万枚,然高面值邮票枚数印量仅为100万枚,形成瓶颈。又经过通信使用消耗和自然损耗,能配成J、T邮票大全套(不含小型(全)张)的只有几十万套,配套难度比较大。以1981年和1991年为例,1981年当年全年J、T邮票的发行量为1.48亿套,平均每套邮票发行量为645万套,目前邮票市场参考价为邮票面值的31倍。然而到了1991年,邮票发行量达到5.99亿套,平均每套邮票发行量为2852万套,经过19年的市场经济检验,至今在邮市仍然失去增值的潜能。它给我们一个警示:市场经济是铁面无私的,邮票的发行量必须进行科学的论断。若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将事与愿违,有损国家邮政的声誉,有损国家方寸名片的形象。

从1992年至今,我国对纪、特邮票实行按年编号。几乎也是从1992年开始,国家邮政局将其发行的邮票分为通信邮票(即普通邮票)和集邮邮票(即纪、特邮票)两个概念。通信邮票经过邮政通信窗口用于通信使用,纪、特邮票通过集邮柜台面向集邮爱好者和邮票投资者,逐渐淡出通信领域,其邮资凭证的使用价值已特殊化。1992年,邮票虽然只发行了20套,可全年发行量却猛增到11.54亿套,平均每套发行量是1991年的2倍。一时间,编年邮票在邮市泛滥成灾!新邮面市就打折。如今,1992年的年票邮市参考价仍是邮票面值的8.5折。

二、邮票套票高低面值发行量比较的增值比例

志号

邮票名称

套(枚)

面值(元)

邮票发行量(万枚)

高低面值比例

市场参考价(元)

纪94

梅 兰 芳

8

1.52

150800

1:5.33

5800

特44

   

18

3.07

100835

1:8.35

3500

文4

万寿无疆

5

1.42

290850

1:3.42

1350

编4-11

巴黎公社

4

0.44

196.51514

1:7.70

1650

J58

科 学 家

4

0.84

1001000

1:10

135

T54

   

4

0.94

1001500

1:15

140

93-5

   

2

1.80

565615009

1:2.65

1.3

93-8

民主人士

4

2.00

530112766

1:2.41

1.6

    上述纪、特、文、编号、J、T、编年号邮票套票,从套票高低面值发行量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比例最大的为1:15,虽然低面值发行量高达1500万枚,然而高面值发行量仅有100万枚,配全高低面值的套票只有100万套,供应小于需求,所以增值;比例最低的为1:2.41,高面值发行量为12766万枚,低面值发行量为5301万枚,配全高低面值的套票也有5000多万,供应大于需求,所以贬值。

三、邮票套票与小全张、小型张发行量比较的增值比例

志号

邮票名称

小型(全)张

面值(元)

邮票套票与小型(全)张发行量(万枚)

发行量

比例

市场参考价

(元)

纪86

26届世乒赛

2

150:3

50:1

5000

纪94

梅兰芳

3

150:2

75:1

41500

纪106

建国15周年

0.24

630:4

157.5:1

14200

特61

牡丹

2

100:4

25:1

11500

J25

科学大会

0.50

1500:10

150:1

1750

J45

建国30周年

1

1500:20

75:1

225

J162

孔子

3

2006:981

2.05:1

11

J176

西藏

2

1697:883

1.92:1

11

T31

公路拱桥

2

250:15

16.7:1

1460

T162

杜鹃花

5

1883:930

2.02:1

30

T164

避暑山庄

2

1744:1242

1.4:1

11

92-8

25届奥运会

5

2766:2088

1.32:1

4

94-17

三国演义

5

3563:3033

1.17:1

5

04-2

桃花坞

6

1150:1050

1.09:1

4

04-6

孔雀

6

980:930

1.05:1

4.5

小型(全)张是面向集邮者发行的,在邮政通信领域鲜见其踪影,其的特性是面值高、印量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新中国邮票,套票与小型(全)张的发行量比例最高是纪106建国15周年,其票张发行量比例是157.5:1,最低是T31公路拱桥,其票张发行量比例为16.7:1。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套票与小型(全)张的发行量比例却在接近,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八十年代初,小型(全)张的发行量比例尚能稳定在套票的数倍以上,然而现在套票与小型(全)张的比例量已经接近1:1,且发行量公告中已经把小型张包括在套票的概念之中了,《云岗石窟》邮票的套票量即为小型张的发行量。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已将小型(全)张视为套票的一员,其发行量等同于邮票的发行量。如此一来,小型(全)张已经走向没落。

邮票已有160多年的历史,邮票的第一属性是邮资凭证,随着历史的发展,纪特邮票和普通邮票的作用也不一样,现在用于邮资的纪特邮票很少,纪特邮票主要用于集邮和收藏,而普通邮票用于邮政通信,这是当前的事实。由于纪特邮票是记录国家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大事迹,具有特定的作用和意义;纪念的事件大小不同,政治意义和影响力不同,邮票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发行量又与邮票的作用有关,作用越大,影响力越深远,邮票的需求量就大。因此,他的发行量就要按需求定量,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的需要。

邮票是垄断生产行业,始终沿用计划经济的发行体制,这是历史原因而致。市场经济的规律是竞争的规律,市场经济的价值是需求的价值;有竞争就有规律,有需求才有价值。邮票也是如此,其竞争力越大,价值就越大,竞争力就激烈。从嫦娥和奥运邮票就可以看出,竞争力与需求量成正比,与发行量成也成正比,这就要求做好做大做强精品,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才能符合更广大集邮者的利益!

由于邮票的特殊属性,又不能再生产,不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在网络通讯极其发达的年代,这就决定着人们可买可不买,假如就为了增长知识而买不值。因此,买邮票的有两种可能,一是收藏,变相储蓄;二是纯集邮,用于研究;后者不受发行量的影响,前者,对发行量要求较高。现在,人们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力要求特别高,希望投资少见效快的商品,有股票、彩票、期货和房地产等;这就说明邮票不是投资市场的唯一选择,邮票的发行量要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发行量大了,供大于求,市场饱和,其价格就会下跌。所以,发行量对于市场极其重要!

莫须讳言,大部分购买邮票的收藏者、投资者,是受20世纪80年代邮市狂潮的影响,看中邮票的升值潜能。如今新邮面世就打折,谁愿做赔本的买卖呢?随着投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只好弃邮另谋投资方向,导致邮票收藏队伍急剧下降,集邮协会的会员也降到了极限。仅有100万人左右。

集邮者、收藏者、投资者的流失,使全国大大小小的邮市没有了人气。2003年,邮政部门对邮票发行量采取果断举措,大胆地缩减邮票发行量。全年邮票发行量为2.86亿套,比1992年下降了400%,邮票才勉强摆脱了打折的厄运。邮票发行量是影响邮市的唯一因素。它决定了邮票能否在对邮市的升值起着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每年发行新邮20套左右足矣。平均每套发行量控制在600—900万之间,使邮票收藏者、邮人、邮商都能有利可图,邮市才能有望复苏。

 

参考文献:

1  《集邮》杂志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7).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fangyi 2009-3-22 18:38
写的很规范
有点像学术论文
回复 李大进 2009-4-28 23:40
值得学习!
回复 重庆左群 2009-5-2 11:23
fangyi: 写的很规范
有点像学术论文
谢谢,请指教!
回复 重庆左群 2009-5-2 11:23
红邮花: 文章很深刻 很规范 很不错
请指教!
回复 重庆左群 2009-5-2 11:23
李大进: 值得学习!
请指教!
回复 老古董 2009-6-29 10:56
邮政自乱阵脚,不怪别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6-1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