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邮网

 找回密码
 成为网站会员
查看: 255|回复: 0

[国内新邮] 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欢乐团圆——访《元宵节》邮票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大家好!!!!!!!"
    2024-4-26 10:54
  • 签到天数: 2426 天

    [LV.Master]钻石普邮迷

    发表于 2018-2-22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即(登录 / 注册)普邮网,您将有机会与普邮网网友有更多互动交流,大家都会因此而获益!欢迎加入普邮网邮友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成为网站会员

    x
    俗话说“正月里都是年”,除了春节,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元宵节了,不过对集邮者来说,戊戌年元宵节还有一大盼头,那就是即将发行的13枚《元宵节》邮票!这也是自2000年发行《春节》、2001年发行《端午节》、2002年发行《中秋节》、2003年发行《重阳节》、2010年发行《清明节》邮票之后,中国邮政时隔8年再次发行的中国传统节日邮票。该票由江南民俗画家李涵教授创作,春节前,李涵教授电话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活泼喜庆的邮票内容
        以工笔重彩形式创作的该套邮票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旨在渲染元宵节欢乐、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三幅画面各有侧重,概括了3枚邮票的特点。“吃元宵”表现的是尊老爱幼、和睦和谐的家庭氛围;“赏花灯”是通过沉醉于美轮美奂、争奇斗艳的花灯中的男女老少,呈现全民同乐的主题;充满动感和喜气的“舞龙舞狮”邮票,则表现出了元宵节的热闹欢快和红红火火。
        “吃元宵”一枚画了祖孙三代五口人其乐融融吃元宵的生活场景,慈祥的奶奶在给小孙子喂元宵,戴着围裙的年轻妈妈在做元宵、煮元宵,爸爸煮好元宵后端给爷爷品尝,小孙子拉着粉红色的兔子灯边玩边吃元宵。好一幅团圆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和乐图!家里挂着的宫灯,传统的中式桌椅,盛开的水仙花,慵懒地卧在方几上的花猫,贴着“福”字的中式屏风,红色的地毯,无不透露出生活富足、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赏花灯”邮票上画了男女老少5个人兴致勃勃赏灯彩的情景,有手拿糖葫芦猜灯谜的小男孩,有拿手机拍照、赏灯的年轻妈妈,有拿相机拍照赏灯的老爷爷,还有手提花灯、骑在爸爸脖子上赏灯的小女孩和乐呵呵地驮着女儿赏灯的年轻爸爸。票图上展示了亭台楼阁灯、鲤鱼灯、荷花灯、乞赐封灯、宫灯、“福”字灯、红灯笼、菱角形灯和棱形灯共十余种灯彩。一轮金黄的圆月寓意了团圆之夜的温馨喜庆。
        “舞龙舞狮”这枚邮票描绘了元宵节舞龙舞狮的热闹场面。邮票画面前景描绘了两头活泼喜庆、模样酷酷的狮子,两头狮子还呈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造型——狮子争绣球,舞狮身后是正在游动的舞龙,一动一静,组成了一幅龙腾狮跃、欢快昂扬的画面,热闹喜庆的气氛呼之欲出,因此这枚邮票在整套邮票中也是李涵最喜欢的一枚。与2007年发行的《舞龙舞狮》邮票上表现的“南狮”不同,《元宵节》邮票上的舞狮是流行于我国华北、中原、中南、华东等地的“北狮”,雌雄成对,雄狮头上有红结,雌狮头上有绿结,这枚邮票上仍然主要画了5个人。
    魂牵梦绕的邮票情结
        第一次设计邮票的李涵教授还是位不折不扣的邮迷,20世纪60年代,他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开始集邮,有着很深的邮票情结。那时候他主要收集信销票,剪下旧信封上的邮票泡在水里,取下邮票后贴在玻璃板上晾干,一套邮票集不全,就去邮局旁的集邮门市部跟其他邮迷交换,若是交换也凑不全,才去买盖销票补齐。后来经历了“文革”抄家和下乡插队,收集的邮票已支离破散。1977年回城后,仅存的一些邮票又冒失送人,这让他后来心痛不已,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他做梦还经常能梦见自己的邮票,可谓魂牵梦绕。李涵认真地告诉记者,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重拾集邮后,每年都雷打不动地预订新邮,每套邮票订一个四方连加一个小版张。在李涵看来,年底直接买一本年册回家没意思,他喜欢把零散的邮票一套套地亲手插进空邮册的感觉,因为收集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现在令他欣慰的是自己的邮票又集满整整一书橱了。虽然是第一次画邮票,但李涵对邮票很熟悉,之前发行的五套中国传统节日邮票,他像任何一位老集邮者一样如数家珍。
    非遗元素等民俗的展现
        出身于江南旧式传统家庭的李涵,从小就对民俗生活感兴趣,那时逢年过节都有讲究,祭奠祖先之后总有各种好吃的,因此记忆特别深刻。也许是受儿时经历的影响,虽然李涵最早学习西方油画,中国传统的婚丧嫁娶、节气民俗和市井文化却一直格外吸引着他。他把画在红布上的50幅清末苏州民俗生活画汇成《江南烟景》画册;又画了30幅表现民国时期苏州老手工艺行当,如木工、瓦工、教师、佣人、茶馆跑堂、说唱评弹演员的民国民俗生活。他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和第八届全国美展等国家重大展览的《花市春早》和《夏日休闲图》等则属于现代民俗画,表现了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花市和公园常见的养花、遛鸟、跳舞、打拳、唱歌、跳交谊舞、拍照、儿童游乐等百姓日常生活。在1997年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展上,李涵创作的《金秋市井图》反映了城镇农贸市场上摩肩接踵的百余人买卖交易、讨价还价的的生活场景。
        在担任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时,李涵曾专门做过《苏州灯彩出路在何方》的课题研究,在各地基层走访了一年多,全面了解了遗落在各地的民间灯彩工艺及其设计生产制作情况,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图像,为创作第2枚邮票“赏花灯”提供了深厚的艺术积淀。因此,这套邮票不仅带有些许“苏州”特征,还展现了不少非遗元素。“赏花灯”邮票前景中最大的灯彩“亭台楼阁灯”,正是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大师汪筱文的作品。第3枚“舞龙舞狮”邮票的创作得益于李涵曾经深入走访的江苏省颇负盛名的龙狮制作非遗传承人仇国良,后者不仅制作龙狮,还有专门的舞龙舞狮表演团队,因此“舞龙舞狮”邮票中的一招一式,都堪称专业。李涵告诉记者,我国汉代就有元宵节赏灯彩的习俗,至南宋时达到鼎盛。元宵节赏灯彩由过去的三天变为五天,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称为“五夜元宵”。深受传统文化感染的李涵希望通过这些元素的展示,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期盼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国人能够重拾文化自信。正是缘于深刻的了解和热爱,他在创作这套邮票时才胸有成竹。
    邮票的设计和修改
    早在2014年,李涵与全国其他多位民俗画家一起应邀参与原计划于2015发行的《元宵节》邮票的设计竞争。作为一位民俗画家和多年的集邮者,李涵始终把能够参与“国家名片”的设计看作莫大的荣耀。动手画《元宵节》邮票之前,他先把之前发行的民俗节日邮票都找出来,看看人家是怎么画的,再考虑如何把自己的特色和理解融入这套邮票。20144月交稿后,该套邮票的发行因故搁浅。20179月,《元宵节》邮票的设计工作重新启动,李涵意外地接到电话通知,并根据图稿评审的要求立即修改了这套创作于三年前的邮票初稿。他在保持初稿构图形式的基础上,重新画了一遍,令画面人物及场景更加疏朗明快。为了表现元宵节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原稿画面人物众多,景物丰满而紧凑,如第2枚邮票“赏花灯”初稿上就有 10个人,分别是一对带着孩子逛街赏灯的闺密、一对相携赏灯的知识分子老夫妇、肩上驮着孩子来赏灯的进城务工人员、一对父子。后来考虑到邮票的特点和票幅的限制,李涵教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去掉了其中5人,并适当减少了原稿上苏州灯彩的品种造型,第3枚“舞龙舞狮”上去掉了踩高跷、划旱船的内容及相应人物。为了强调生肖特色,又在第2枚邮票“赏花灯”上增添了跟随主人一起来赏灯的小黄狗。
        另外,李涵又根据专家意见对邮票上人物的脸部造型做了调整,随着201712月底亭台楼阁灯内的人物骑马造型最后通过专家的鉴定,《元宵节》邮票终于定稿了。
    浓浓的趣味性和烟火气
        邮票中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每个人的衣着、手里拿的物品、脚上穿的鞋子以及肢体动作各不相同,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烟火味。邮票上随处可见的细节也趣味十足,以邮票中人物脚上的鞋子为例,“吃元宵”一枚中,因为场景是在家里,人们穿的是舒适的拖鞋;“赏花灯”一枚中,持手机拍照、带孩子的年轻妈妈穿的是时尚短靴;手拿糖葫芦、跟着妈妈来赏灯的淘气小男孩穿的是球鞋;驮着孩子来赏灯的爸爸穿的是简单轻便的旅游鞋;头顶瓜皮帽、蓄着小胡子、手拿相机的老先生看起来像个艺术家,他穿的则是斯文考究的皮鞋;舞龙舞狮者脚上穿的当然是演出鞋。咦,拿手机拍照的一幕不正是“手机一族”的日常写照吗?有趣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最新的时代特色和画家深入生活的观察力,也体现了民俗画的写实特点。
        邮票上的人物造型略带夸张,颇有古拙之趣。李涵认为自己的人物画创作风格受了他的良师益友、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周矩敏的很大启发,周院长曾告诉他,人物画如果光写实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应当适当夸张变形,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孰谓和谐?人与画之间的沟通也。因此绘画一定要有趣味,看起来不光有审美性,还要有愉悦感,能博得观众会心一笑。因此,在李涵创作的《元宵节》邮票初稿中,人物的脸部造型像演戏一样有些程式化,人物的面部五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眼睛、大鼻子、大嘴巴,看起来十分有趣,诙谐可爱。不过,专家评审时考虑到大众的审美观,建议他做些适度修改,我们在邮票定稿中看到的人脸已经不像初稿中那么滑稽了。
        第3枚邮票也很有趣,请集邮者猜一猜:这枚邮票上共有几个人?李涵笑着告诉记者,除了票图上露脸的5个人,雌狮身旁的一个舞龙者仅露出部分身体,每头狮子狮头、狮尾各一人,因此如果再加上这四个隐藏的舞狮者,这枚邮票上共有10个人!全套邮票上出现的20个人,恰巧寓意着元宵佳节的团团圆圆。该套邮票由北京邮票厂采用特殊工艺影写版印制,隐藏了第2枚邮票上灯谜的谜底,集邮者可以找找看。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南北交融,全国大同,一些民俗的地域化差别正逐渐弱化,如北京的灯会上,苏州艺人、四川自贡艺人的灯彩作品都会出现;无论南方、北方,元宵节的餐桌上,元宵、汤圆都同样常见。邮票上出现的图案元素虽然带有一些地方色彩,但全国人民都会感觉很亲切,这是《元宵节》邮票的另一个特点。
        电话中常能听到李涵教授开朗的笑声,2018年,他计划把儿时的生活记忆和有趣的游戏内容画满100幅,每幅画再配一篇相关文章,出版一本画册。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李涵教授家有客人来访,原来是他年近七十岁的姐姐不放心身体不适的弟弟,特意赶来监督他好好休息的。虽然近期身体有恙,但生活乐趣和亲情温馨却无处不在。记者想,这也许就是李涵教授能为我们创作出这么有人情味、烟火气的《元宵节》邮票的原因吧!
    (本报记者 小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网站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普邮网微信版 大龙邮趣 Tom Chiu's红印花网站镜像 中华集邮网 赵涌在线
    普邮网相关微信账号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我们|电子邮件|普邮网 ( 鄂ICP备17011123号-4 )

    GMT+8, 2024-4-27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